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魏源 > 海國圖志 | 上頁 下頁 |
彌利堅國東路二十部(4) |
|
馬裡蘭部,東界地那窪海,西南俱界窪治尼阿,北界賓西爾窪尼阿。幅員萬有三千六百方裡,戶四十四萬七千四百口。地多大山,平壤頗沃,河道四達,故海舶貿易甚大。其初英國律官,曰麻爾底摩者,領眾二百至此開墾,父子相繼。千六百三十三年(明崇禎六年),值馬裡阿女王時告成,遂以王之名,而名其地曰馬裡蘭。迨各部落叛英以後,馬裡蘭亦歸附於彌利堅國。領小部落十有四,以阿那波裡為首區。設總領公署一所,薦舉更代如前例。各部書館,費用銀五萬員。文學漸起。俗奉加特力教,波羅特士頓教。產銅、鐵、磁器、石板、麥、粟、魚油、鹹魚、大呢、布匹(原本)。 《美理哥國志略》曰:明萬曆年間,英吉利人奏准女王,請往美利哥辟地,遂領二百人置買此地,名曰馬理蘭。馬理者,王后也。蘭者,地也。蓋言王后之地也。海口在底拉華之東,邊西耳文在北,費治彌亞在西南。內分二路,十九中部落,居民四十四萬六千九百十三口。東接大洋,中貫遮士壁灣,北連蘇貴哈那河,西連頗多麥河。東南瀕海,地廣無山,西北峻嶺高三百丈,海濱甚暑,近山甚寒,東南土宜五穀果木。工作則有鐵器、牙器、玻璃、紙料等。會城有二:一名霸地磨耳,一名安那城。書院有四,公貯書數百卷,境域當浙江四分之一。美利哥國都,半在部西,半在費治彌亞週四十裡,名曰華盛頓。初未立都城時,與英吉利爭戰,以華盛頓為帥得勝,故以其名名都城。今為二十六部之公地,故各官亦公同理。事於其中(今補)。 窪治尼阿部,東界馬裡蘭海,南界北戈羅裡,西界根特機阿希阿,北界馬裡蘭,及賓西爾窪尼阿。幅員七萬方裡,戶百二十一萬一千四百口。地多大山,其高者有波威爾土山,四百餘丈。河渠甚多,最長之波多墨河,長三百六十裡,商賈所匯也。初英國依裡薩柏女王時,有英人在占士開墾告成。千七百七十六年(乾隆四十一年),即自立為一部,歸附於彌利堅國。領小部落五十有三,以裡治滿為首區。設總會公署一所,薦舉更代如前例。書館百所,學童萬七千餘口。歲費銀四萬五千員。此外各部,尚有大書館、大書院及技藝等館。俗奉加特力教,波羅特士頓教。產金、鐵、銅、鉛、煤、鹽、麥、粟、煙葉、棉花等。部落庫中常貯銀三百萬員,備各款經費(原本)。 《美理哥國志略》曰:明萬曆三十四年,英吉利占士王時,有人至美利哥開一新地,立其城即以王占士之名名之。然地開闢人煙稀少,鳥獸交錯,廬舍荒蕪,迨後分茅列土之際,始名曰費治彌亞,譯雲貞女,意以頌贊女王也。東瀕海,東北接馬裡蘭,北接邊西耳文,西邊呵嘻阿建大基二部,南連典尼西駕羅連二部,二十六部疆域,此為最廣,有如貴州省焉。省北有押罷拉既俺山,橫亙邊西耳文部,斜抵西南,有羅晏屋河,占士河,頗多麥河,呵嘻阿沙河,其外尚有數小河。境東瀕海無膏腴,惟沿河皆沃土。境內之山,有一橋浮石生成,非由人力,橋底離水二十丈,橋闊數丈,傍多樹木,掩映又有一石洞,口僅容人,而內深一裡許,內有數石人,不知制自何代,時人呼曰龍洞。地廣務耕種,多稻穀、果實、貿易亦眾,內分為二路,又分中部落百有三,居民百二十一萬一千二百七十二口。會城近東沿河,名裡是滿(今補)。 南戈羅裡部,東界海,西南俱界若治阿,北界北戈羅裡。幅員三萬三千方裡,戶五十八萬一千一百八十口。境內僅有特墨爾山,高有四百餘丈,餘俱培嶁,林木叢茂。初英國律官曰格拉領頓者,與依爾額蘭威爾裡等,奉渣爾士王之命,於千六百六十三年(康熙二年),墾此即以國王之名而名其地,曰渣爾士頓。嗣與臘裡開墾之地,亦經告成,總名曰戈羅裡,地方遼闊,旋分南北兩部。千六百八十年(康熙十九年),英國續遣落機至此,又將南戈羅裡,再分兩部落,設官治理,不洽人心。千七百一十九年(康熙五十八年)並歸為一。迨千七百九十年(乾隆五十五年),亦背英而歸彌利堅國,領小部落十有九,以果攬彌阿為首區。計幅員三萬三千方裡,戶五十八萬一千一百八十口。設正副總領各一人,並總會公署一所,薦舉更代如前例。書館八百一十七所,學僮八千三百九十人,歲費銀三萬七千員。俗奉加特力教,波羅特士頓教。產鐵、棉花、苧麻、絲發、穀稻等。河渠不甚長遠,有鐵路通鄰部(原本)。 《美理哥國志略》曰:康熙五十九年,駕羅連之南,始有人托足。後康熙六十年,立一城曰查士頓。原與北駕羅連為一,迨雍正七年始分疆為二:號南駕羅連東南濱海,北接北駕羅連,西南接磋治亞,地當中國浙江省四分之一。皆平地無高山,由東南而西北,則地漸高,故北有比底大河,貫境而注東南洋。又有散底河貫境而至南洋,西北交界有卸番亞河,亦斜入西而注南洋。海中自東而西多島,其中參天材木不可勝數。故部內火輪船皆在島內往來,不致遭外洋之風浪,東南多煙瘴,歲中常暑熱,冬至不過稍寒數日,霜雪旋落旋消。西北地漸高,天氣亦漸適中。東南瀕海一二百里皆膏沃,多松橙。三百裡外則沙漠無際,漸進而高,直抵西北,則又勝乎東南,與駕羅連北部相同。地多產金,不可勝用,貿易以棉花、谷米為最盛。境內無販貨之船,皆鄰部之船,載運出境。內地分為中部二十九,居民五十八萬千四百五十八口。東方查士頓城最大,瀕海,此外別無大城。會城名個倫備亞。其官員與駕羅連北部無異,惟北部無副領,此則多一副領,亦並無職事,惟遇首領缺出,則補其缺。教會約二三百,大書院二所(今補)。 北戈羅裡阿部,東界海,南界南戈羅裡,西界地尼槱,北界窪治尼阿。幅員五萬方裡,戶七十三萬七千九百口。墨魯山,亦有在境內者,最高之峰五百餘丈,此外大山尚多,林木叢茂,河港歧分,最長之羅阿菉河,由窪治尼阿發源四百里。始英國之臘裡墾此,與格拉領頓所墾之查爾士頓(即今南哥羅裡拿內小部落)等處告成遂合為一曰戈羅裡。與窪治尼阿毗連,故有謂戈羅裡之北,即窪治尼阿。至千七百二十年(康熙五十九年),分疆設吏,始各有其地,遂分戈羅裡為南北兩部。甫分,五十六年即背英而歸附彌利堅國。領小部落二十,以臘裡為首區,設立總領岡色爾等官,掌理政事,設總會公署一所,及書館技藝館。俗奉加特力教,波羅特士頓教。產金、鐵、木料、粟、麥、洋藍布、棉花、苧麻,工作器皿(原本)。 《美理哥國志略》曰:明萬曆十二年,英吉利人始至北駕羅連而得其地,以費治彌亞為鄰,西以典尼西為界,南接駕羅連,東南濱海。方域比中國浙江略廣。東南地平無嶺,惟西北有押罷拉既俺山,時人或呼之曰蓋山,或呼之曰鐵山,又呼為煙山,皆以其山所有稱之也。省東北有晏羅屋磋灣上河,其源自費治彌亞而入,過東南而注於海。東則有大河,及奈士,東南有呷非耳河,有壓健河,源委皆在境內。其入海處激沙成洲,由是分流于班利哥亞,皮麻祿二灣。境內地氣惟西為美,東多煙瘴。土產黃金,故掘地與淘沙者二萬餘人。計每年之金變價約銀五百餘萬。其木多松,居民以松香為油,耕種甚寡,植物粟米為最,麥、棉、煙葉次之,人參亦間有之。貨罕販運出洋,因洋舶少也。分中部六十二,居民七十三萬八千四百七十口。會城沿奈士河,名喇理。首領一員,參辦七員,議處十數員,參處數十員,書院僅一所(今補)。 若治阿部,東界南戈羅裡,南界佛羅里達,西界阿那麻馬,北界地尼西。地卑濕,又複多山,墨魯峰在境內者,約四百餘丈。紮達湖,支河,由境內發源,而達佛羅里達入海,長五百里。此外小河尚多。初英國若治阿二世王時,聞南戈羅裡,有因底阿大呂宋與彌利堅新墾之地,故於千七百三十二年(雍正十年),遣將率兵並徙國中貧民,至此墾邊,遂以國王之名,而名其部曰若治阿。有大呂宋人在佛羅裡阿者,設兵拒之。至千七百九十八年(嘉慶三年),始歸附於彌利堅國。初尚與阿那麻馬,彌斯棲比之西邊小部總為一區。至千八百二年(嘉慶七年),始畫出疆界,領小部落二十有八,幅員六萬二千方裡,戶五十一萬六千八百二十口。俗奉加特力教,波羅特士頓教。設總領西業裡勃裡,先特底甫等官。薦舉章程均與戈羅裡相同。各書館歲用銀萬八千七百員。產金、鐵、棉花、稻穀、木料、木器(原本)。 《美理哥國志略》曰:濱海之部,以磋治亞部為盡。自雍正十年,始有英吉利百餘人,寄居於此,立一城曰卸番亞。迨雍正十三年,有瑞典與荷蘭二國人至。其時境南有費羅裡大地原屬西班雅,其居人見有英吉利、瑞典、荷蘭等國人至,遂與爭鋒,干戈數載始息。乾隆十八年,複有英吉利人至,始稱為磋治亞部。東南抵海,東北界南駕羅連,北接典尼西,西連亞喇罷麻,南連費羅裡大。方域如中國直隸省焉。北之押罷拉既俺山,至此而止。又有數河斜下東南洋,東北有卸番亞河,附城有阿結治河,又有亞拉達麻哈河,皆注南洋。地土氣候,皆與駕羅連南部無異。北有石洞,其洞口高數丈,下有水,時人每用小舟浮入,至十五裡之深,則有瀑布飛下,不知其源從何而始,不可複進矣。貿易耕種,皆與南駕羅連相同。土產棉花、谷米、煙葉等。省內分為七十六中部,居民五十一萬六千五百六十七口。城之最大者附近卸番亞河,即以河名其城,會城則建於中央,名靡理治。教會三百餘,大書院一所,各鄉小學館百所。土人有二族,其始不諳工作耕種政教,近則延師往教,多文墨之人矣。初費羅裡大地廣人稀,邑多土蠻。嘉慶年間,歐羅巴人與西班雅人爭戰,有美理哥貨船,為西班雅人所劫,國中總領知之,起兵反討于西班雅王,王見我國理直,惟貨已難返,遂以費羅裡大地償之。是以斯地屬美理哥,此乃道光十年事也(今補。西班雅即是班牙,皆呂宋之別稱也)。 阿希阿部,東界賓西爾窪尼阿,南界窪治尼阿地尼西,西界因地阿那,北界彌治顏依裡湖。地勢高阜,少大山,多河渠。最長之模士經岩河,亦不過二百里。千七百八十八年(乾隆五十三年),有西北方人,始至阿希阿之麻裡達開墾,至千八百年(嘉慶五年)告成。設官兩載即歸附於彌利堅國。領小部落三十有四,以戈攬模士為首區。幅員四萬五千方裡,戶九十三萬七千九百口。俗奉加特力教,波羅特士頓教。設總領等官如前例。書館二十間,經費由公田撥出。產鐵、煤、鹽、石板、粟、煙葉、稻穀、苧麻、牛、馬、玻璃、棉花等。有河道可達港口,陸地有鐵車路,以達鄰部(原本)。 彌治顏部,地分二區,中隔彌治顏、休倫兩湖交匯之水。其湖北一區,東界英吉利屬地,南抵彌治顏湖,西界威士袞申,北抵蘇比厘阿湖。有波古派大山,高二百丈,域內河皆北流,注蘇比裡阿湖。僅東隅之仙馬裡,有土番八百人居之。餘俱荒曠,地廣人稀,彌利堅亦僅有皮革公司,與土番貿易。雖設墨臘底炮臺,尚無人流寓。其湖南一區,東北俱界英屬地方,並休倫湖依裡湖,西抵彌治顏湖,南界阿希阿、因底阿那,三麵包湖,惟南面平陸。沙土疏衍隨地可種。有先左色付河,長二百里,通舟楫。其不通河者即有鐵車路,鄰部通衢,故城邑俱建在南區,而北區則尚無城邑也。彌治顏湖,廣約八十裡至百里,長約三百六十裡。始佛蘭西人於千七百年(康熙三十九年)墾其地,先築底特律部落,即今首區也。迨各處開闢已成,於千七百六十三年(乾隆二十八年)為英國所奪,設達厘多裡。至千八百三十五年(道光十五年)始附於彌利堅國。領小部落三十有九,幅員五萬六千方裡,戶八萬七千二百七十口。俗奉波羅特士頓教。設立正副總領,二年一易。判事之人,七年一易。薦舉如各部之例,惟不拘何人,均可出書推薦,與各部不同。又新辟之地未詳土產(原本)。 根特機部,東界窪治尼阿,西界依裡內士彌梭裡,南界地尼棲,北界因底阿那阿希阿。厥田惟中,中少大山,有河道,通各部,其最長之甘麻蘭河,六百里。本因底阿土人游獵之所,時相爭鬥。千七百六十七年(乾隆三十二年),有窪治尼阿、北戈羅裡兩處獵戶,至此游獵,始引白人數十家遷居於此。繈負相望,人煙日盛。千七百九十三年(康熙五十七年),遂歸附於彌利堅國。領小部落三十有七,以佛郎賀為首區。幅員四萬五百方裡,戶六十八萬七千九百口。俗奉加特力教,波羅特士頓教。設立正副總領西業等,皆四年一易,裡勃裡先特底甫兩年一易,判事之人即由總領選擇,更易無定期。雖有書館,尚未籌撥經費。產煤、鐵、鹽、洋消、麥、苧麻、煙葉、棉花工作等類(原本)。 《美理哥國志略》曰:建大基部,原屬費治彌亞,乾隆三十有三載,有單爺利蓬者,徙居於此,建一舍,四圍皆木。三十有八年,至者漸眾,立一邑,名曰暇律士邑。四十有四年,與費治彌亞,分茅列土,不作附庸。四十六年,則與鄰並立,而屬美理哥國。其地延袤,與中國浙江無異,地居二十六部中央。東連費治彌亞,東北則呵嘻阿,西北則引底安伊理奈等,西有美蘇裡,南有典尼西。東有押罷拉既俺山,自東南連峰而入,地土稍高,瀑布流注,或南或北,或貫北而西往。東北有阿嘻阿河,自北而西,注於美士細比河,故又與呵嘻阿、引底安伊理奈等部交界。境內各河,皆注於斯,地居通國中央,故寒暑均平,土地膏腴,五穀果木不可勝用。亦有鐵鉛及煤,水源之鹹者,可以作鹽,有一泉水可作藥用。山中之穴甚多,其大者上半載風從穴外而入,下半載風從穴內而出,竟不知風從何來,亦不知穴之深淺,曾有土人于上半載,以窗門掩其風秉炬而入,見其延袤高下不等,入行一日過五十裡,猶不能盡,乃返,又經一日始出,其穴內之廣可知矣。農圃則禾、麻、菽、麥、煙葉、苦墨等,惟麥甲于諸部。不通洋舶,故貨物難運出外,惟用火船在國內貿易而已。分中部落八十三,居民六十八萬八千八百四十四口。其中城市鎮埠,以異士鎮為大。呵嘻阿河為商賈通津。其次則曆星頓鎮,前此曾為省會,其中房屋工作貿易推為最美。會城在北,介千累士曆星頓二鎮之中,名法蘭富耳,部內兵強將勇。官有首領議處參議等,首領議處,皆以四年為一任,參議幾十人,每年一任,期滿則由民別舉。教會約四五百,大學公堂五所,各處小學館,亦不甚多(今補)。 佛羅里達部,東西南俱界海,北界若治阿,平坦少高山,上夾沙石,卑濕異常。仙贊士河,自境內發源,入阿蘭底海,長二百里。始大呂宋之般士底裡晏,於千五百一十二年(明正德七年)墾此,名其地曰佛羅里達。至千五百六十五年(明嘉靖四十五年),建有歐吳士代部落。千七百六十三年(明嘉靖六十三年),為英人所奪。甫二十年大呂宋旋複奪回。於千八百二十年(嘉慶二十五年),遂將全區售與彌利堅國。原居之人皆他適,留此者漁戶農夫而已,近年招複流移,築室日眾。領小部落二十有五,以達那哈西為首區。僅設議事處一所,幅員共五萬五千方裡,戶三萬四千七百三十口。尚未設定官府,故不曰士迭,而曰達厘多裡,猶華言不曰部落,而曰地方也。產玳瑁、蜜蠟、棗子、橙、石榴、無花果、甘蔗、棉花、洋藍、牛、馬、豕等,又產裡付和木最堅久(原本)。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