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魏源 > 海國圖志 | 上頁 下頁
北印度西北鄰部附錄(3)


  《皇清四裔考》:巴達克山,居於蔥嶺中,其境北至伊西洱河,東北去葉爾羌千餘裡。有城郭,其汗曰素爾坦沙。部落繁盛,戶十萬有奇。頭目戴紅氈小帽,束以錦帕,衣錦氎衣,腰系白絲絛,足穿黑革鞮。女則被發雙垂,餘與男子同。其民人帽頂制似葫蘆邊飾以皮,衣黃褐,束白絲絛,足穿黑革鞮,亦有用黃牛皮者。其國負山險,扼蔥嶺之右,頗擅形勢。有河北流經博羅爾、巴達克山兩部落之間,至伊什得特兒分流。一流經北入圖斯泊,一流道西,又北入于伊西洱泊。其北鄙之城曰瓦漢,在漢烏秅國地。乾隆二十四年八月,回部逆酋博羅尼都、霍集占為王師所敗,奔巴達克山,副將軍富德率師追之,二賊方竄入巴達克山之錫克南村,詭稱假道往墨克,乃逸去,肆掠村落。素爾坦沙禽博羅尼都,而以兵圍霍集占于阿爾渾楚哈嶺,賊退保齊那爾河。素爾坦沙進戰擒之,囚于柴紮布。柴紮布者,布達克山系囚處也。素爾坦沙乃遣人詣軍門投款,且報二賊就擒。副將軍富德鑒其忠順,遣使者往諭,責令獻俘,進軍瓦漢以待之。是時溫都斯坦方以兵臨巴達克山,謀劫霍集占兄弟。而塔爾巴斯者,巴達克山仇國也。賊將通之,攻巴達克山。所遣使被獲,乃遷霍集占於別室,以二百人圍殺之。尚以二逆酋與己同派,噶木巴爾裔欲縛獻,恐諸部不從,難之。富德反復曉以順逆利害,乃以逆屍馳獻,率其部十萬戶與博羅爾部三萬戶俱降(《四裔考》曰:《漢書》皮山國西南至烏秅國千三百四十裡。皮山在於闐國西,今自和闐西行至巴達克山亦千三百餘裡,其國居蔥嶺南境,四面皆山,與班史烏秅國山居之說相合,則今之巴達克山在漢為烏秅國也。又《魏書》載阿鉤羌國在莎車西南,西有縣度山,《漢書》亦雲烏秅國西有縣度、莎車,今之葉爾羌,在巴達克山東北,亦與阿鉤羌國在莎車西南之說合,又權于摩國去代一萬二千九百七十裡,阿鉤羌國去代一萬三千里,二國相距止三十裡,當屬毗聯之境。疑漢時統屬烏秅,至魏乃分兩國。東屬權於摩,故去代較近,西屬阿鉤羌,故獨與縣度相接也。《唐書》不載烏秅權于摩、阿鉤羌諸國,而有喝盤陀者,由疏勒西南六百里至其國,今之喀什哈爾,古疏勒地,西南六百里至巴達克山,道裡適符。城居山內,河抱城東,所謂沿蔥嶺負徙多河者,形勢可驗。至《元史》載有巴達哈傷,《明史》載有八答黑商,其音與巴達克山相近,疑即此地。然《元史》不載遠近道裡,而明自陳誠使西域一至其地,名號粗傳,天順後絕不複至。重以中外譯音仿佛同異,猝難審證,聊附存以備考雲)。

  又曰:博羅爾,在巴達克山東,有城郭,戶三萬有奇。四面皆山,西北面有河。乾隆二十四年,與巴達克山同時內附。其南有部落曰溫都斯坦,產金絲緞。霍集占走巴達克山時,溫都斯坦方以兵相攻,謀劫霍集占不果,後其部為愛烏罕所並。二十九年正月,博羅爾遣使入朝,是時博羅爾與巴達克山屢行構釁,圍城劫掠,乞援于駐紮葉爾羌都統新柱,遣諭巴達克山,恪遵約束,還俘罷兵。至是進玉欛雙匕首。

  《地球圖說》:大布加利亞國,即布哈爾也,東界新疆,南界亞加業坦國並耳西亞國,西界裡海,北界峨羅斯國。其百姓約有五百萬之數,都城名布加利。城內民八萬,大都回回教,牧牛馬,以馬乳為酒,氈毯為廬。國內有曠野亦名沙漠),各城皆有書院,土產馬、駱駝、羊、綿布、果品、金、珠玉、寶石、金剛石等物。所進入貨物,惟中國之磁器、茶葉、雜色綿布、綢緞,少購西洋之物。

  《地理備考》曰:達爾給斯丹國,即南懷仁圖所謂韃而靼也,斯丹乃西域國王之稱,亦名哈薩克國,在亞細亞州西北,北極出地三十四度起,至五十五度止;經線自東四十七度起,至八十度止。東至天山北路,西枕加斯比約海,南接白爾西亞、阿付幹二國,北界厄羅斯國之西卑裡亞,長約五千里,寬約三千五百里,地面積方約一百七十八萬里,煙戶四兆餘口。本國地勢,東南峰巒峻聳,冰雪凝積。西北平原坦闊,沙漠相間。河之長者,一名亞木達裡,一名西爾達裡,一名薩剌蘇,一名主意,一名古彎,一名加爾齊。湖之大者,一名亞拉爾,又以其過大而稱海,一名德勒斯古爾,一名加拜古拉,一名加拉古爾,一名達蘭,一名巴達於的爾。田土膴原,濱地尤腴。穀果草卉,禽獸鱗介,靡弗蕃衍。五金各礦皆備,惟鐵開採,餘皆禁取。土產礬煤、寶石、紋石、瑙砂、煙葉、熟皮、藥材等物。地氣溫和,寒暑俱極。諸汗統轄,各分部落。所奉之教乃回教也。工作技藝,惟布加拉人善於織造,餘皆耕牧為業。貿易興隆,商侶結隊而行。盜風太劇,往來維艱。通國半土著,半遊牧,共分二十部落。一名布加拉,建于平原之中,乃通國之最富強者也。一名著爾塞波斯,一名伊陸爾,一名安該,一名美馬墨,一名巴爾克,一名古爾墨,一名昆都斯,一名達黎幹,一名巴剌達哥古,一名德爾瓦斯,一名古拉波,一名亞比者爾麼,一名剌迷。以上皆土著之部,有城郭居室。此外則一名加爾劄,系諸酋分部,遊牧無常處。一名加非裡斯丹,亦諸酋分部,遊牧無常處。一名哥幹,一名其爾意斯,土人素稱哥薩克,內分上中下三部:一名其襪,一名加剌加爾巴,亦諸酋分部,遊牧遷移,靡有定居;一名都爾各馬尼亞,亦諸酋分部,遊牧廬帳,徙處不一,並無定止。

  《外國史略》曰:西域哈薩克,遊牧國也。蔥嶺東西皆有其地,西人稱之曰達達裡,亦曰達爾靼,亦曰達爾給。北極出自三十六度及五十一度,偏東自四十三度及七十八度。廣袤方圓三萬二千里,南及甲布地,北及峨羅斯藩屬國,東及新疆,西及裡海。東南有大山隔新疆。在北亦有山,多湖,其味鹹,色如海潮,旱則鹽出。其山麓平地,高於海面二百丈,漸近裡海,勢愈低。亞拉湖之南有兩野,各廣三十五裡。在北之山地,足資遊牧,絕無淡水。有沙丘焉,隨時變易。其處中多瀦水,與裡海所連之地,悉高坦。其土磽,無產物,故居民鮮焉。其新疆西北哈薩克遊牧之地,土雖磽,尚有牧場,亦豐盛。然西南甚瘦,不生草木,惟駝克通行焉。中有腴地,生五穀。西域大半皆不毛之地,其亞母河之泉在三十七度二十七分,高於海者百五十丈,其水西北流,無沙線,無磐石,匯入亞拉湖。水深能駛船。西熏河,由天山湧出,入亞拉湖。哥墨河在撒馬耳幹地流出,兩岸豐盛,多物產。亞拉湖方圓七千里,內有淡水,非若他湖之盡鹹也。哈薩之地多湖,悉咸水,罕雨多塵。所有居民,各分種類。其土民稱曰他益,與白西人風俗略同。其餘屬土耳其者,或烏士百之族類,共三十二宗派。身矮而壯,面紅。以布包首,亦穿靴,非若他夷之赤足也。女則遍身絲緞,頗聰明,鹹奉回回教。其遊牧西方者多此族,反復無常。日騎馬,恣虜掠,四方畏之。在西北哈薩克之種類,或事峨羅斯,或服中國,野性難馴,專以搶掠為事。其烏士百之種類,則勤耕安分,造綿布綢緞,或帽或紙等貨。多使奴,皆外國販來者。亦有五印度國所到之商賈,其要市在峨羅斯界,每年駝千三百隻,載貨赴市。其新疆所來之漢商亦不少,貿易興旺。喀什噶爾、葉爾羌、和闐各商往來者,恒不絕焉。

  西域民多是土耳其、蒙古各族類,所自出此時,國地已分。最大者曰布加拉國,即布哈爾。中央有豐有磽,郊外多沙,天多旱雪,連三四月不消。南方曰巴勒,與甲布交界。甚熱,多瘴癘。其都曰破加拉,名邑也。北極三十九度四十三分,偏東六十四度五十五分。連邑之處,高於海面百二十丈。居民十五萬。內有書院、回回廟、大房宇。便通商,海外之商雲集。奉回回教,其君聽命于國內之教師。東四十裡有撒馬爾罕,古城居民萬口,多古跡。在南方巴勒之間,亦有古城,居民在西方二十裡外。有鄉邑四百餘處。居民甚罕。

  尹土斯,在亞母河之南,即《元史》之阿母河也。谷間甚燥熱,居民不多。與其鄰國補答山戰,盡有其地。即巴達克山也,地產紅玉、青金。

  北方之南有小地,是各夷目所管者。此地並葉爾羌中間,有巴黑坦,地高於海三十丈,氣候甚冷。山阿盛夏猶有雪,五穀不登,其居民系哈薩克之遊牧,以肉乳為食。

  布加拉東北曰哥幹地,亦曰敖罕,古小國也。出綿花、蠶絲,與峨羅斯商交易,民務農,引河灌田甚巧。最大之城曰答金,居民八萬,與峨羅斯國互市。

  布加拉,西及裡海,曰其瓦部,亦曰機窗,其君管土耳其南方遊牧。雖事耕田,亦虜賣人口。道光二十年,統兵二萬,往侵峨羅斯國,凍斃大半。通市之邑曰阿耳雲治,其夷目以掠人為事,卻護往來商賈,以征其餉。其居民與峨羅斯世仇,英人屢勸和不果。

  此地中間及裡海土耳其,或曰耳哥曼族類,游奕無定處,惟養牲畜,食肉飲乳,無統屬。產良馬,奔速如電。居民約十四萬。

  白西亞交界最豐盛之墨味地,一種百倍,昔屬白西國,為破加拉君攻有其地。

  北方哈薩克,與蒙古無大分別,多奉回教,或耕田,或遠遊。惟冬時則附城邑,搭氈帳,不畏權勢,忽馴忽叛。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