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周易內傳 | 上頁 下頁
繫辭上傳第六章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禦,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夫,音扶。)

  「廣」者,包括富而暨被遠也;「大」者,規模弘而發生盛也;謂《象》與《辭》所該之義也。「遠」者,推而達乎萬變;「邇」者,反而驗之日用也。「不禦」,於理皆無所滯也;「靜而正」,不待動而俱得其常理也。「天地之間」,兩間所有之物理氣化也;「備」者,盡其變蕃之數也。此極贊《易》道之大,而下推其廣大之繇,惟《乾》《坤》以統之。

  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夫音扶,專,徒官反。)

  「靜」者言其體;「動」,其用也。專與摶、團通,園而聚也,陽氣渾淪團合而無間之謂。「直」,行而無所詘也。「翕」,收斂含藏,而所包者富。「辟」,啟戶以受陽之施,順而不拒也。「生」,以化理言之,則萬物之發生,以爻象言之,則六十二卦、三百八十四爻,皆一陰一陽之所生;以德言之,則健於知而「大明終始」,順於作而「行地無疆」也。《乾》《坤》之生,廣大如此,故《周易》並建以為首,而六十二卦之錯綜以備物化,而天道盡於此也。

  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配」,合也。「天地」,謂其大生,廣生也。「變」者,陰變陽,陽變陰,爻之相間者也。「通」,陰陽自相通,爻之相承者也。「四時」,春通夏而秋變之,秋通冬而春變之。「陰陽之義」者,陰以受陽之施為義,陽以施德于陰為義。月與日相映則明,同道則晦,掩日則蝕,爻之初、四,二、五,陰陽相應則多吉,柔乘剛則凶,「日月」之義也。「易簡」,《乾》《坤》之純也。純乎剛則健而易,純乎柔則順而簡,括萬理於知能,而純健純順,則知之至,行之成,與天地「大明終始」,「承天時行」之至德合矣。「至德」猶《中庸》言「大德」,天地敦化之本也。惟有此至德以敦其化,故廣大之生,變通之道,陰陽倡和之義,皆川流而不息。《易》之首建《乾》《坤》以備天道者,以此。

  右第六章。《易》統天道、人道,以著象而立教,而其為天人之統宗,惟《乾》《坤》則一也。此章之旨與第一章略同。而此章分言天道,下章分言人道,以申明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