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魏源 > 海國圖志 | 上頁 下頁 |
彌利堅即美裡哥國總記上(4) |
|
國中犯法大者為反叛、殺人、強劫、放火。立國以來,告反叛者,未之有也。殺人則每年多少不定,強劫每年終不能無,放火則二十六部中,每年不過五六次,其強姦每年亦有二三次,情奸亦時有之。其餘或冒名偽造,或竊盜為非,或相鬥相爭,或醉後逞兇,今以馬沙諸些一部言之,其犯法監禁者,道光元年,則有七十一人。二年,則八十四人。三年,則九十一人。四年,則一百零七人。五年,則八十六人。六年,則九十六人。七年,則八十一人。八年,則八十人。九年,則百零四人。十年,則七十九人。十一年,則百有十五人。十二年,則七十一人。十三年,則七十六人。十四年,則百有十九人,是年內竊盜者八十八人,冒名偽造者十人,強劫者四人,放火者一人,爭鬥者五人,情奸者六人,強姦者二人,脫逃複捕獲者一人,殺人者二人。以上各年監犯以十四年截計,除審後放出監外尚存一百七十七人。刑法則有三,一絞死,二則監禁,三則罰贖,並無梟首,充軍拷打等刑。凡反叛海盜皆絞死,殺人強姦強劫放火等如之,或永監禁焉,其餘或監禁,或罰金,隨情輕重,各省各府,皆有監獄。監內左右上下,皆用大石為之,或數人一房,或一人一房,皆極潔淨,亦有小窗通風,房外四圍有欄杆,餘地可以散步。管監官體恤其衣食,勸戒以善言,約束以事業,今計道光十五年,馬沙些監內犯人,所作工銀,除管監官教師,並看門兵丁等工食,並各犯衣食所用外,尚存銀七千二百九十六圓,盡撥充公。 新國之濟貧也未貧預防其貧,既貧則防其愈貧。如其防火毀,則多以磚石疊築,並設水車水筒,以備不虞。防電閃傾頹,則立一長鐵杆於門以拒之。電見鐵杆,即自頂旋繞至杆下而去。貧人收作傭工,倘無人收用,則本縣設濟貧院以居之。各分以事業,所得之項,全數入官,倘生子女,則有塾師教之,府省亦然。至會城村族,不許有一丐食流離之人,然非先立一濟貧之法,又安能禁人之乞食乎,凡有國者所宜留意。 每鄉設學館一所,鄉中富者,科銀延師教一鄉子弟。若鄉中無富者,則在會城中官員處借助。其就學之童,每夕回家,男女皆可以為師,若女師束修銀,每月不過六員,至十員教女童讀書外,並教刺繡。男師則二三十員不等,亦有專教一家者,又有縣中學館,有無多少不定。惟鄉學館不拘貧富,縣學館無束修者不可入,因以此項延師故也。其館本處人稟縣官而後建,或縣官公同建造者亦有之。其中所學,比之鄉學又略大,更有會城中學館多少無定,城中富者建之,或設會而以會項建之,或官員助之。館中條例,擇幾人議之,並司其事,然後遍告同學,學者每年考試一場,取中者入館內,如中國之秀才。習學以四年為例,不遵律戒,不待四年,亦可以逐之。既習四年,則如中國之舉人矣。散館後,或為官,為士,為農,為工,為商而各司其事。別有大學館,惟許已中舉者進焉。所學有三:一聖文,二醫治,三律例規條,二者不可兼得。又以三年為期,期滿則猶中國之進士矣。會城學館,每部一二所不等,三四所不等,惟進部者通融計算約八九十所,每所延師,五位至三十位不等,截長補短,每所約十位。其師每年束修銀一千至三千餘圓不等,受業者每年每位送束修銀一二百圓不等。每館之徒二三百不定,通融牽算,不過百四五十人。分析言之,聖文大學館,國內約三四十所,每所師四五位,受業者約七八十人。又醫治大學館,約三四十所,每所為師者約七位,其徒數十人,習律例之館,師徒多寡,亦與醫館大同小異。 新國器械與中華異,不但船隻之桅帆槳櫓,即築屋建樓鋪設以及兵器皆然。火炮能用彈子數十斤,手槍之口,則有小劍但無弓箭長矛藤牌而已。國人皆好音樂歌唱,故有吹彈敲戛各器,童蒙即有樂師教之。又有畫地理山水、人物花卉鳥獸之工,次則雕刻之工,又其次則建華屋築高橋等工,或有能創新出巧,如火輪船及水火織布之類則地方官獎勵之。 新國立仁會以濟在監之犯,昔監內弊端甚眾,由監出之犯,為惡甚於前。由是會中遂改各監之規模,分佈二十六部監內,分善惡兩途。善者居寬廣之所,惡者居淺狹之所,俱不能相見。前收監者無事業,今則一日不能閑,並有善書,於禮拜日使誦。故今之犯法收監者,出監後,即痛改前非,且前此監中所費極多,今犯人作工營生,故每年除支外,反有餘資(見十七章)。又聾盲啞者,原屬無用,今國內立仁會,設館訓習,如聾啞者,亦以手調音而教之。盲者即有凸字書,使他以手揣摩而讀。至幼失怙恃者,亦有育嬰之院。若醉酒亂性,難以強禁,乃設一節飲會館,內藏一簿,登戒飲者姓名,願戒不願戒,各從其便。既進戒館後,則不能再犯,共計各部,此館約有四五千間,其登戒酒簿者,約二百萬人。其造酒之鋪,變為他項貿易者,約四五千間。將酒鋪賣人別尋生理者,亦約七八千間。故酒費日少,戒飲之人日多。又城中設醫生七十五人訪察酒之損益,今則皆知其無益而有損,故戒而不飲者大半。至於水手輩多是貧乏之人,故會內亦濟之並及其妻兒也。凡無力延師訓習者,亦設院延師以訓之。國人於禮拜日,皆不作工,故設一會所,逢禮拜日教人,內藏書極多,如不在者,亦可借回家自習,至禮拜日複送回。又不至學館誦習者,亦延師至家而教,亦有刊刷小書分贈,令人學善者,亦有一院,專刊聖書出售,如無力買者,亦可贈之。別有一會,名曰勸和會,如兩人相爭或鄰省相鬥,兩國不和者勸之,每會中所用,多者每年不過二十萬,少者不下數百圓。 開闢之始,未有人類,上帝既造一人為萬物之主,又立一女子以配之,夫婦之禮自此始。歷代相傳無異,但無立妾,及少年預聘之例,年十五以上者訪求淑女,若非親誼,則踵府謁其父兄,結好往來三五載,彼此賢愚,皆已知之。或面訂佳期,或各告父母,並無奠雁迓輪。及聘定之禮,娶之日,男女升堂攜手,有一官或族正等,書二人名,蓋之以鈐記印信,其後報丁冊內,列夫婦姓名,自後必終身偕老。國中二十六部,無君臣之名,惟有上下之分,國領,部領,府領,縣領之不同,各首領起居飲食衣服,亦無異平民,但事權屬之,人人皆敬之而已。其兄弟父子朋友三倫,與中國略同。 新國衣服之制,帽高至七八寸不等,或以黑絨,灰色絨為之,其矮者或圓,或六角,八角,帽前有皮簷一片,以遮日光,常有帽帶系之。冬寒則以法蘭仁氈為內衣,短小無領,外加一汗衫四圍纏身,不甚寬大。其領高出至頷下,有一頸巾系之,其外蓋一背心,前夾後單,高至頸。膊下則用法蘭仁氈,為短小之褲,外則蓋大褲,汗衫在裡,前後有兩鈕扣,以十字交加,帶過膊吊扣後,蓋一長衫,四圍纏身,光滑無紋。袖長至掌,領包至枕後,前長如背心,後長至臀,以羊毛氈為襪,長不過膝。鞋以牛皮為之,底面皆然,但底厚不過五層,薄則一層,面亦有帶系之。靴亦長不過膝,底厚者多,上下皆用牛皮,穿時以大褲腳蓋之,所有衣服鈕扣,皆開在正面,無左右開也。飲食則每日三餐,早膳或飯,或面,及肉,亦有牛奶、雞蛋、牛油、茶、架菲(架菲者,將青豆炒焦,研末,水煎或白滾水沖隔渣),自七點鐘至十點,各隨其便。惟不多食,名曰早餐。至一點鐘及五點後所食,則雞、豚、魚、鴨、牛、羊,多用燔炙,自割而食,並有生果、糖果、牛奶、雞蛋等物,或茶或酒,合家同一台。檯面用布鋪蓋,後置各物其上,男女各一便,每人以一碟盛物,不用箸,惟用刀叉調羹等。隨人暢飽,故名大餐。晚上六點鐘至九點不等,所食者與早餐同,此日用飲食之常規也。至於出外則車馬,或一車一馬,至四馬不等,每年月中並無節氣,每日亦無吉凶,惟七日一禮拜而已,餘與中國無異。喪事,始死則有一人為之沐浴,止穿一汗衫,斂手合掌置棺內,逾三五日葬焉。山地內或以石以鐵以錫圍之,然後放棺,親朋送葬,素服不用白而用黑。墳之上下,皆有石碑,碑上錄亡者之生辰死忌,又圍石欄杆以防牛羊踐踏。 (原志序曰:予生於美理哥國之馬沙諸些部中,以地球格之,則與中華上下相對焉。可謂一天一淵也。今年三十有七,竟得渡海繞地而及中華,曆見英吉利,法蘭西、荷蘭、西班亞、利未加、暹羅、日本、中華等國之士,與各國之文藝豈不奇哉。回憶少年在本國舍農業儒登大學之堂者三年,始進會城書院而肄業。于各國古今文史、地理天文、律例規條、四時土產,悉欲博覽研求,以應每歲掌院。臨場匯考,毋得逾等。在內四年,文憑給領,由是出而進于大院習古聖經文,亦幸上等。三年別換文憑,時年二十有八。家無內顧,遂欲遊覽異鄉之風俗兼以予國所見聞,傳播異土,幸于葛留巴,新埠麻六甲,新嘉坡,得逢唐人,領略華書七八載。歎華人不好遠遊,至我西國之光采規模杳無。聞見竟不知海外更有九州,或者上帝之啟予心乎。將使宣而播之,聯四海為一家也。不揣固陋,創為漢字地球圖及美理哥合省國全圖又以事蹟風俗分類略書百年而後,流入中土,或有不恥下觀者,其將擊節歎喜乎。抑拉雜摧燒之乎。雖然馳觀域外之士,必不方隅自封而笑我已。道光十八年歲次戊戌孟夏。高理文題於新嘉坡之堅夏書院)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