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魏源 > 海國圖志 | 上頁 下頁 |
彌利堅即美裡哥國總記上(3) |
|
美理哥國有都城之官,有各部落之官,各部落內,一首領,一副領,議擬人員無定數。公選議事者,或十餘人,或數十人無定。各省設一公堂,為首領副領及土人議事之所。事無大小,必須各官合議,然後准行。即不鹹,允,亦須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後可行。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選擇公舉。都城內,有一統領為主,一副領為佐,正副統領,亦由各人選擇,每省擇二人至都城合為議事閣。又選幾人合為選議處統領,每年收各省餉項,除支貯庫不得濫用外,每年定例享祿二萬五千圓。若非三十五歲以上及不在本地生者,皆不能任此職。例以四年為一任期,滿,別選如無賢可代者,公舉複任。若四年未滿,或已身沒,或自解任,則以副統領當之。副統領不願,則推議事閣之首,若亦不願,則以選議處之首護理。設終無人願當此職,則吏政府移文于各部首領,遍示士民,速舉焉。統領三職,文武官皆聽其號令,若遣使於鄰邦或迎使別國,皆統領主之。副統領亦由民選舉,亦四年一任,享祿每年五千圓,所司無事,不過議事居首而已。至議事閣與選議處,皆以每年十二月內之初,禮拜一日,齊集都城公所會議。議事閣之職,每部有二人,計二十六部,共五十二人。選議處,共二百四十三人,以議事閣五十二人,分為三等,以二年為期,輪退後,複擇新者。是以每等以六年為一任,不過或先或後而已,又定例年未及三十以上者,不能當此職。議事處則以二十五歲以上為例,二年為一任,期滿別選,以十二月初禮拜之一日齊集會議,凡國中農務工作,兵丁貿易,賞罰刑法,來往賓使,修築基橋之事,皆此時議之。吏政府首領,每年俸六千員,亦有左右佐事者幾人。戶政府如之。兵政府之首,則有幾百人以佐之,廉俸亦如之。別有水師兵部,惟專理兵船,亦有佐事數十人,每年廉俸亦如之。禮政府不過數人佐之,每年廉俸四千圓。驛政府,總理各部落來往文書,設驛於各部衝要,如有書劄寄某處,則以路之遠近,計程費之多寡,其銀以每四季包封送驛,工食銀亦由驛政府發給。政府廉俸,每年亦六千圓。國之大政有三:一則會議制例,二則諭眾恪遵,三則究問其不遵者。是以國都有一察院,院內共七人,以每年正月齊集,究人因何不遵法律之故。審畢,或二三月,然後回家,其各部亦分設七院,每年以四季齊集,究問不守例者。但為審官,則不能會議制例,會議制例官亦不能兼攝審問也。新國制例有五:一曰國例,為二十六部所通行;二曰部落例,各部不同;三曰府例,每府亦不同,惟生於斯者守之;四曰縣例,各縣自立其規,各民自遵其制;五曰司例,亦由司自立,惟所屬者遵之。此五例中又小不能犯大如司則不得犯縣例焉。國例乃都城議事閣會議,分發各部,今將各大典悉列于左。 一歲征糧餉,所有動支各項,皆於餉內撥發。一國帑不敷,必會議預為籌辦,免致臨時拮据。一與各國貿易,各部交通,即本土蠻人,皆宜同一體。 一流民准其寄居入籍,以免失所。一設局鑄銀,務權衡輕重多寡,以歸晝一,並嚴禁偽造番銀。一設驛傳遞公文書信,以時修其橋路。 一教人習學六藝,如六藝中有超眾者,則別予獎賞,或能自創新制,開前人所未及,為今人所樂效者,亦獎賞之。 一各部立察院,以審判民間之事,或三部立一,或二部立一,視部分之大小酌議。 一宜防海賊剿劫,如有捕獲,無論本國外邦,必照例治罪,或有謀反叛逆,及在外國滋事,尤必照例嚴辦。 一如遭外國欺淩,統領必先曉諭萬民。倘未便講和,致動干戈,務必踴躍向前若兩相盟會,即可戢兵。一以錢糧招民,為陸路水路之兵,必嚴核其技勇。 一水陸兵士,務遵約束,不得騷擾。 一國有攻戰,除國中官兵而外,凡民有肯同仇敵愾者,即議給口糧。一專設法以治都城,與治各外部不同。 前例十四條,如有不遵者,則設法以引導之。除此例外,首領亦不能任意自為。凡統領遇饋送當受者,亦必商之議事閣,及選議處,使大小文武,皆得仿行。國人以律例為重,不徒以統領為尊,此外則由各文武自立例款,以約束其民。但不得以部例犯國例,其各府文武各自立例以治,因地制宜,惟亦不能以府例犯部例耳,下至縣司亦如之。 立一國之首曰統領,其權如國王。立各部之首曰首領,其權如中國督撫。一部中複分中部落若干,如知府,再分小部落若干,如知縣。其國都內立六政府,如六部尚書惟無工部,而有驛部。凡公選公舉之權,不由上而由下,通國水陸兵事,則推統領為主,兵有不遵者懲之。都中六政府之首,必聽統領選擇,副者則由正者擇焉。設有升調革降,皆請命於統領,給文蓋印,然後蒞任。國內刑獄事如察院審判不公,統領亦可更正之。設與外國相爭,外邦求和,統領必會議而後定計,或外國使來,或本國使往,皆統領所理也。每年各省官會議之際,統領將一年收支各項言行各事出示於眾,並本年未行各事,亦示之於各部官。若各部官散後,複有要事,或與例不符,統領不能決者,則出示召各官複至議焉。所有條例,統領必先自遵行。如例所禁,統領亦斷不敢犯之,無異于庶民,而後能為。庶民所服。至各部落亦有例,其首領初立例時,亦如統領自誓,即都內各事,亦如統領國內之事,府州縣司皆仿此。惟部府州道阻且長,居縣者或艱於往返,故如有事會議,亦惟商之於縣也。議事人,例非二十一歲以上不得預。常例以三四月為期,如有要事,則無論何月,每年議事,多少幾次,亦無定數。前期縣官示諭,某日某所,公議何事,至期耆老通知於眾,各將所欲公舉之人,書名紙上,置甌內,後開甌,以人多公舉者為之。選官選人之時,領事人亦先質於眾,或有人起對,請領事自行裁奪,則領事再語于眾曰:如眾中有欲吾選者,則舉手為號,如舉手過半者,則可,如未過半,則不可。又如都中府中州中有要事會議,則各縣各應選人赴會,領事則謂眾雲:今選人往城會議,當令何人往眾亦將保薦之人,錄名紙上,置甌啟甌,如前例。凡縣官之職,一則以選人為首,所有縣內一切諸事,皆必盡知,即非其所管者,亦必周知。二則在縣內收餉,必悉知縣內人丁多寡,何人有田若干,何人有地有屋若干。三則總理縣主,一年收支各數,言行各事,登錄存檔,不能苟且漏入漏出,其外則有總理揭借,拋欠,偷竊,捕盜,濟貧等數人,如非常任事者,則別治生業,如常任事者,則各有俸祿。 國中察院有三,管理都城者曰京察院;管理二三部落者曰巡按察院;管理一部半部者曰分巡察院。在都城者,衙門共七人,一正六副。每年正月,齊集會審各案一次,如有因事不至者,四人亦可審,不及四人不能審。都城之內,若有不遵例者,亦京察院審之。若巡按察院審事不正,任其轉告於京察院。巡按察院衙門有七,其一管緬新韓賽馬沙諸些羅底島四部,其二管千尼底吉華滿二部及新約基之南半部,其三管新遮些部及邊西耳文之東半部,其四管馬理蘭底拉華二部,其五管北駕羅連及費治彌亞之東半部,其六管南駕羅連磋治亞二部,其七管建人基典尼西阿嘻阿三部,惟亞剌羅麻累斯安美士細比美蘇理伊理奈引底安美是幹新約基之北邊西耳文之西,費治彌亞之西等部人數無幾,故以分巡察院兼理之。惟每巡按察院審事時,如無京察院在,則不能審。若有要事則必有二巡按,而後可又每年齊集二次審判。如此數部內,有人在他巡按察院所屬地犯法,則即由巡按察院審之。至分巡察院衙門,共三十有三,每院內一分巡察院,每年審事四次,若有要事則無定次。倘審不公,亦可轉告於巡按察院,此皆國察院也。其外又有數部察院,部內犯法,則部察院審之,府州亦如是。凡察院內有各科房,各工役,以聽差遣。凡原告被告有愚蠢者,則有人代為書狀,並同上堂代訴。人犯既齊,察院兼擇本地衿耆以助審。衿耆少則十二人,多則二十四人。除本犯之親友兄弟外,即先知有此事者,亦不能預。既審後,出而會議,遂定曲直,眾衿耆將情由寫明,送呈察院而退,察院觀其是非,照例定罪。每縣中亦有地保幾人,勸和小事,國內立一律例院,有室數十餘間,每間有一師掌教,凡進院習讀者,以三年為滿,皆訓告規條律例,使人知遵守。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