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魏源 > 海國圖志 | 上頁 下頁
北印度西北鄰部附錄(4)


  西域之民,多不安分,惟嚴務防範,以免其肇釁,一生戰端,則爭鬥不息矣。

  《一統志》:塔什罕,在回部喀什噶爾之北一千三百里,東至布魯特界,東南至那木幹界,東北至右哈薩克部界,其貢道由回部以達于京師。漢為康居、大宛交界之地,北魏為九姓昭武所居,隋唐為安國、石國地,明達失于國地。居平原,有城郭,向有三和卓分轄回眾。曰昭莫爾多薩木,曰沙達,曰吐爾占。舊為右哈薩克羈屬。莫爾多薩木什者,哈薩克所置和卓也。吐爾占逐之,哈薩克以兵問罪,久而不解。乾隆二十三年,參贊大臣富德追討哈薩克錫拉至其地,遣使撫定塔什罕回眾。時吐爾占方與右哈薩克戰於河上,因諭以睦鄰守土之道,乃大感悟,與哈薩克釋爭相睦,即遣使奉表求內屬。先是有準噶爾部逸賊額什木劄布在其境內,即擒以獻。其年遣使來朝貢。塔什罕之西南行數百里,逾錫爾河,又逾那林河(二河見右哈薩克部,及霍罕部),為賽瑪爾堪城。又西南為噶拉克則城,又西為烏爾根齊城,又西為臨達裡岡阿泊,是為西海,西境於是盡焉。塔什罕城居平原,多園林,饒果木,土宜五穀,居民稠密,當蔥嶺直北四百裡外。

  《一統志》:霍罕東與布魯特錯處,西至哈什幹,南至蔥嶺,北至那林河。那林河在蔥嶺西北,經流數千里,霍罕、安集延諸國瀕之以居。大小泉源、支流不一,並會此河。其發源從布魯特境,西行過安集延城之北,又西行過瑪爾哈朗城,又西行過賽瑪爾堪城之北(可證賽瑪爾罕,即敖罕地),又折東南入于達裡岡阿泊。泊廣千餘裡,為西境巨海,無有涯際。凡蔥嶺以西之水,鹹歸之。漢甘英窮臨西海,即此水也(案:此誤以鹹海為地中海也)。《史記·大宛傳》: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漢正西,去漢可萬里。有城郭屋室,其屬邑大小七十餘城。《漢書·西域傳》:大宛國王治貴山城,去長安萬二千五百五十裡,東至都護治所四千三十一裡,北至康居卑闐城千五百一十裡,南至大月氏六百九十裡,北與康居、南與大月氏接,別邑七十餘城。多善馬。北魏曰洛那國,唐曰拔汗那國,天寶初改名甯遠國。

  《一統志》:布哈爾,在拔達克山西二千餘裡,其貢道由回部以達于京師。漢為難兜國,自後無聞。乾隆二十五年,回部底平,遣使頒敕諭。二十九年,其部長因拔達克山素爾坦沙,籲請以其屬內附。《漢書·西域傳》:難兜國王治,去長安萬一千五百里,東北至都護治所八百九十裡,西南至罽賓三百三十裡。按《漢書》載烏秅國,西與難兜接,烏秅為今之拔達克山,難兜為今之布哈爾。其地位遠近,正相值也(源案:布哈爾,一作布噶爾,當巴達克山西北,正包敖罕西境。敖罕為大宛,則布哈爾為大夏無疑也。且難兜非大國,又不在大宛之西,決非其地。《史記》月氏為匈奴所破,乃遠去西擊大夏而臣之。大夏在大宛西有二千餘裡媯水南,媯水疑即今之納林河。今敖罕雖古大宛地,然止八城,不足全當大宛。而布哈爾包敖罕三面,屬城百餘,則兼有大宛西境矣)。

  《西域聞見錄》曰:塞克,西域一大國也。在敖罕西,絕非回子種類(敖罕西,則布哈爾也。布哈爾,正回教後裔,此全誤)。稱其王曰汗,部落數百處,各有統轄之人,皆其汗之阿拉巴圖,事權歸一,無跋扈叛弑之事。城池巨麗,人民殷庶,居室寬敞整潔,人家院落中,各立木竿向之禮拜。冬夏和平,風俗坦白。尚宴會,喜歌舞。人多力善射,發必命中。佩標槍五枝,長四五尺,取物于百步之外。與敖罕稱敵也(敖罕西境敵,舍布哈爾其誰)。椿園氏曰:塞克,西域最遠之國,去葉爾羌二萬餘裡(既雲接敖罕西境,則去葉爾羌亦不過二三千里,即至鄂羅斯界,亦不過五千餘裡,安得荒遠至此。《松筠奏疏》言,敖罕西有布哈爾大國,統屬百餘城,介鄂羅斯、哈罕之間,不應更有他國也)。西北與俄羅斯薩穆接壤,或曰興阿喇克等國犬牙相錯。大抵皆世俗所傳之大西洋也,然而塞克之邦風樸民淳,人無欺詐,尚氣節,敦廉恥,不得以荒遠而鄙夷之矣(源案:阿喇克,即哈薩克之音轉,塞克即薩克之音轉,蓋布哈爾即西哈薩克國。乃訛而為阿喇克,又訛而為塞克,遂分一國為三國矣。哈薩克有四大部,左哈薩克其東部,右哈薩克塔什幹其中部,布哈爾其西部也。此三部外,尚有北哈薩克近鄂羅斯,不通中國,疑即此所謂阿喇克者歟。左右二部為古康居,西北二部為古大夏,而分有大宛西境。明時為賽馬爾罕地,自明末賽馬爾罕分裂,敖罕得其十之三,布哈爾得其十之七,近日布哈爾又滅敖罕而有之。則兼併大宛、大夏之域矣)。

  《西域水道記》:塞勒庫勒,在葉爾羌城西八百里,為外蕃總會之區,達外蕃凡三道,自塞勒庫勒南十四日程,曰巴勒提,又東南一日程,至其屬邑,曰哈普倫。哈普倫南十六日程,曰士伯特,即藏地也。巴勒提西南二十九日程,曰什克米爾,地出砑蠟紙。又西南四十三日程,曰痕都斯坦,善鏤玉,以上皆各自為部,不相屬。自塞勒庫勒西五日程,曰黑斯圖濟。又西南三日程,曰乾竺特。歲貢金一兩五錢,又西四日程,曰搏洛爾,其地南即巴勒提,曾貢劍斧匕首。乾竺特西北九日程,曰拔達克山,其汗素爾坦沙獻霍集占,首貢刀斧八駿。又北五日程,曰塔木幹,又北三日程,曰差雅普。又西南三日程,曰渾渚斯。又西北三日程,曰塔樂罕。與噶斯呢為鄰,自黑斯圖濟至塔爾罕,皆噶勒察種也。博洛爾西二十日程,曰愛烏罕,亦曰喀布爾。乾隆二十七年,其酋愛哈默特沙攻痕都斯坦,殺其汗,其子逃竄,愛哈默特沙取紮納巴特城,以伯克守之。自居拉固爾城,又統至固珠喇特,攻克什米爾,執其頭目塞克專。二十八年,貢刀及四駿,其屬邑曰拉虎爾,距葉爾羌六十二日程。自塞勒庫勒北三日程,曰滾。又西北二日程,曰斡罕。又西北二日程,曰差特拉勒,分二道。北一日程,曰羅善;西一日程,曰什克南。乾隆中有與葉爾羌、阿奇木、伯克鄂對為仇,肆兇暴,名曰沙關機者,即什克南頭目也。又西北二日程,曰達爾瓦斯。自滾以下,亦噶勒察種。達爾瓦斯,北為喀爾提錦部,布魯特羅善北為霍罕。霍罕城距東南塞勒庫勒十日程,其屬城曰瑪爾噶浪,在東北一日程;曰安吉延,在東北三日程;曰窩什,在東南八日程;曰納木幹,在西南二日程;曰塔什罕,在西北四日程;曰科拉普,在西北五日程;曰霍占,在西南五日程;其大伯克自稱曰汗,居霍罕城。其塔什罕城,舊為舍氐和卓,與摩羅沙木什二人分治。舍氐和卓漸強,摩羅沙、木什被其侵奪,與霍罕乞師複還侵地。舍氐和卓又會西哈薩克攻殺摩羅沙木什二子額爾德呢,遂攻塔什罕。丕色勒來援,哈薩克後得之,終入霍罕。霍罕與回部分界處,有二嶺。曰噶布蘭,曰蘇提布拉克,額德格納部布魯特居之。嶺東為回布嶺,西為霍罕,霍罕西十五日程,曰布哈爾,亦大國。東南距塞勒庫勒三十二日程,其屬城曰鄂勒推帕,在東七日程;曰濟雜克,在東三日程;曰拜爾哈,在東北三日程;曰噶斯呢,在西南十日程;曰坎達哈爾,在西南二十日程。

  《職方外紀》:中國之北,迤西一帶,直抵歐羅巴東界,俱名韃而靼,其地江河絕少,平土多沙。大半皆山,大者曰意貌,中分亞細亞之南北,其西北皆韃而靼種也(案:意貌山,既最大,自當指蔥嶺言之,當雲中分亞細亞洲之東西,原本作南北誤也。若指阿爾泰山北幹言之,則蒙古遊牧部落在其南,不皆在山北,或指天山言之,則又不能西抵歐羅巴洲。觀上文中國迤西一帶,則南北字當為東西之誤明矣。韃靼即蒙古達子,又即達達裡,皆謂遊牧部落,特譯音小殊耳)。氣候極寒,冬月無雨,入夏微雨,僅濕土而已。人性好勇,以病歿為辱。人罕得遍歷其地,亦無文字相通,故未悉其詳。然大率少城郭居室,駕屋于車,以便遷徙。產牛羊駱駝,嗜馬肉。以馬頭為絕品,貴者方得啖之。道行饑渴,即刺所乘馬,瀝血而飲。複嗜酒,以一醉為榮。此外諸國更有殊異不倫,如夜行晝伏,身蒙鹿皮懸屍於樹,喜食蛇蟻蜘蛛者。有人身羊足,氣候寒極,夏月層冰二尺者。有長人善躍,一躍三丈,履水如行陸者。人死不事棺槨,衣衾殯殮瘞埋,且有謂不忍委之丘隴者。此皆其國俗之殊異者也。迤西舊有女國曰亞瑪作搦,最驍勇善戰,嘗破一名都曰厄弗俗,即其地建一神祠,宏麗奇巧,殆非思議所及。西國稱天下有七奇,此居其二,國俗惟春月容男子一至其地生子,男輒殺之。今亦為他國所並,僅存其名(即諸史所謂西女國也,今為他國所並者,謂並于南都魯機也)。又有地曰得白得,不以金銀為幣,止用珊瑚(邱長春《西遊記》在蔥嶺西之大雪山,見太祖,回至石峽,遇征西軍回,多攜珊瑚。有從官以白金二鎰,買五十株,高者尺餘,是其證也)。又以至大剛國,惟屑樹皮為餅如錢,印王號其上以當幣。其俗國主死後,輿棺往葬,道逢人輒殺之,謬謂死者可事其主。嘗有一王會葬,殺人無數,此其西北之國俗然也。

  又曰:中國之西北出嘉峪關,遇哈密、土魯番,曰加斯加爾,多高山,產玉石二種。出水中者極美,出山石中者以薪火燒石迸裂,乃鑿取之,甚費工力。牛羊馬畜極多,因不啖豕,諸國無豕。自此以西曰撒馬兒罕,曰革利哈大藥,曰加非爾斯當,曰杜爾格斯當,曰查理,曰加本爾,曰古查,曰蒲加剌得,皆回回諸國也。其人多習武,若商旅防寇,非聚數百不可行,亦有好學好禮者。初宗馬哈默之教,諸國多同。後各立門戶,互相排擊,持戒亦有數端。其大者在不得辯論教中事,謂教如此立,則當冥心順受,雖理有未安弗顧也(案:杜爾格即度爾格,凡言斯當者,即斯單之音轉。或作斯坦,或作土丹,或作速檀,或作算端,皆西域酋長之稱也)。

  《萬國地理全圖集》曰:蔥嶺以西,與中國交界,南及加布白西等國,北至峨羅斯藩屬國,東接新疆,西至甲片湖,北極出自三十五度至五十五度,偏東自五十五度至七十五度。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曰:海中三島十洲,昆侖五城十二樓,詞賦家沿用久矣。朝鮮、琉球、日本諸國,皆能讀華書。日本餘見其《五京地志》及《山川全圖》,疆界袤延數千里,無所謂仙山靈境也。朝鮮、琉球之貢使,則餘嘗數數與談,以是詢之皆曰東洋自日本以外,大小國土凡數十,大小島嶼不知幾千百,中朝人所必不能至者。每帆檣萬里,商船往來,均不聞有是說惟琉球之落漈,似乎三千弱水,然落漈之舟,偶值潮平之歲,時或得還。亦不間有白銀宮闕,可望而不可即也。然則三島十洲豈非純構虛詞乎,《爾雅》、《史記》皆稱河出昆侖,考河源有二。一出和闐,一出蔥嶺。或曰蔥嶺其正源,和闐之水入之。或曰和闐其正源,蔥嶺之水入之。雙流既合,亦莫辨其誰主誰賓。然蔥嶺和闐,皆在今版圖內。開屯列戍,四十餘年。即深崖窮穀,亦通耕牧,不論兩山之水孰為正源,兩山之中,必有一昆侖確矣。而所謂瑤池懸圃,珠樹芝田,概乎未見,概乎未聞。然則五城十二樓,不又荒唐矣乎。不但此也,靈鷲山在今拔達克山,諸佛菩薩骨塔具存,題記梵書一一與經典相合,尚有石室六百餘間,即所謂大雷音寺,回部遊牧者居之。我兵追捕波羅泥都霍集占,嘗至其地,不過如斯。種種莊嚴,似亦藻繪之詞矣。相傳回部祖國,以銅為城,近西之回部雲銅城,在其東萬里,近東之回部雲銅城,在其西萬里。彼此遙拜,迄無人曾到其地。因是以推,恐南懷仁《坤輿圖說》所記五大洲珍奇靈怪,均此類焉耳。

  源案:蓬萊方丈,始自秦漢方士,史書之以見其妄,未有信之為實者,何勞考辯。惟《梁書》言毗騫國王,在南海中,去扶南八千餘裡,其國王自古至今,長生不死,能作天竺書三千餘言,與扶南王相報,說其宿命所由,與佛經相似,此則明載正史,確鑿可征。乃自明以來,西洋商舶,無島不通,遠窮南極,曾有此島嶼乎。止當辨毗騫,不當辨十洲三島也。昆侖之為蔥嶺無疑,其地產玉,又上有龍池,故玉山瑤池之說,尚非無因。至靈鷲山在中印度,為今之痕都斯坦,其北之克什彌爾,始為北印度,又北始為拔達克山,則並非北印度境,距中印度境則數千里,乃謂諸佛菩薩骨塔具存,殆同兒戲。至大雷音寺出西遊演義,並非釋典,何得回疆真有其寺耶。回部祖國,為天方、阿丹、默德那等地,在西印度西紅海之間,《明史》載其職貢,本朝通其商舶,粵中所謂港腳白頭回子,即其部類也。其地有教祖穆罕默德之墓,墓前有元石,凡各國回人皆歲往禮拜焉。在西藏之西,八千餘裡(見《明史·回回曆論》),並非渺茫之域。豈有彼地回人,舍其聖祖陵墓而向東禮拜之理耶。筆記雖小說家言,然紀文達負張華博物之名,恐惑觀聽,故錄而辯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