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魏源 > 海國圖志 | 上頁 下頁
英吉利國廣述上(2)


  北方各部分蘭甲、突翰、北匈、西野、君北地,與蘇國交界,其都系約古城,內建廣大之殿。新堡系石炭之大門口,曼識特系屬織造各項布之大邑。裡味池系英國第次之港口,與花旗國廣開通商,其居民二十萬丁,另有大城邑,建於其國內。

  西方各部,曰織執黑<疒支>度、門口、窩悉、五悉、孫悉,有海邊,有港口,曰北多裡、曰北來口,在最深之海隅,其八邑有人,夏月集會玩賞之處。

  瓦勒部之居民,系屬土蠻,言語不同,山嶺險隘,此時眾民向化,勤勞牧羊,出石炭焉。其城邑最少。蘇各蘭島,南方豐沃,北方磽瘠,居民百計經營不知辛苦,遠商外邦,故地寒而家富。其民奉拜天主,敬畏耶穌。分三十二部,其會城曰以丁堡,街舍最整,加剌我,織造布匹,運出者每年價銀千餘萬兩。綠諾邑,有海港,亞北丁,系書院。

  耳蘭島之居民,寬宏慷慨,宴會豪飲,惟奉加特力教。因崇其異端,惟僧是聽,累生事端,甚激英國之怒。然其男上陳為兵,力戰從不奔北。其會城曰土北林,南有港口,民十萬七千。林勤馬頭,在耳國第三。北發乃馬頭第四。

  英之海濱,多有海島,南最大者,稱為威地,山水清美,在佛海邊,額西額耳西兩島,在西方,曼島在蘇葛蘭一帶,沿海撒多海島,但天寒,麥穀難登。每年大半冰雪,其居民專務捕魚。

  《地球圖說》:英吉利國,東南西北四面都界海,其二島一名必力旦,一名愛耳蘭。又南曰英蘭島,北曰蘇各蘭島。英蘭之民,約一千六百萬,都城地名倫敦,城內民百五十萬,大半耶穌教,小半天主教。國內義學不少,而極大書院有二:江一,曰坦米斯,土產羽毛布呢嗶嘰綿布羊毛布,綢緞磁器煤炭皮貨錫銅鐵鉛等物。蘇各蘭之民約二百六十二萬,統屬耶穌教。蓋二島本系二國,明朝始合為一。土產羊牛煤炭羊毛布等物。再西方有一島,名愛耳蘭,百姓約八百萬,城名特拔林。城內民三十萬,大半天主教,小半耶穌教。民食蕃薯大麥奶餅豕肉。愛耳蘭于嘉慶五年間,亦與英國併合,其民窮苦,歲徙居於花旗等國。

  《地理備考》:英吉利國,在歐羅巴州之西北,北極出地五十度至六十一度止,經線自西三十五分起至十三度止,四面枕海,長約二千一百里,寬約一千零六十裡。地面積方約十二萬六千三百二十裡,煙戶二京二兆四億口。山陵眾多,峻峭者少。其在蘇各蘭島內之奔內維斯山,乃通國之至大山也,高僅四百三十七丈。海島甚多,四面回環,西面尤眾。河之長者十三,湖之至大者八。通國田土稼穡,適敷所需,土產銅鐵錫鉛窩元硇砂紋石火石磁器信煤等物,地氣溫和,不時更變。瞑霧陰雨,寒多暑少。王位,男女皆得臨禦,惟以長幼為序,奉者加爾諾修教,其天主公教,國中壹爾蘭大之人,奉者過千。若路得羅等各修教,亦有奉之者。技藝精巧,商舶眾多。

  曩時居民皆塞爾達人分派,後有哥度國人驀占其土,驅逐其人。漢孝宣帝五鳳年間,羅馬國用兵,三十一載乃克其地,統歸一部,歷代兼攝。至四百七十五載,當羅馬國衰弱,為卑勒敦人所據,後加利多尼亞地人,頻擾其地,因求安各羅人協助,而安各羅人,反乘機占地,過半互分,七酋各霸一方。唐德宗貞元中,有豪酋平七國為一,旋有大尼國人據之。宋真宗天禧間,有給列爾美者,率舟師戰敗敵軍,遂王本國。孝宗乾道八年時,君英黎給者,攻克壹爾蘭大國,歸於一統。元世祖至元中,嗣君並兼蘇各蘭國,歸為一統。不久複分為二。明神宗萬曆三十一年,君薨無嗣,其蘇各蘭國王,因與先君姻戚,乃得臨禦本國,始合二國為一,稱曰英吉利。乾隆四十年,所攝亞美裡加州地,始行叛亂,驅逐英官,自立為國。乾隆五十八年,本國與佛蘭西國交兵,九戰方息。未幾,佛蘭西國君,複率舟師進攻,幸本國師船雲集,擁塞河道不能進。嘉慶二十年,大敗佛蘭西於窩得爾祿,地方始安。道光十七年,給列爾美王薨後無嗣,其侄女維多裡亞者接統,即本國現在之君也。本國有英吉利,蘇各蘭,壹爾蘭大三國之分,其英吉利島,分為五十二部。東方則六,一名多倫敦,乃國都也,建于達彌塞河岸。宮室之壯麗,工商之雲集,貨物之富有,皆歐羅巴州第一。西方則十二部,南方則十部,北方則六部,中央則十八部。其斯哥西亞,即蘇各蘭島也,分為三十三小部,南方則十三部,北方則六部,中央則十四部。

  其壹爾蘭大島,分為三十二部,東方則十二部,西方則五部,南方則六部,北方則九部,其國通商沖繁之地,內外不一。在海邊者大半,在內地者三分之一。兼攝各地,五州之中皆有之。在歐羅巴州者,一名西利島,大小共一百四十五座,地膏腴,豐穀果;一名漫島,長百里,寬五十裡,地面積方二百五十裡,鐵礦五穀,所產富庶;一名日爾塞島,長四十裡,寬三十裡,地面積方七十裡,山峻田腴;一名給爾尼塞,長三十裡,寬二十裡,回環百二十裡,川野沃闊,四季溫和;一名黑利科蘭島,人煙稀疏,惟多網罟;一名日巴拉爾大,在呂宋國內,延袤十餘裡,三面環海,直接日巴拉爾大峽,惟一徑達塞維裡亞部,地勢嶄岩炮臺,城池甚固,風景壯麗,五方輻輳;一名馬爾大島,長七十裡,寬四十裡,回環二百里,谷果茂盛,天氣溫和,昔屬意大裡亞國,今則歸於本國。別有各島,在亞細亞州,未裡加州,美裡加州,阿塞尼亞州之中。

  《外國史略》曰:英吉利國,三洲環峙,小嶼無數,亦西北島國也。上古未通他國時,本山林土蠻,文身射獵,殺人祭鬼,惟與佛蘭西人海邊交易,有意大裡國之羅馬民,于漢宣帝十八年來踞此島。佛國出軍渡海禦之,不能勝,又率大小船八百艘進攻之,連年交戰,終為羅馬所據。延及蘇各蘭以北,越二百年,始有耶穌之徒,來此傳教化俗。宋文帝二十五年,羅馬國衰,又招日耳曼撒遜之族,來此爭戰,迄三百年,遂由歐羅巴之北海,順流下,遍肆劫掠。島民有阿裡弗者,潛探敵營,歸領軍士,突襲破之,而國基立焉。後大尼國來侵,焚掠民物,于宋英宗二年居民力戰勝之。此英國興隆之原也。英國北鄰佛蘭西,屢交戰,互相勝負。明憲宗二十年,兩國戰息,其民始自營生。從歐羅巴學火藥火器,學印書務藝術,學羅針航海,向崇克力斯頓天主教,至是始改耶穌教。然執天主教之西班亞王不信,為高大戰艦來攻,英國募水手乘小船,以攻其高艦,忽大風,敵舟觸礁,損破大半,遁回本國。自後英國振興,商船遍航四海,于明萬曆年間,始通中國。萬曆三十年,複並蘇各蘭國,南北始合為一,但北島之君欲立克力斯頓教,英人又逐之,而請荷蘭之君以為之主。佛蘭西恃強,屢與列西國交戰,獲勝,常思吞併。英人與他國連和,共為唇齒,以拒佛國。嗣後英國女王繼位,竭心治國,選將練兵,戰無不勝。佛國驕氣漸斂,女王薨無後裔,于康熙五十二年,招日耳曼所屬漢耶耳國之峨耳治為君。國益庶富,然常與佛蘭西西班亞兩國交戰。當此時,英國于四方開新埠,因本國人稠地狹,田園不足耕,是以駛到亞默利加之境,開新埠,大興貿易。既而欲增稅餉,土民不從,且佛蘭西西班亞又協助土民,於是亞默裡利加人,遂自立國,即今花旗,名曰兼攝他國,亦名合眾國,時乾隆四十七年也。

  英國于大地之中,居西北隅。北極出地自四十九度五十八分,及五十度四十二分,中線偏東一度四十六分,偏西十度三十五分。國分三十部,大島曰英吉利,曰蘇各蘭。小島曰伊耳蘭,蘇各蘭,居北方,天氣甚寒,山高,少五穀,有草場,足資遊牧。土民獷悍,言語不通,日肆劫掠。蘇各蘭之南,多物產藝五穀,今亦屬￿英吉利。英吉利地山平坦,水甘草肥,惟東方沙漠,無大河。南地則膏腴,饒物產,山雖不峻,而自北至南,綿亙直達國都。東北地有煤炭礦,西南地有錫鐵,西為瓦裡士部,山嶺險隘,峒峽深邃,地磽而民良。伊耳蘭島西北多湖澤瀦水,東南肥美,惜農無開墾之資。海港最闊者蘇各蘭。伊耳蘭之西濱南有威地島,崖谷奇峭,多異景,佛蘭西港內有危耳尼日耳西等島,伊耳蘭海隅有漫島,蘇各蘭西北有希白利群島,北方有阿耳加群島,最北有設蘭群島。此三島,天氣極寒,不生五穀,今不述焉。

  英國無大河,最著名者為但西河,國都在焉,各國船皆泊於此。尚有得連地江,太西威鄰江,士威江,威江,烏西江,其長者祗六十裡。天氣寒熱均平,多雨露,故其氣暢茂。田每畝比漢人六畝半,共一千三百七十四萬六千九百餘畝,遊牧草場二千六十五萬餘畝,未墾地一千五十萬畝,不足墾地,一千三百四十五萬四千餘畝,統計五千七百九十五萬二千餘畝。伊耳蘭耕地,一千四百六十萬三千餘畝,澤瀦五百三十四萬七百餘畝,湖四十五萬五千餘畝,統計二千三十九萬九千餘畝。物產較他國特異,因英船所至,多采奇葩,歸國種植,天寒建暖房,護以玻璃瓦。馬高大多力而馴良,最佳者價值三百兩。牛亦高大,然止供乳肉耕田耳。綿羊毛造呢,山羊取乳,豕及五穀不敷食由他國運入。每年出鐵價銀二千萬餘兩,錫價銀三十四萬餘兩,鉛銀八十三萬餘兩,煤炭最多,每年約二萬四千餘石。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