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周易內傳 | 上頁 下頁 |
晉 |
|
(坤下離上) 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晉」,延而進之也。《需》與《晉》同道而德異。《需》三陽欲進,為陰所閡,而九五居尊以待其來,陰不能蔽之。《晉》三陰欲進,為陽所限,而六五居尊以延之上,陽不能止之。剛之相《需》,以道相俟也。柔之相《晉》,以恩相接也。「康」,安撫之也。三陰分土而為主於下,有諸侯之象焉。六五柔以撫之,使安其位,其所「用錫」者,馬之「蕃庶」,馬以行地而《坤》主利也。「晝日三接」者,既錫之,又屈體以下延之。「晝日」,《離》明之象。「三接」者,天揖同姓,時揖異姓,土揖庶姓,遍晉三陰也。《易》之為教,扶陽抑陰,而於《觀》、于《晉》、於《鼎》,無惡陰之辭,于《晉》尤若與之者,陰陽剛柔皆天地之大用,有時而柔道貴焉,則亦不廢其用。然《彖》辭類有四德,而《觀》《晉》無之,則陰之不足於德,亦可見矣。不言吉者,王者之待諸侯,恩威並用而天下寧。有大明之君,有至順之臣,則可厚錫車馬,隆禮延接以懷柔之。不然,則錫以富而尾大不掉,謙以接而且有下堂見諸侯之漸,固不如《遁》與《豫》之「利建」也。 《彖》曰:晉,進也。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柔進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也。 「明出地上」,天子臨諸侯之象。「順而麗乎大明」,諸侯承事天子之象。「柔進而上行」,陰離四而進乎五,為柔之主,以延三陰。《本義》謂自《觀》變者,亦通。 《象》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 「明德」者,無私無欲,可大白於天下之德也。日出地而物皆照,非欲人之見之,明盛則自不可掩耳。君子之明德,曉然使天下共喻而無所隱,取象於此。「自明」對「蒞眾」而言。卦與《明夷》相綜,自待重以周,待人輕以恕,明晦異用之道如此。 初六,晉如摧如,貞吉罔孚,裕無咎。 初居下而不能即進,有「摧如」之象。然柔進以安下位,其進不迫,是以「貞吉」。陰自應陰,陽自應陽,道同相信之謂孚。初與四應,以柔遇剛,「罔孚」也。四罔與孚,將止其進,而初無急於求進之心,處之裕如,則雖見摧而無咎。 《象》曰「晉如摧如」,獨行正也。「裕無咎」,未受命也。(行,去聲。) 「獨行」,幽獨之行,見摧而不失其柔靜之操,故「正」。「未受命」者,進陰者五也。居尊制命,而應在二,初未受其登進之命,故當隱居自適以待時,所謂「碩人之寬」也。 六二,晉如愁如,貞吉。受茲介福,于其王母。(愁字,古無音鋤侯反者,《禮鄉飲酒義》「秋之為言愁也」,音揫,此當同之。) 「愁」,固也。「介」,大也。「王母」,謂六五。陰居尊位,乃王母之象。六二正應六五,堅固其柔順之節以承上,故能受錫馬三接之大福。 《象》曰「受茲介福」,以中正也。 居中以守侯度,當位而得順正。 六三,眾允,悔亡。 「眾」謂初、二二陰。三當進爻,連類以進,眾所信從,首受六五之延接,故雖以柔居剛,上礙於九四,而協心效順,故「悔亡」。 《象》曰:眾允之(句),志上行也。 眾志皆欲進而受五之三接,故六三進而眾從之。 九四,晉如鼫鼠,貞厲。 「鼫」與碩通,大鼠也。鼠之行,且前且郤,所謂首鼠兩端也。三陰志在上行,五方延而晉之,四以陽處退位,橫亙其間,使三陰之行疑忌前卻,不得速進,如鼫鼠然,雖以陽止陰,為得其貞,而亦危矣。 《象》曰「鼫鼠貞厲」,位不當也。 居非其位,徒以增人之疑,故危。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無不利。 以陰居尊,一於柔以待下,宜有悔也。然麗于二陽之間,而以虛明照下,下皆順之,率此以往,延三陰而進之,雖有九四之沮,使欲進者首鼠兩端,其失其得為未可知,而一意懷柔,勞來不倦,則安其位而吉,宜於物而無不利矣。 《象》曰「失得勿恤」,往有慶也。 懷柔得其道,物自順之。 上九,晉其角,維用伐邑,厲吉無咎,貞吝。 「角」者,在上而觸物者也。「晉其角」,物方進而此為角,觸而禦之,不使其進之已過焉。《晉》以柔進柔,柔過則上下無章而失制。上九以剛居上,節柔之過,三陰方順,無可用威,惟取私邑之不率者伐之,以建威銷萌。能如是,則吉而無咎。若守其柔道之常為正,則法令不行而吝矣。《離》以麗乎剛而得明,故可厲而吉,而上為柔爻,又下奉六五之陰為主,故有「貞吝」之戒。 《象》曰「維用伐邑」,道未光也。 柔道方行,陽施未能光大,故僅可伐邑以示威。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