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魏源 > 海國圖志 | 上頁 下頁
南都魯機國


  卷二十八

  ◎南都魯機國(在唐以前為安息北境,諸史有西女國,當在此境。唐後為回國所並。《職方外紀》作度爾格國,與歐羅巴洲之北都魯機同是一國,分跨二洲,與俄羅斯相似,一作土爾幾,一作土爾其,一作都魯幾)

  都魯機國,疆域在阿細亞洲者半,在歐羅巴洲者半。在阿細亞洲者,曰南都魯機,地廣而沃。古時巴比羅尼阿國、阿彌尼阿國、厘底阿國、主底阿國舊基也。主底阿舊為巨國,部民種類,由斯為多。方其盛強,鄰近諸邦,小者滅,大者服。可與敵者,惟西厘阿與斐尼西阿二國耳。斐尼西阿,都於代厘,雄麗蕃庶,在埃阿尼呵、耶阿厘斯、厘底阿、加厘阿、阿西利阿、巴比羅尼阿諸國之上。此外以大國稱者,又有巴比羅尼阿、阿西尼阿,然皆不能長久,後均降于巴社。斯時巴社之臘西王恃其強盛,西奪小阿細亞,南取伊揖,疆甲諸國。意猶未厭,複統大軍,北攻額力西(額力西,歐羅巴洲大國。一作厄勒祭,在意大裡之東。今並于北都魯機)。兵驕無紀律,為額力西非厘王之子阿力山達一戰覆之,舉國遂屬￿額力西。迨阿力山達嗣位,尤稱富強。身後數子爭立,大將色力玉加斯乘內亂而篡之。惟西隅之地,尚屬阿力山達之子,旋亦為人所侵,割據分裂,一曰伯牙麻司,一曰朋都司,一曰阿彌尼阿,相繼稱王。後值羅馬盛強之日,沿黑海、裡海之間,悉服羅馬。惟晏底古斯、彌特厘底斯二王不服,與羅馬血戰多年,終為羅馬所滅,改國為部落者數百年。

  及耶蘇紀歲七百之際,羅馬浸衰,兵戈迭起,西厘阿地、阿西利阿地,均為阿丹回教所據,建都麻那。於是阿丹之遊民蜂擁而至,悉奪小阿細亞疆土,樹建回旗,令所屬地均改奉回教,風俗政事一變。未幾黑海之南,干戈不息。複有頭目荷多曼者,智勇過人,先得歐羅巴之北都魯機,建都其地,旋得南都魯機合為一國。惟耶路薩淩之地,被歐羅巴之克力士頓教人所據。不及百年,克力士頓教人居東不樂,忽退回西。故耶路薩淩仍屬￿都魯機矣。南都魯機屢經變亂,民生不聊。自荷多曼得國以後,歷數百年,無干戈之擾。惟回教政尚操切,風俗終不如古。如先日濱底格厘士河岸者,有阿西利阿國,濱歐付底斯河者,有巴比羅尼阿國。及巴社所轄印度河之那麻士加司、依路彌阿、耶路薩淩、薩麻利阿、巴厘阿、斐尼西阿,皆當日巨邦,部落逾百。裡社星羅,野無荒土;衢無停轍,牧畜遍野;舟楫連檣,極一時人物之盛。今其地雖存,名多不同,且奈音位之軍牆,巴比羅尼阿之城郭,巴色波利士之宮殿,耶路薩淩之廟宇何在;與夫阿臘之船廠,代伊爾之巨舶,西倫之機織商賈,兵卒之眾,牲畜之蕃,農夫士女之謳吟,又安在。陵谷滄桑,今古丘壑。人能興地,非地興人,信夫。政事與歐羅巴洲之都魯機同,每大部落立一巴劄轄之。地廣權重,勢成尾大。故千七百年間(康熙三十九年),達哈荷麻王時,名雖臣屬,實各專制。徵調貢獻,羈縻闊略。按南都魯機處一洲中央,距北都遠,又隔黑海,常懷跋扈。如東隅巴劄之來沙部、巴酸部、荷羅部,鞭長莫及。食稅衣租,不供王室。即主底阿之巴劄亦複如是。若巴比羅尼阿之巴劄曰阿黑,則先後抗拒于那達沙王、疏厘麻王,竟成敵國。千八百有十年(嘉慶八年),費幾經營,始能黜革。而新立之巴劄甫經一二年,複擁眾背叛。國王率師往征,竟遭射肩殞命。從此王家不振,特以世臣夾輔,未及淪夷耳。伊揖原其屬國,亦舊設巴劄之一。近日不但不臣,且侵奪都魯機之西厘阿部落,收養亡命,為其爪牙,居民荼毒亦甚矣。各處巴劄,專利削,遇訟獄,則或株連富人而罰之;或聽其入教,令人首報而勒贖之;或置豪民於死刑,而籍其財產,皆彼國之大害。

  城中山河表裡,自成境界,然亦不如印度希麻臘牙、唵底斯兩山之形勢。在阿彌阿者,以阿臘山為最高,次即西厘阿之黎巴倫山。終年積雪,而中多平原可耕。若主底阿全是山阜,而無高聳。其西隅,有兩山夾峙,中僅通人者;有四面拱抱,內皆沃野者。雖綿亙邐迤,而高則僅同主底阿之山。諸河皆導源是山,其最巨者,曰歐付臘底斯河。底格厘士河,一直一曲,均會麻疏臘,同行百有五十裡,而出印度海。故歐付底司河,長千四百里,而底格厘阿河,僅八百里,曲直之別也。此外小河紀載未詳。湖有底比厘阿湖、晚湖,雖不甚大,山環樹繞,風景宜人。風俗、教門、文學,大約與歐羅巴洲之都魯機同。而各部種類,性情經異。在各處海岸海島者,俱額力西種也,謂之上等人。在山中者,達戈曼種也,遠隔巴劄,不服約束。容貌風俗,似是如士比奄之後裔。而遊牧為生,好勇鬥狠,全類韃韃裡。如遇行軍,但許其虜掠,竟可毋給行糧。然亦難以禦節制之師。其在西厘阿、巴裡士達、巴比羅尼阿各部者,俱阿丹種也。美髯善騎,經商致富,文雅甲通國。在裡麻倫山居住者,有二種。一馬羅奈底士,一特魯西士,均阿丹人也。

  馬羅奈底士乃賢者馬倫所化導之人,因此得名。原居於格斯羅晚山谷,俗奉克力士頓教,阿丹以兵勒令改教,棄家逃來,日久蕃庶,遂攻阿丹近邊,並欲侵據耶路薩淩部落,致都魯機之阿母臘王於千五百八十八年(明萬曆十六年),率兵深入其地,馬羅奈底士寡不敵眾,始輸貢獻,改從回教。其俗每村必有一廟,立道觀二百餘所,道士業耕種,僧則牧畜,能甘淡泊,人鹹敬之。雖幼小之僧,有人遇諸途,亦必口嘬其手。官民毋分尊卑,節儉甚于百姓。而日用尚有不足,政事、會議、公所,以阿丹之教斷之。彼此有仇,准私報復。其戶口十一萬五千,兵三萬四千。

  又有特魯西士者,種類強悍,亦宗伊揖巴劄伐底美所立之回教。在耶穌紀年一千時(宋咸平四年),其教始行。與阿丹回教不盡同,被阿丹禁逐,遂逃于裡麻倫山極高之地。迨阿母臘王統兵征服馬羅奈底士之時,特魯西士亦往歸服。令其自立頭目,約束一方。以麥羅為首部,歲貢方物。後因游於意大裡,染習奢華,為人中傷而死。其家別選一人,續充教師,世代相繼不選外人。部落有大事,即傳各小頭目會議,並許部眾參議,與英吉利政事略同。其人勇敢輕生,聞戰爭先恐後,不暇覓器械,徒手短衣,長驅赴敵。其戰不長平陸,而長山險。居高陵下,鳥槍發無不中。境內所崇祀者,一克力士頓廟,一回教廟。每逢禮拜,兩廟俱至。雖無區別,而至克力士頓廟者多。其教師以為經典天神所授,大言自聖。歐羅巴人欲見其經典,從不可得。大抵亦無甚精奧,觀於同族聯姻,自娶娣妹,已可概見。其額兵共有四萬,其戶口約二十萬。

  又有黑兩西者,其種類亦居裡麻倫山最高之處,屬￿西厘阿。所奉回教,略同巴社。飲食器皿,非己不用。欲洗自己之罪過,須殺別教自代,都魯機人皆斥為邪教。惟遇爭戰,奮不畏死,從未敗績。常以數千而敵萬人,國中亦賴此不為俄羅斯吞併。又阿彌尼阿部者,當昔大亂迭起時,受災較少,戶口約十七萬。原奉克力士頓教,因羅汶之人前曾至此,故習加特力者亦約二萬。第克力士頓之和尚,僅不茹葷,仍皆婚娶,故甚尊加特力之和尚。風俗、政事、教門,與由斯相似,而不慳嗇。其貿易近則巴社,遠則歐羅巴及印度,並有深入阿未裡加洲者。阿彌阿之南,即戈底士丹部落,濱臨底格厘士河。地險難耕,多遊牧於韃韃裡。而巴社俗尤剛強,動轍攘奪,為通阿細亞洲中之最悍。產羊裘、地氈、葡萄乾、布、絲、藥材、樹膠、寶石、酒、谷、麥、五金。國中港口,在四馬那部內。南都魯機,在阿細亞洲之最西,又名小阿細亞。東抵巴社,以底格厘士河分界,西抵地中海,南界阿那比阿(阿那比阿即阿丹也),北界黑海。東西距千二百里,南北距八百里,幅員五十萬方裡,戶口千萬丁。領大部落九,小部落二百十有六。

  阿那多裡阿,東界路彌阿加、那馬尼阿,西南北界海,領小部落八十有四。

  加那馬尼阿,東北界路彌阿,西北界阿那多尼阿,南界依芝爾,領小部落十有六。

  依芝阿,東界阿爾尼悉阿,南界西裡阿海,北界加臘馬尼阿、路彌阿,領小部落十有六。

  路彌阿,東界阿彌尼阿,西界阿那多裡阿、加那馬尼阿,南界阿爾尼西阿、依芝爾,北界海,領小部落二十有七。

  阿彌尼阿,東界巴社,南界哥底士丹、阿爾尼西阿,西界路彌阿,北界海及俄羅斯,領小部落二十有四。

  哥底士丹,東界巴社,南界依那加比,西界阿爾尼西阿,北界阿彌尼阿,領小部落十有六。

  伊那加比,東界巴社,南界阿拉比阿,西界阿爾尼西阿,北界哥底士丹,領小部落十有九。

  阿爾尼西阿,東界依那加比、哥底士丹,南界阿拉比,西界西裡阿,北界路彌阿尼阿,領小部落二十有九。西裡阿,東界阿爾尼西阿,南界阿臘比阿、伊揖,西界海,北界芝爾,領小部落二十有五。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