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周易內傳 | 上頁 下頁


  (兌下乾上)

  履虎尾,不咥人,亨。(咥,直結反。)

  「履」,《本義》謂「躡而進之」,是也。凡卦,皆先舉卦名,而後系以象占之辭。此獨不然言《履》,而連「虎尾」為文。蓋專言「《履》」,不足以盡卦之名義,必言「《履》虎尾」,而後卦象始顯也。「《同人》於野」「《艮》其背」准此。此卦六三以孤陰失位,躁進而上窺乎《乾》,欲躡九四,憑陵而進,《乾》德剛健,非所可躡,故有此象。「不咥人」者,以全卦言之。《兌》之德說,既非敢與《乾》競,而初、二二陽與《乾》合德,《乾》位尊高,其德剛正,不為所惑,則亦不待咥之以立威,而自不能犯。陰可以其說應之,志上通而有亨道也。

  《彖》曰:履柔履剛也,說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

  六三之柔,履《乾》剛而思幹之,犯非其分,本無一道。惟初、二兩陽本秉剛正,與《乾》道合,三不能獨試其險詖,姑以說應,為求進之術,則小人欲效于君子,附貞士以響正,君子亦無深求之意,而不責其躁妄,刑戮不施,且錄用之,是以能亨。若自其履剛之逆志而言之,未有能亨者也。

  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九五以剛健中正之德,居至尊之位,非三所可憑陵。三雖妄進相干,不足以為其疚病,志量光明,坦然任之,三且技窮思反以應上,而可藉之以亨矣。

  《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

  「辯」與辨通。《大象》之義,與《彖》全別。舊說據此以釋初、上二爻,非是。《履》本凶危之卦,於德無取,而陰陽既有此數,物理人情即有此道,善學《易》者,舍其本義而旁觀取象,以議德行,若《履》、若《剝》、若《明夷》之類是已。風、火皆地類,惟澤最處卑下,與天殊絕,各履其位而不相亂。君子之于民,達志通欲,不如是之間隔,惟正名定分,禮法森立,使民知澤之必不可至於天,上剛嚴而下柔說,無有異志,斯久安長治之道也。三代之衰,上日降而下日升,諸侯、大夫、陪臣、處士遞相陵夷,匹夫起覬覦之思,惟志不定而失其所履,雖欲辨之而不能矣。

  初九,素履往,無咎。

  「素」如《中庸》「素其位」之素,如其所當然之謂。初、二非履虎尾者,而與《兌》為體,志柔思進則亦有《履》道焉。初處卑下,而與《乾》合德,雖志欲往,而不躁、不媚,率其素道!故可免咎。

  《象》曰:素履之往,獨行願也。

  自行其往之願而已,非與三為黨以幹陽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道」謂所履之路。九二剛而得中,與《乾》合德,進而從陽以行,坦坦乎無所疑阻,乃為六三所蔽而不能自明。蓋君子不幸,當小人幹上之世而處其下、無能自達之象,故曰「幽人」。惟其正志以居,修身守道,與天下之凶危相忘,物自不能加害,不求吉,而守正者自無不吉也。

  《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剛而能中,於道無失,可以坦坦於履,而不為三所亂矣。夫外物之蔽,豈能亂幽人哉?人自亂耳。以曹操之才雄,而徐庶可行其志,貞勝故也。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為于大君。

  「能」,自謂能也,以一爻之動言之。柔失位而居進爻,又躁動以上幹乎陽,《乾》道方盛,非所能犯,還以自傷,故「咥人」而「凶」。陰之情柔而性慘,故為「武人」。「為」謂圖謀而逞其妄作,若蘇峻、祖約、苗傅、劉正彥是已。既言凶,而又言「武人為于大君」者,見三雖終自敗亡,而志懷叵測,無忌憚而鼓亂,固君子所宜早戒也。不為小人謀,故終戒君子。

  《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咥人之凶,位不當也。「武人為于大君」,志剛也。

  「不足以明、行」者,自恃其能,不可教誨也。「位不當」,明惟此一爻動則凶,非全卦之德。「志剛」者,志欲幹陽,貌雖容說,而心懷陵犯,當早辨之,勿以其小明可取而與之行也。

  九四,履虎尾訴訴,終吉。(訴,山革反。)

  四體《乾》剛而居後,「虎尾」也。與三相次,三欲進幹乎五,則迫躡於己,有妄人不揣而見淩之象。「訴訴」,慎也。四雖虎,而以剛居柔,反仁、反禮,慎靜而不與較,故終不相咥而吉。

  《象》曰「訴訴終吉」,志行也。

  不與之較,自行其志,而孰能犯之?

  九五,夬履,貞厲。

  「履」,柔履剛;「夬」,剛決柔也。《兌》乘權則為《履》,《乾》乘權則為《夬》。《乾》陽居位,得中以臨《兌》,以《夬》道應《履》者也。「厲」之為訓,有以危而言者,「厲無咎」之類是也;有以嚴威為言者,「婦貞厲」之類是也。此言「貞厲」,謂其秉正而有威也。九五「剛中正」以「履帝位」,健而能斷,難說而不可犯?六三雖欲履之而進,憚其威而自詘,所謂「光明而不疚」也。

  《象》曰「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陽剛得中正之位,秉正而以威嚴治志剛者之妄,不待咥而自亨矣。

  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視履」,視三之履也。「旋」,反也。上九居高臨下,與三相應,三方欲履上而幹之,而平情順受,俯視而見其情,不急加譴,但反求諸己,審所以消弭之道而化災為祥,則三亦消沮旋退,以說應而不敢生憑陵之心,善以長人,吉莫大焉。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慶也。

  三本為眚於剛,而臨之有道,則無事咥之,而彼此俱亨,兩受其福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