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魏源 > 海國圖志 | 上頁 下頁
彌利堅國東路二十部(2)


  窪門部,東界紐含社,西界紐育,南界馬沙朱碩士,北界英國屬地。境內多地,其最高之曼士非爾山,高四百餘丈。滾特底格河,由窪門發源,而達袞特底格入海。古勃連湖,廣六百方裡。始由英吉利人居馬沙朱碩士者,首墾其地。六年後,佛蘭西人亦至,千七百九十一年(乾隆五十六年),即歸附於彌利堅。以滿比厘阿為首區,設立總領一,副統領一,並有立法衙門,行法衙門。其逐年更易薦舉之方,與紐含社同。領小部落二十五,幅員一萬方裡,戶二十八萬六百五十口。俗奉加特力教,波羅特士頓教。設書館千六百一十二所,並有技藝館、醫館。一切費用,定例每一小部供給三月,周而復始。產鐵器、布匹、棉紗、粗呢、牲畜,每年計鐵器銀七萬五千員,布百五十忽,棉紗十一萬二十棒(原本)。

  《美理哥國志略》:萬曆元年,法蘭西人由千那大地尋至華滿。迨雍正二年,英吉利人托足于馬沙諸些省,由漸而據之,乾隆年間,別創華滿部。東接千尼底吉河,南北交界之度數,與新韓賽同,西接新約基部之汕比連大湖。其內地較新韓賽略廣,南山連峰而北,至會城,分而為二,環抱左右。內多杉木,老葉未殘,新葉又發,時人呼曰綠山,即譯名華滿也。其中瀑布有流入千尼底吉大河者,有流入西之汕比連大湖者。其湖南北長四五百里,東西闊幾十裡。洋艘數十可航,更有聯杉木為筏,販運他鄉,惟冬寒湖凍,舟不往來。北界有湖,名曰緬法喇美哥,長百里,廣十裡,又百裡外有小湖水入之。嘉慶年間,夏月有人在大小湖之間,建一面房,欲決水磨麥,水忽漲發泛溢,百里之內廬舍皆沒,湖亦不存。天時、土產、民俗,皆同新韓賽。但山上冬春,皆有積雪。山中產鉛、銅、鐵、錫,而鐵尤旺。又產皂礬,每年不下萬餘石。內分部十三,小部二百四十五,居民則二十八萬零六百七十九口。會城在部中央,名曰滿比理。首領、副領、理刑官各一,禦史十有三。書院、教會等皆同新韓賽。惟各官會議之期不以正月而以十月(今補)。

  馬沙朱碩斯部,東界阿蘭底海,南界袞特底格律愛倫,西界紐育,北界紐含社窪門。地崎嶇多大山。千六百二十年(明泰昌元年),英吉利人向奉加特力教者,以犯英國新例,逃至勃士茂,辟地而居。旋墾至窪治尼阿,與土人不睦,移墾馬沙朱碩士,生齒日盛。千六百九十二年(康熙三十一年),複歸英吉利國管轄,及各部落怨叛自立,遂亦翕然背英而附彌利堅。設立總領一,副總領二,並立法、行法、判事、衙門,每歲更易如例。其推舉人之人,須居部內一年。曾輸納丁糧,方能舉人。判事之官,即由統領率同岡色爾選擇。定例亦是一年一更,如果率眾,亦有再續一二年者。綜計幅員七千百方裡,戶六十一萬零四百口,領小部落二十有九,以摩士頓為首區。俗奉波羅特士頓教,加特力教。書館二千三百九十七所,費用亦各小部輪給。土產鉛、鐵、白礬、石板、煤炭、大呢、布匹、魚油、鹹魚,約值銀四百六十七萬二千七百四十餘員,布匹共七千九百二十萬一千碼(每碼計華尺二尺四寸)。地雖崎嶇,而道路橋樑,寬大平坦,行旅無滯(原本)。

  《美理哥國志略》曰:曩者,英吉利人初至馬沙諸些,名其地曰新英吉利。後分其地為六;曰緬,曰新韓賽,曰華滿,曰馬沙諸些,曰千尼底吉,曰羅底島。而馬沙諸些東瀕大海,近海之地,陂陀稍平,近西則高山峻嶺,與華滿無異。又有千尼底吉河,由北之新韓賽、華滿交界,流過是地,而入千尼底吉。其河流在西境,僅居地之一,東境則居其地之二矣。東北角又有美裡麥河及四方各小河,港汊紛歧,島嶼亦眾。大者曰南得吉島。天時頗和暖,因其地遠於北而漸近赤道也。每年春夏之際始雪,故至四月春晴雪散,萬物始繁。地氣如中國之江浙,民罕疾癘。山產金、銀、鉛、銅、鐵,錫甚少,而草木、五穀、果實、禽獸,皆多於新韓賽、華滿兩部。業耕牧者十五七八,為二十六部之最,近年樹桑養蠶日盛。工作之所,二百五十間,織布、呢絨、玻璃器及鉛、銅、鐵、錫各器。魚船共萬一千一百六十只,惟得魚葉其肉而取其油,每年得資不下數百萬圓。貿易亦多,然在二十六部,則居其次。內分大部十四,小部三百有三,居民六十一萬零十四口。會城附東曰波士頓。然二十六部皆無城,故波士頓亦無也。城中房屋,或磚或石有高至四五層者。有一會議之館,高一十丈,中有華盛頓石刻之像。客旅寓館甚多,大者高五層,內房百八十間,時人稱曰三山客寓。又其市所冠於二十六部。樓高二層,廣長五十三丈六尺,有左右街。左街有六丈五尺,右街有十丈二尺,其市所名曰法內離阿。內外四面皆通,百貨闐溢,任求皆獲。城內當留餘地,廣百畝。圍以闌幹,外環樹木,馬牛不容踐踏,故人煙雖極稠密,而地氣得以疏通。城中文學最盛,書樓數所,內一樓藏書二萬五千本,各樓共藏公書約七八萬本。官吏士子,皆可就觀,惟不能攜歸而已。通城學館,每年用銀五六萬圓,濟窮養疾之院亦如之。海內商船火船甚眾,陸地之車用馬四匹,或五六匹或一二匹,日行六七百里。其外更有火車,惟以火力旋輪,日可行千餘裡。城外市鎮亦多,大書院共六所,內一所自始建迄今已曆二百年,為二十六部書院之首。內為師者三十五人,受業者三四百人,藏書四萬本(今補)。

  律愛倫部,東北俱界馬沙朱碩士,西界袞特底格,南界阿蘭底海。幅員千二百二十五方裡,戶九萬七千一百九十九口。土不惡劣而寒洌,不宜種植,多捕魚,貿易為生。始有馬沙朱碩士之羅查威廉者,遷謫此地。千六百三十六年明崇禎九年),鳩眾開墾,至千六百六十三年(康熙二年),創築部落,始屬英國,後歸彌利堅國。領小部落七,以波羅威頓士為首區。設正總領一人,副總領一人,會議公署一所,每季會議一次。設書館三百二十三所,肄業學童萬有七千。俗奉波羅特士頓教,加特力教。產鐵、煤、石板原本)。

  《美理哥國志略》曰:明崇禎九年,有馬沙諸些人,初至羅底島。乾隆五十五年,則自立一部,為二十六部中之最小。東北界連馬沙諸些,南接壓瀾的洋,西接千尼底吉。內分中部五,小部落三十有一。其幅員僅如粵東之南海、番禺二縣。居民九萬七千二百一十二口。平原無高山,近城河畔有島,故人呼曰島部。所謂羅底島者,即譯名島部也。島上有小樓高十餘丈,樓上小房四圍玻璃,每夜然燈數十,光與水映,俾夜行海艘,不致觸島沉礁。此皆國中首領及富戶捐貲所設。各部濱海者,無不有之。地氣又略暖于馬沙諸些。會城名普羅費典,在部之東北,與馬沙諸些相近。城南海港通洋艘,名曰新灣。其貿易多販運出洋,故其人戶雖不及馬沙諸些之多,而貿易工作,竟能與馬沙諸些相毗,惟棉布更勝之。又部內地平無高山瀑布,不能借水磨穀。每於海傍曠地,建樓高六七丈,上置風車,借風動輪而磨其穀。其境既小,各官往來會議不難,故每年三四次不等(今補)。

  袞特底格部,東界律愛倫,西界紐育,南界海,北界馬沙朱碩士。幅員七千七百六十四方裡,戶二十九萬七千六百七十五口。西多大山,河最長者,袞特底格河。由緬地發源,經本部落五十裡,至紐蘭頓而注之海。土雖不沃,種植尚易,近已栽桑畜蠶。溯其開址之始,一為馬沙朱碩士人墾出赤活之地,一為英吉利人墾出紐蘭汾之地。千六百六十二年(康熙元年),皆歸英國管轄,遂併合為一。千八百一十八年(嘉慶二十三年)始歸於彌利堅國。設立正總領一,副總領一,總會公署一所。更代推舉如前例。領小部落十有三,以紐含汾為首區。俗奉加特力教,波羅特士頓教。書館甚多,肄業學童八萬四千。歲費銀百有九十三萬員。尚有醫館、律例館,不在此數。土產牛、馬、羊、騾、銅、鐵、石板、魚油、鹹魚(原本)。

  《美理哥國志略》曰:明崇禎六年,馬沙諸些人,始至幹尼底吉寄居,其後漸次開闢,皆屬馬沙諸些。迨十二年,然後自立一部,名之曰幹尼底吉。北界馬沙諸些,東連羅底島,西連新約基,南濱海,其方域有如中國直隸省十分之一。內有五山,高者七十餘丈,餘多平地。小河各處皆有,大者名幹尼底吉河,徑新韓賽、華滿、馬沙諸些三地,而後入幹尼底吉注於海。南有大港口,水不生波,而且回環西注,而曆地獄門(其地狹隘,江流旋繞,小舟難渡,故土人稱為地獄門雲),出新約基也。沿河土地膏腴,近南尤和暖。百產皆有,惟無人參。居民以其地腴,故尤加意耕種。工作製造之物,布、棉、麻、布匹、大小呢紙、鐵器等物。又一地每年作木時辰鍾三萬件,每件價約銀六圓至十圓不等。餘物出販無多,故洋舶亦少。分中部落八,小部落百有二十,居民二十九萬七千七百十一口。會城有二:一曰哈得富耳,一曰新港某。哈得富耳在部中,附幹尼底吉河。其新港在境南瀕海。通共教會共四五百,每會於禮拜日,約千數百人,登堂聽教。其學館為二十六部之最,於新港會城之內。大書院有四,其一例學四年,然後隨意學於三所。三所內一學聖文,一學醫道,一學國中律例規條。四所為師者共二十人,受業者四五百人。于哈得富耳城內一大書院,名曰華盛頓。其外教啞與聾者一,院中有百數十人。所學之法皆以手指,其後二十六部皆仿此焉(今補)。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