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周易內傳 | 上頁 下頁
乾(4)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易,羊只反。)

  揲以求畫,則六位積而卦德乃成,而觀變玩占,在成卦之後,則分全體之一,而固全載本卦之德。爻也者,言其動也,故一陽動於下而即曰「龍德」。餘卦准此。

  「隱」有二義:以位言之,則隱居之謂;以德言之,則靜所存而未見之動者也。「易」,為所移也。世有盛衰,所秉者正,世易而道不易也。事功著而名成,靜修之事自信諸心而跡不顯,人所無能名也。「不易乎世」,與世異趨,「遁世」也。「不成乎名」,人不知其潛行之實,「不見是」也。潛則固不行矣,而言「樂行」「憂違」者,立陽剛之質以為德基,繇此而行乎二、五,則利見矣;行乎三、四,則無咎矣。二、五者,樂地也;三、四者,憂地也。「違」者,遠於咎之謂。其行其違,皆以剛健之德為退藏之實,故曰「確乎其不可拔。」通一卦以贊一爻之德,故雖潛而龍德已成也。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行,下孟反。)

  「正中」,謂正位乎中也。以貞,悔言之,二、五為上下卦之中;以三才之位言之,二出地上,五在天下,天地之間,大化之所流行,亦中也。《乾》無當位不當位,天化無所不行,凡位皆其位也。中斯正矣,故曰「正中」。「庸」也者,用也,日用之言行也。「在田」,卑邇之事,因人情,達物理,以制言行,出乎身,加乎民,必信必謹,以通志而成務也。剛健以「閑邪」,執中以「存誠」。閑邪則誠可存,抑存誠於中,而邪固不得幹也。程子以「克己復禮」為《乾》道,此之謂也。履中而在下,故曰「不伐」。以陽爻居陰位,變民物濁柔之質,反其天性,故曰「化」。凡此皆守約施博之道,德成于己而達物之情,君天下之德於此立焉。及其升乎五位,亦推此而行之爾,是以為天下之所利見,而高明廣大之至德,不越乎《中庸》精微之實學,亦於此見矣。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龍德皆聖人之德,此言「君子」者,聖不自聖,乾惕之辭也。九二君德已成,九三益加乾惕,故曰「進德」。九二敦庸行,九三益盡人事之當為以應變,故曰「修業」。三為進爻,以陽剛處之,乃大有為以涉世變之象,故德以曆變而益進,業以應變而益修。乃其所以進修者,一惟其固有之忠信以存心,而即其言行之謹信以立誠,惕若於退省之餘,而不恃其健行之識力;忠信篤敬,參前倚衡,而蠻貊之邦無不可行矣。業統言行,獨言「修辭」者,君子之施政教於天下者辭也,辭誠則無不誠矣。「誠」者,心之所信,理之所允,事之有實者也。變「修」言「居」者,所修之業,非苟難之事,皆其可居者也。三居下卦之上,《乾》必至此而成象,故曰「至」。至此而乾道已成,人事已盡,故曰「終」。知至而必至,極天下之變,而吾敬信皆有以孚之,乃以盡精微而事豫立,故曰「可與幾」。乾乾之益也,知終而終,雖上達不已,但自盡其德業,不妄冀達天造命之化,以反疏其人能,故曰「可與存義」。夕惕之志也,健行而一以惕若之心臨之,應幾速而守義定,聖功之密也如此,則心恒有主而不驕不憂矣。「上位」下卦之上也,「下位」上卦之下也。居上下之間,危地也。知幾存義,一因其時,而不舍其健行惕若之心,以此履危,無咎矣。

  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恒,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無咎。

  自初至三,皆象聖修之功。九二君道已盡,九三更加乾惕,以應物盡變,乾德成矣。自四以上,以學言之,則不思不勉而入聖;以時位言之,德盛道行,將出以受天命之候也。故四以上皆以功效言之。

  四出下卦之上,故曰「上」;於上卦為下,故曰「下」。四,陰位,退爻也,故曰「退」;剛而不已,近乎五,故曰「進」。上而進,或躍也;下而退,或在淵也。疑而自試,雖不遽進,而無嫌於躍。要其純健之體,行志而非從欲,則貞而不邪;與上下合德而一於健,不雜陰柔以與群龍相異,則得群而不離。「進德」謂德已進,「修業」謂業已修;前之進修,固可及時而見功,繇下學而上達,非有速成之過;行法而俟命,非有僥倖之情。是以無咎。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此明惟大人所以為天下之利見也。「同聲相應」,倡之者必和也;「同氣相求」,感之者必動也。惟其下濕,故水流之;惟其高燥,故火就之。誠為龍,而雲必從;誠為虎,而風必從。惟剛健中正之德已造其極,故見乎四支、發乎事業者,民雖未喻其藏,而無不共睹其光輝。《乾》之「首出庶物,萬國咸寧」者,於斯而顯矣。陽剛之得位以中,聖人之本也。而六爻皆純,無有異趣,天下皆儀式聖人之德,即百世之下猶將興起。上下五陽,拱於九五,道一風同,見之者利,德之不孤而必有鄰,如三辰之依氣以運而「親上」,百昌之依形以發而「親下」,類之相從,理氣之必然者也。若共、驩、向魋、匡人之見聖如不見,斯拂人之性而自不利耳,豈理數之常哉!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陽貴陰賤,上爻托處最高。「無位」者,五為天位之正,上其餘氣而遠於人也。陰為民,下五爻皆陽,敵體相競,「無民」也。「賢人」,謂四以下群陽。「無輔」者,眾皆睹九五而從之,不為上輔也。「動」,謂此爻獨為老陽發用,時非其時,位非其位,賢人非其人,而仍以剛動,有悔道矣。其亢也,初不恤悔;有悔矣,而龍德不屈,伯夷所以思虞夏而悲歌,孔子所以遇獲麟而反袂也。

  「潛龍勿用」,下也。

  位在下,故以不用自養其德。

  「見龍在田」,時舍也。(舍,如字,音赦。)

  「舍」,止也。君德已成,時未居尊,故止于田以修其庸德;然德化雖未行,固宜為天下之所利見。

  「終日乾乾」,行事也。

  以剛居剛,而履人位,事方任己,不容不乾乾也。

  「或躍在淵」,自試也。

  或躍或在淵,出而試其可行與否,進可受命,而退不失己。聖人之行雖決之以義,而道必以適於事者為極至,無嫌于姑試進退以自考,所以異於功名之士勇於行,隱遁之士果於止也。

  「飛龍在天」,上治也。

  位居尊上,故治化行於天下,而天下利見之。

  「亢龍有悔」,窮之災也。

  位已至極,無可複進,雖尚志高卓,而災及之。難自外至,非所宜得者,曰「災」。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乾元」謂《乾》為諸卦之首,眾陽齊興,德無偏盛,君臣民庶道一用同之象也。

  篇中五序《彖》,《爻》之辭,反復以推卦德,示《易》道之廣大悉備,義味無窮,使讀《易》者,即約以該博,勿執典要以廢道。於《乾》詳之,而凡卦皆可類推矣。然《易》之蘊,文、周之辭已括盡無餘,外此而穿鑿象數,以謂《易》惟人之意求而別揣吉凶,則妄矣。

  此上七節,以時位言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