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周易內傳 | 上頁 下頁 |
繫辭下傳第一章 |
|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重,直龍反。) 「成列」,謂三畫具而已成乎卦體,《乾》《坤》《震》《巽》《坎》《離》《艮》《兌》,交錯以並列也。「象」者,天、地、雷、風、水、火、山、澤之法象;八卦具而天地之化跡具其中矣。「因而重之」者,因八卦之體,仍而不改,每畫演而為二,以具陰陽、剛柔、仁義之道也。「爻」者,效也。重三為六,則天地之化理,人物之情事,所以成萬變而酬酢之道皆呈效於其中矣。三畫者,固然之體;六畫者,當然而必然之用。人之所以法天而應物者,非三百八十四爻莫盡其用。陰陽具而後天效其神,剛柔具而後地效其化,仁義具而後人效其德。重一為二,合二於一也。故《屯》《蒙》以下五十六卦,類以事理立名,明其切於用也。舊說以三畫之上複加三畫為重,此據《彖》《傳》「動乎險中」、《大象》「雲雷屯」之類,以成卦而後內貞外悔,因其現成之象而言,自別為一義。若以伏羲畫卦及筮者,積次上生而成六爻者言之,則非內三畫遽成乎八卦,而別起外三畫以層系之。故《傳》言參三才而兩之,合二爻而為一位也。「重」者,一爻立而又重一爻也。故此于八卦言象,於重卦言爻。而《屯》《蒙》以下,皆性情功效爻之動幾,非象也,則非一象列而又增三畫為一象。今遵夫子參兩因重之義,為重卦圖如右: 初、三、五,八卦之本位,二、四、上,其重也。所重之次,陽卦先陽,而陰自下變;陰卦先陰,而陽自下變。故交錯而成列。重卦次序,於義不必有取。《坎》重《艮》,《離》重《兌》,《艮》重《坎》,《兌》重《離》,皆陰陽偶合之條理,自然之變化,不可以意為推求。蓋象成而後義見,此方在經營成象之初,未嘗先立一義以命爻。《易》之所以以天治人,而非以人測天也。故於八卦言象,而于重言爻。重卦但備爻以該三才之道,初不因象而設。爻備而複有象,象在爻後,則《彖傳》《大象》之說,取二體之德與象以立義,自別為一理,不可強通之於因重。若京房《乾》生《姤》、《震》生《豫》之說,則又下文剛柔相推之餘義,非伏義重三為六之本旨,其說又別,所謂《易》之為道屢遷也。 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推,吐回反。) 「推」,即所謂相摩相蕩也。剛以乘剛,柔以繼柔,常也。其摩蕩而相間者,天之化,人之事變所繇生也。六十四卦具,而中有陰陽互雜之爻,則物理人事之變,皆其所備著矣。「命」,以告占者也。因爻之動,而系之以辭,則人之進退作止,所以善其動者,皆其中所蘊之理矣。 此上二節言《易》理之利用於人者。 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 吉凶悔吝,辭之所著也。爻動,則時位與事相值,而四者之占應之。此以申明「動在其中」之意,而言發動之爻,為所動之得失。昧者不察,乃謂因動而生四者,吉一而凶三,欲人之一於靜以遠害,此老莊之余沈,毀健順以戕生理,而賊名教者也。 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趣,七俞反。) 言「剛柔」者,以爻有成形,依地道而言之,天之陰陽、人之仁義皆在其中,其象數則統於奇耦也。以健順之全體,起仁義之大用,而合九、六之定數,為爻之實、卦之本也,即三才合德之本也。其「變」、其「通」,則剛柔有必動之時,而成乎交錯;當其時,立其義,人之乘時速應而不滯以效此者也。時雖必趣,而本之已立,乃可以乘時而趣之,故下言貞一之理,以歸其德於健順,急立本也。 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勝,音升。觀,古玩反。夫,音扶。) 「貞」,正也,常也,剛柔之定體,健順之至德,所以立本,變而不易其常者也。吉凶之勝,天地之觀,日月之明,人事之動,皆趣時以效其變,而必以其至正而大常者為之本也。「勝」者,道足以任之謂。吉而不靡,凶而不憂,足以勝吉凶而德業不替者,此貞也。天之七政有隱見,四時有推移,地之榮枯殊候,融結殊質,而一惟其健順之至足,以具大觀於迭運者,此貞也。日月有發斂,有盈縮,而陽明外施,陰虛內涵,一剛柔至足之德者,此貞也。天下之動,雖極乎萬變之至賾,而非善則無惡,非得則無失;仁義之流,至於充塞仁義,而惟趣時之變所至,若其所自來,則皆二氣絪縕,迭相摩蕩,分而為兩儀者,同函於太極之中,莫非此貞也。陰陽之外無太極,得失順逆不越於陰陽之推蕩,則皆太極渾淪之固有,至不一而無不一者,此貞也。是以《乾》《坤》立本,而象爻交動以趣時,莫不出於其中也。 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簡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象此者也。(易,以豉反。隤與頹同。) 「確然」,至健而不虛之謂。「隤然」,至順而不競之謂。《乾》《坤》二純,立體於至足而不雜,則易簡之至也。此指《乾》《坤》易簡。爻之吉凶悔吝,卦象之大小險易,趣時以變通者各異,而無非此《乾》《坤》易簡,一實至足之理。則剛柔之德,以立本而貞天下之動者,皆函于兩儀合一之原。知太極之藏,惟兩儀之絪縕不息,易簡以得天下之理;爻象效而象之,豈越此哉! 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見,胡甸反。) 幾之初動者曰「內」,事應之生起者曰「外」。立本以趣時,則隨爻象之所動,而吉凶之理著。因其變而以行乎吉凶之塗,得其貞勝,則無往而不可成功業。聖人之《繫辭》,無非以此鼓舞天下,使因時務本,以善其動,合於貞一之道而已。 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此節上下疑有脫誤。大要以明重三畫而六之,陰陽、柔剛、仁義,合二以立極之理,著爻之所效也。「天地之大德曰生」,統陰陽柔剛而言之。萬物之生,天之陰陽具而噓吸以通,地之柔剛具而融結以成;陰以斂之而使固,陽以發之而使靈,剛以幹之而使立,柔以濡之而使動。天地之為德,即立天立地之本德,於其生見之矣。位也,財也,仁也,義也,聖人之立人極不偏廢者也,所以裁成輔相乎天地,而貞天下之動者也。卦中三、四二爻,三為人之正位,于聖人為位;四為出治之道,于聖人為財。仁以守位,義以理財,則人位二爻之德也;君道止於仁,惟為民父母,而後可為元後,仁所以守位也。仁者,位中所有之德也。義者,取捨而已。非義而取,則上有匿情,雖責民以善而辭不昌,民乃不服。財散民聚,而令下如流水矣。義者,于財而著者也。仁義之藏生於人心,一陰一陽之成性,而此於守位聚人言之者,自其效天下之動以利用者言也。仁義並行,而後聖人之盡人道者,配天地之德,以善天下之動,則六位以盡三才,其效益著明矣。 右第一章。此章約天下之動於爻象變動之中,而又推原立本之乃以趣時,舉而歸之於《乾》《坤》之易簡;抑且約之於貞一,以見《易》之大用,極於博而約,極乎變而常。至足,則六位三才之道也;至實,則健順也;至一,則太極也。其文顯,其義微,聖人作《易》之大指,盡於此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