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周易內傳 | 上頁 下頁


  (震下巽上)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益》以損《乾》之剛,益《坤》之柔,而謂之《益》,不謂之《損》者,剛雖損於四以益陰于初,而為方生之爻,陽道且立本而日長,則陰益而陽亦益,非若《損》之損三以居上,為已往之爻,寄居於天位之上,實自損以益彼也。華歸根而成實,君自節以裕民,文反樸而厚質,志抑亢而善動,「利有攸往」,允矣。「利涉大川」之義,《彖傳》詳之。

  《彖》曰:益,損上益下,民說無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慶。(下下,上下字,戶嫁反。說,弋雪反。)

  此通釋「利有攸往」之義,益民而民說,一義也。陽自上而下,返于初以消《否》,正其志於內,而光昭上行,一義也。陰居二,陽居五,各得中而正,而四之益初,二受其益,外來之慶,以贊其行,一義也。略言三義,而《益》之利於往者可推矣。

  「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動而巽,日進無疆。

  此通釋「利涉大川」之義。「木」謂《巽》也。京房謂《震》《巽》皆屬木,屈八卦以就五行,其說不通。「行」,動之使行也。動之而《巽》以行。行為漸進而不遽,為舟行之象。循涯日進,而無遠不屆,行舟之利所以不可禦也。

  天施地生,其益無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此推言《益》道之大,為《乾》《坤》合德之大用也。陽之益初,天之交于地以施也。陰之進而居四,載陽以發生也。凡天地之間,流峙動植,靈蠢華實,利用於萬物者,皆此氣機自然之感為之。盈於兩間,備其蕃變,「益無方」矣。而其無方者,惟以時行而與偕行,自晝徂夜,自春徂冬,自來今以溯往古,無時不施,則無時不生。故一芽之發,漸為千章之木;一卵之化,積為吞舟之魚。其日長而充周洋溢者,自不能知,人不能見其增長之形,而與寒暑晦明默為運動,消於此者長於彼,屈於往者伸於來。學《易》者而知此,則天下皆取善之資,而吾心無可弛之念,其於益也不亦大乎!

  《象》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陰凝於下而不上交,陽來初以動之而改其過,雷以震懦之象。陽安於上而不下交,陰往四以順之而成其美,風以導和之象。「則」者,速辭。風雷,至速者也。改過遷善,以速而益。四之損、初之益,皆在卦下,速也。益者,學以益性之正;損者,修以損情之偏;君子之善用《損》《益》也。

  初九,利用為大作,元吉,無咎。

  初既受益,《乾》道下施而為長子,可以大有為矣。乃陽之下施以惠初,非徒利其生,而實以成其能,非體《乾》元之德,以承天之佑,則不足以勝其任,故必「元吉」而後無咎。

  《象》曰「元吉無咎」,下不厚事也。

  其位在下,力固不厚,慮其奮興一時,而不足以繼,故戒而勉之。此亦為占得者言也。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永貞吉。王用享于帝,吉。

  陽益于初,以輔二而消其《否》,二之得益大矣,故與《損》五同其象,而六二柔中得位,樂受陽施,以保其正,則其吉永固,較《損》五為尤吉焉。有其德,受其福,而柔順不敢自居為功,乃以禋祀於上帝。所謂天子有善,讓於天,神斯享之,尤其吉矣。二上應五,自有此象。

  《象》曰「或益之」,自外來也。

  外謂外卦,《乾》也,天所益也。

  六三,益之用凶事,無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益之用」,資《益》以為用也。「凶事」,水火、兵戎、死喪之事。「孚」,三與二、四合德也。「中行」,卦三陰而三當其中,行以告而請益也。「公」謂四。四近九五尊位,為三公。「圭」,諸侯之聘圭,以昭信也。三比外卦而為進爻。陰欲求益于陽,而三行以請於四。請而求益,非君子之道。惟水火有分災之禮,兵戎有救患之典,死喪有賻襚之儀,則與者非濫,求者非貪,可無咎也。三望益,而二陰與之同心,乃行以告而抒其誠信,有大夫承命訴訃之象。憂患在己,既為禮所宜請,則上下同心而輸忱以往,宜矣。天王之求車、求金,貪也;陳災而不告火,慢也。皆咎也。

  《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固有其情,固有其禮,則可固有其事。諸侯之禮,凶必告訃,而鄰益之。通諸士大夫之于知交,亦此禮也。故士待外姻至而後葬。

  六四,中行告公從,利用為依遷國。

  「中行告公從」者,三來告而四從之,因以其陽之固足者益初也。「遷國」者,陽下益初,則陰遷居於此也。「依」,《本義》謂如「晉鄭焉依」之依,是已。四既損陽以益初,從三之告,則與三同其柔德,相比以奠其位而得所居,所謂「因不失其親」也。與《損》三得友之義同。

  《象》曰「告公從」,以益志也。

  本有往益之志,故告而必從。蓋陽無不施之理,惟陰亢而不求,則陽有所不能強施,如瘠土之不受膏雨,亦無如之何矣。陰能仰承,陽必下應,施之而陽不為損,陽豈有吝情哉!

  九五,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

  五位天德,其施惠於下以益陰之生者,心固然也。四本《乾》體,與五同德,相孚而惠心一也。告而即從,不待五之問焉,默承其意,以資始之益益下,吉莫尚矣。「惠」者,四往益初之德也,而功歸於五,則何待五之損己而後益於物哉!天之施萬物以生者,四時五行之氣施之也,而推其德者曰「天施」,王用享焉。然則大臣承主意以惠天下,而德歸天子,君子資聖訓以惠後學,而德歸聖人,德之至者不勞而惠行焉,《益》之所為有益而未嘗損也,惟視其所孚者而已矣。

  《象》曰「有孚惠心」,勿問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四既合德以行惠,可勿問矣。「大」謂陽。益行而不勞,得志可知。

  上九,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凶。

  四損己以益下,故有為依之利。五有惠心以孚四,故歸德而獲享帝之報。上九陽亢在上,驕吝而無益物之心,無益於物,物亦莫有益之者,而或且擊之矣。吝生於驕,而驕吝者之心,當其求益而畏擊,則不能無望於人;及其終不得益,而未必有擊之者,則又亢而自恃,自以為善揣人情,而可以術禦,而不知無恒者,人之所厭惡,而自絕於天也。《益》上與《損》初,皆吝於損而無益者,《損》初位下而上承二,故可勸勉之以;《益》上已亢,故決言其凶。驕以成吝,禍尤不可解也。勿,無通。

  《象》曰「莫益之」,偏辭也。「或擊之」,自外來也。

  不言上不益物,但言物「莫益之」者,從一偏言之,以該其全理。「自外來」者,卦中無相擊之爻,而天下禍生不測,則莫為之益;親戚且叛,而兵戎自至,發於其所不及防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