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魏源 > 海國圖志 | 上頁 下頁 |
彌利堅國東路二十部(1) |
|
卷六十二 ◎外大西洋(北墨利加洲) ○彌利堅國東路二十部(沿革分附各部) 彌利堅洲之育奈士迭國,分士迭二十有六。士迭,華言大部落也。達厘多裡二,華言地方也。底士特力一,華言國都也。在各士迭之中,又各分岡底士,華言小部落也。惟雷西阿那所屬之小部落,不曰岡底士,而曰巴裡些士。尚有因底阿土番所屬四部在外。 戈攬彌阿部,幅員褊小,間于馬裡蘭、窪治尼阿之中。濱波多墨河,距阿蘭底海二百里。千七百九十年(乾隆五十五年),頭目窪申頓所定,因以名其國都,為頒政判事會議之總地。創築三城:一曰窪申頓,一曰查治當,一曰阿力山特厘阿,此三者,皆其都城,不在部落之數。地土燥濕不一,頗多勝景,河道通達,無論大小海舶,均可徑抵都城,故貿易最盛(案此部乃國都,在二十六部之外)。 窪申頓城(國初十八百年創築,街道平闊若棋局,車馬絡繹,中設加碧多爾一座,為議事公所。週三百五十忽。中央高,兩傍低平,四圍石砌,飾以白堊。有土人戰陣之圖,勃列西領衙門一所,亦用石砌。樓高二層,旁即文武官衙門,餘作書院、廟宇、民舍,並建橋樑可通阿力山特厘阿、查治當兩部。千八百十四年,被英吉利人攻破,各衙門均被焚毀,後旋奪回修復。都內居民萬三千三百七十九人,黑人三千百二十九口,奴僕二千三百十九口)。 查治當城(在窪申頓之西,中隔小河,相距三裡,可謂窪申頓之外城。屋多磚砌,設有加持力書館一所,公眾書館一所,讀書幼童約四百名,鑄炮局一所。商賈貿易以此為最,居民三千四百四十名)。 阿力山特厘阿城(在窪申頓對岸,相距六裡,築於小山。設有鑄炮局,育嬰館,廟宇手藝館,商賈貨物以麥面、煙葉兩種為最。居民八千二百六十名)。 緬部,東北俱界英吉利所屬之新墾地,西半界紐含社,南界阿蘭底海。域內多山,著名之加達領山,高五百餘丈。在緬部之北,有阿爾臘牙時河,窪爾魯士多河,阿魯士多河,三水俱由英吉利所屬之贊河發源,而注於緬地。在緬南之河道有北納士葛河、根尼碧河,各長三百五十裡,曆曼峨而出阿蘭底海。模士迄湖,長五十裡,寬自數裡以至十五裡不等。緬地河多湖廣,水居六分之一。原屬馬沙朱碩士之地,千八百二十年(嘉慶十五年)始來歸附。創部落,立岡色爾之官,每年一更代,由眾推舉。所舉之人,必居緬地經三載。而推舉最多者,方得充之。若小部落理事官,即由總領選擇,會商岡色爾委授。如奉委之人果賢,即可常供厥職,非如岡色爾之歲更也。幅員三萬五千方裡,戶三十九萬九千口有奇,領小部落二十有五,俗奉波羅特士頓教,加特力教。歲按戶收先士四十枚,為書館修脯膏火之費。土產煤、炭、鐵石板、木料、醃魚,尤多巨木,先冬斬伐,待春漲浮出山谷(原本)。 《美理哥國志略》曰:明天啟六年,有英吉利數人,始至基尼伯河畔,創立一鄉。後數十年與馬沙諸些合而為一。道光元年,始分立一部,曰緬部。東接新普倫瑞克地,西北連千尼底吉之南,此二地皆屬英吉利國。西南連新韓賽部,南接壓瀾的洋。南界隔赤道四十三度五分,北界隔赤道四十八度,自南而北,則四度五十五分矣。西隔中線東六度三分,東極隔中線東十度三分,由此觀之自東而西之地,則四度無疑矣。其地參差,不成方圓,故以其南北極東西極而言之,延袤與浙江省相似。其山則嶄岩不等,最高者五百餘丈,萬山環繞,水皆注大西洋。其南境海潮常長至二三丈,雖冬月嚴寒,冰難凝結。北境則寒冱,雪深四五尺,數月不消,水面冰堅,人馬可渡。夏又炎蒸。故冬夏易於染疾。境南去西大洋,約五六十裡,沙礫泥潦,產五穀為最,薥麰?次之。腹內地則腴沃高平,大抵地曠人稀,樹木蔥郁,山內產鐵,禽獸有馬、牛、羊、豕,林木有松、橡、樺、榆,果實有林、檎、桃、苦、提、梨、梅等。惟材木極賤,漁戶歲得銀五十餘萬,貿易有大小呢、棉花、紙、孰皮、蠟燭、鐵器等物,而以木材為最。洋艘皆賴乎此。次則畜牛、羊、豕、犬,販於他邦。又次有牛油、香<鹵見>、蠟燭、靴鞋、石磚、鐵等,每年出口之貨,約八百餘萬,所收稅餉約銀三四十萬圓。合計美理哥國貿易,緬部居十之五焉。道光十年,其居民共計三十九萬九千四百六十二口。所務生業惟農、漁、商,無巨富,亦無極貧,皆暖衣足食。通部內分中部十,小部落三百。附基尼伯河新建會城,名奧吉士大。其官有四等,首領一人,副領七人,巡按十二人,贊議數十人。其總制巡按議處,皆以三十歲為例,由民公選。各官皆以每年正月初禮拜之第三日,會議其副總制七人,於巡按議處內,公選總制。每年俸銀千五百圓。出缺則巡按之首署理。除副總制外,別有一善書助之。軍務則總兵官保障封疆。每歲總制與巡按及議處同會議省律,法在必行其行之,必官上始。又省內有一正察院,其餘分處各方。通省各員所用之項,共計銀二十萬圓為率。書院兩所,別有大學公堂,乃儒者苦攻聖文之所。其鄉中學館,共三十間,此外童蒙之館,各處皆有。每人歲捐銀二錢八分,送交首事而已。別有聖教會所,共有五百餘。每所內約六人至十人不等,內一師於每禮拜日升堂宣訓。每年束修銀六百圓至千圓不等。別有仁會數處,以濟鰥寡孤獨疾病之人(今補)。 紐含社部,東界緬,西界窪門,南界馬沙朱碩士,北界英吉利所轄新地。城內峰巒層疊,其最高之窪申頓山,六百餘丈。其河俱由外部落山澗發源入境,湖澤最巨者,為尼比西河。尼湖長二三十裡,廣十裡,狹二三裡。近渚遙山,螺翠掩映,淪漣澄漪,娛懷蕩目。始麻臣俄、尼士二人,於千六百二十三年(明天啟三年),墾出那窪博士茂兩處,旋與馬沙朱碩士並一部落。千六百七十九年(康熙十八年),複各分治,旋歸附彌利堅國。設總領及岡色爾官,均於一年更易。領小部落二十一,幅員九千四百九十方裡,戶二十六萬九千三百二十八口。俗奉加特力教,波羅特士頓教。設書館千六百所,技藝館三十五所。湖澤多魚,民業漁販,邇來澤國,亦漸聲教。土產洋參、冰糖、銅、鐵、鉛、木、牛、馬、豕(原本)。 《美理哥國志略》:初,明萬曆四十三年,英吉利人始得新韓賽之地。迨天啟三年,許其自立為政。後數十年,土人皆將其地與馬沙諸些合為一部而不自專。及乾隆六年間,則自立為一部,改稱新韓賽。東接緬部,北接幹那大部,西接華滿部,南接馬沙諸些部,東南界洋海。南界南極出地四十二度四十一分,北界北極出地四十五度一十一分,西界隔中線東四度三十分,東界隔中線東六度。其地斜袤不正,廣如浙江省四分之一。自北而南群峰秀峙,山路崎嶇,其北山高者,六七百丈,南山次之,亦二三百丈。惟北最高之峰,積雪四時皓然,呼曰白山。山險嶺峻,為通國之最。近北有小湖,南注幹尼底吉大河,與華滿部交界。又有大湖通貫美理麥大河,南過馬沙諸些,複轉入東洋,尚有各小河湖在外。天時略暖於緬部,土氣清和,故民多壽,越百年而逝者,八十有三人。木最高者二十丈,厚徑七尺,圍二丈有餘。山內多鐵礦,且多人參。農皆立會,彼此相助以廣耕種。工匠不可勝數,其紡織之所約六十間,織呢絨之所三十二間。亦有以人力獸力而磨五穀之房,共六百有九間,以水輪鋸木之房,共九百五十二間,每間用一二人掌之。其水力可抵百人。橋樑共計二十有五,其貿易罕商他國,惟賈本都。道光十年,民戶二十六萬九千五百三十三口,百年以前,不過萬二千有奇而已。地分部八,小部二百二十。其波子某府城附近,東洋海艘所匯,港口為二十六部之冠。隆冬不冰,波濤不險,最大之洋艘皆可進口,故國中兵船於此灣泊。別有造船廠一所,炮臺二座。部東瀕海有一河,名庇士駕木瓜,有二橋,一長四十八丈,一長百七十五丈。會城在美理麥河畔,名曰公哥突城。戶口四千,房屋稀少,惟有一石監,長七丈,闊三丈六尺,高丈四尺,監中五六十人工作其中。各官員與緬部同,各鄉學館千六百間,府學館三十五間。會城內有一大書院,院內為師者十位,肄業者約二百人。教會共有五百餘,每會建一禮拜堂,每會約有八九百人,掌教者一人而已。仁會亦同(今補)。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