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周易內傳 | 上頁 下頁 |
繫辭下傳第二章 |
|
古者包犧氏之王夫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包,薄交反。王,於放反。) 「王」,猶君也。「文」,謂羽毛齒革之可登於用者。「地之宜」,地產所宜,草木金石之利,若「秦宜禾」是也。「明」,神之著也。通其德者,達天地神化之理於事物也。「類」,分之合之以成用。「情」,實也。將言制器尚象之理,而先推八卦之所自作,已盡天地人物之性情功效,而一陰一陽神明之德寓焉,故可因其象以制器也。六十四卦皆伏義所作,但言八卦者,八卦立而貞悔二體上下交互,皆不出八卦之成象也。 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佃與畋同。) 「網」,獸網。「罟」,魚罟。《離》為目象,外為輪郭而中虛,目目相承,網罟之象,禽魚自麗其中。 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耜」,今之犁頭。「耒」,犁轅。古者耜端無鐵,削木銳而用之。「耨」應「耜」字之訛。《益》卦一陽下人為耜,陽剛之銳也;中三陰為耒之曲,陰柔曲也;上二陽為耒柄,動而入土。《益》之象,舊說以卦名而略其義。按《經》雲「制器者,尚其象」,則義在象而不在卦名。若此節以耒耜為益於天下,則凡器皆益,不獨耒耜,故所不取。餘放此。 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 「得其所」,得其所欲也。《離》在上,為「日中」。《噬嗑》之象,上下二陽,設為關肆;陰為民為利;九四象有司治市者,譏察於中,使三陰各退,不終合,以免黷貨無厭也。 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兼言三聖者,上古之世,人道初開,法制未立,三聖相因,乃以全體《乾》《坤》之道而創制立法,以奠人位,參天地而遠于禽狄。所以治天下者,無非健順之至理,而衣裳尤其大者也。「不倦」者,《乾》之健行。「宜民」者,《坤》之順德。「通其變」者,卦體陰陽,互為參伍,而《乾》無不行於其間,法其健以獎民而興行,民乃去其噓噓于於之怠氣而不倦。「神而化之」者,陰主形,陽主神,陰性凝滯而承天時行,以天之神,化其形質,《坤》之所以行地而無疆,法其順以使民因嗜欲之情而率繇乎道,以化其質,民乃順其日用飲食之,帝則而鹹宜也。《易》之爻象,《乾》《坤》之變通而已。窮極則陰陽互易以相變,變不可久居,則又順而通之,以各利其用。變通合,而乾坤之大用,播於六十二卦以利民用而承天之佑,則三聖之法制所繇創也,法制之行,衣裳為尤大以別尊卑之等,男女之嫌,陰陽分建而不相雜;上玄法天,下纁象地,衣九章天數之奇,裳十二幅地數之耦,其取象備矣。衣裳盡制,若無益於民用,而裁制苟且,但便於馳驅動作,則民怠於檢束而喪其健,生其鷙戾而亡其順。故《乾》《坤》毀天地之大經也,故他卦不足以擬而取諸《乾》《坤》。嗚呼!嚴矣哉!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 始為舟者,剖大木刳其中,今嶺南獨木船其遺制也。「剡」,削其木使銳,以刺岸也。《渙》卦三、四二陰為中虛,五、二二陽為兩舷,上一陽象篙楫,初陰浮于水之象,又《巽》木浮《坎》水之上,風水相濟,亦行舟之象也。 惟《渙》於《巽》言木,見於《彖傳》。《巽》一陰入下,二陽上旉,有根株之象焉,《震》體反此。舊說謂《益》剡木揉木,取《震》,《巽》皆木乃《火珠林》牽合。五行之陋《震》之為木,《經》所不言。且《睽》無《震》《巽》,亦言弦木剡木。《巽》且不必為木,而況《震》乎! 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 《隨》上一陰引二陽,牛曳二轅大車以載重之象;二、三二陰引一陽、四馬並駕引輕車之象。 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重,直龍反。) 陰爻象門之兩扉。豫內三陰,外二陰為「重門」。九四陽亙其中,象抱關擊柝者。又《震》為雷,柝以象雷而驚眾。「暴客」,客之為暴者。古者假道之客,或包藏禍心,故必防之。舊說取豫備之義。乃豫本張大逸樂之義,無先事早圖之意。凡此類,違失本旨,故不取。 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斷,都管反。) 古之為臼者,掘地作坎,爇之使堅;後世易之以石。《小過》上下四陰,象臼之齒,棱中二陽,象杵入臼,又下止上動,《震》《艮》之《象》。 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 二與上為弓幹;五與三,其曲也;四象弦;初,其矢也。 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上,時掌反。下,戶稼反。) 「上棟」,豎棟而上之也。「下宇」,從上垂下也。四陽象棟柱從地上聳。二陰象苫蓋下垂以覆棟。下明象陽,上暗象陰。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衣,于計反。) 「中野」,謂不必墓域也。「無數」,厚薄久近惟人之意也。棺槨具而喪製備矣。《大過》中四陽,重固堅實之象,藏于初、上二陰之中。古者天子之棺四重,舉其極厚者而言也。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書契」,書木版各分其一以為約,左以取,右以與,若今之合同文書然。「治」,謂分理眾事之期會。「察」,辨別取與之數也。《夬》五陽連合,上一陰有分剖之象,離而固可合也。 右第二章。略舉十三卦以言「制器尚象」之義。凡聖人之制器以利民用者,蓋無不合於陰陽奇耦錯綜之理數,類如此。聖人非必因卦而制器,而自與卦象合,故可經久行遠,而人不能違。即在後世,損益古法以從服食居處修事之便,其能與陰陽象數吻合者,則行之永而與聖人同功;其私心妄作奇巧,無象可法者,旋興而旋敝。且如蒙恬作筆,下剛長而上柔短,亦《夬》之象。洪武初,始制網巾,上下束合,而中目繁多,亦《頤》之象。舟之有帆,本末奇而中耦,乘風以行於澤,亦《大過》之象。故曰:「以制器者尚其象。」凡制器者皆當取法,非徒古聖然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