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魏源 > 海國圖志 | 上頁 下頁
阿丹國


  卷二十四

  ◎西南洋

  ○阿丹國(一作阿蘭。天方回教考)

  阿丹國,一作阿蘭,一名阿豚比阿,又曰曷剌比亞。在阿細亞洲極西南,東西南皆界海,北界都魯機。東西距千一百里,南北距千五百里,幅員百十六萬六千方裡,戶口約千萬名。形勢亦居要害,惟地多沙石,缺源泉,惟資山澗灌溉,遇沙即滲。通國僅有東隅一小港耳。西那山,伊阿列山,郎裡山,皆最高,濱臨西海,在墨加默德那各族中。不產草木,故古咸謂之石阿丹。然墨加之地,較他處尚稱沃壤,產上品乳香。其史書經典,皆依回教。無官無王,類以族分,每族教頭即部長也。內地事牧畜,海岸多商賈,惟邊界土蠻事劫掠。耶穌紀年七百以前(唐武后時),鄰國皆亂,獨阿丹無恙。有馬哈墨者,被謫多年,收納勇敢,教以戰陣,值羅汶之衰,東征西討西取摩羅果,又渡海取呂宋等邊地,東取阿沙斯河各地,遂創立法制,與各教為仇,為古今文字之一變。傳及其兄子阿厘嗣衣,為大教師。初尚挨實,迨商旅輻輳,漸即樂逸。自後複有哈倫阿蘭、士支阿爾門二人佐理,大興文學。因本國磽確,遂遷于巴社,即古時巴比羅尼阿之首區也。嗣被韃韃裡侵擾一空(謂元代蒙古也,曾滅回回祖國),退保本國。還其樸俗,不與他國往來。其濱海西岸,複被都魯機奪去。越二百年(明英宗正統初,距元太宗末,計二百年),值都魯機衰弱,始複奪回。千七百二十年(康熙五十九年),本國忽有微賤之窪都阿哈,聚集徒黨,欲興複麻哈密之教,刪去其附會,自謂能知未來。有少年頭目依沙烏信之,以兵力迫眾遵從,連合各族立為通國教主,以墨加默德那兩處為首區,威震鄰國,一時稱盛。遂率其子阿巴爾臘圖據伊揖磨加等國,廣行教化。伊揖之巴劄,領兵拒敵,竟擒阿巴爾臘,歸國戮之。然其教內之人,滋蔓難圖地方,遼遠兼多曠野,可以乘機出擾,而外地不能進攻。政事以一族為一部,每族立一教首,各理各族,不相統屬。故阿丹之族譜推究極詳,自古迄今,未有改易。其族中操權父老,謂之小師,而于眾小師中,議立一師,謂之大師,各小師均屬之。有大小無尊卑,大者不能以三目居,而小者亦不以臣僕稱也。各族均有炮臺,牧畜遊牧曠野,毋虞攘掠,人皆悍鷙好勝。各族亦互相械鬥,若能聯族合心齊力,實為勁旅,阿細亞洲內強國恐非其敵。歷來各國均有更亂,而阿丹依然如故。此外又有一人曰耶米,在僻地獨立一族,以貴人執政。後有伊滿相繼為政,於千六百三十年(明崇禎三年),將都魯機人驅逐,即擅權為教主,立加底士官,以判事焉。

  阿丹之人,瘦小面黃多力足智,善騎射鳥槍,俗尚儉節。富者始食稻米,皆產他國。貧者僅食本地大麥,以加非豆、柳豆之殼,浸水飲之。凡菜飯皆調以駱駝乳,罕肉食。富家宴賓,惟潔蔬菜。口腹之人,眾皆不齒。衣則腰膊各纏白布,以便插刀。惟布帽無論寒暑,厚十餘層,金線繡字,再垂金銀穗於兩肩。其教師均出世家,如歐羅巴之俗。故師之名,雖南面不易。國中麻哈密之後裔,生齒蕃多,雜處民間,無處不有。其尊貴世家謂之煎裡靡,其帽貴綠,又有哥厘士十二家,專司教事,亦得冠綠。部人望之若神明,欲尚劫奪,務慷慨。行人過境必先求其保護,但有一飯之緣,即慨諾出力。設無保護,即謂是應劫之物,雖同處款洽,而一至曠野,無不劫奪,如未謀面者然。惟被劫之人,但尾至其帳,尚可動其矜憐,不至全受災害也。家居飲食時,見有行人,必招同餐,恐人疑其貧寠。喜結交多禮節,乍見即搖手為禮,曲盡殷勤,尊長見卑幼亦然。童稚即習禮儀,然皆虛文鮮實。器量狹小,與人有隙,不報不休,誤行觸犯,亦必報之。非特報其本人,且必誅及其族中尊貴而後已。故出門必攜利器,坐以達旦,終宵不寐,積習牢不可破。人多妻妾別內外,民婦或可遊行。若部落之女不蒙頭,即不外行。較之都魯機、巴社,防範尤嚴。回教原出於阿丹,而阿丹又以馬哈墨為最著。迨後又分兩種,一曰色底特士教,一曰比阿厘教,各立門戶。常見都魯機、巴社與阿丹人爭辯教理成仇,反以馬哈墨所傳之教為邪教,是何謂耶。惟阿丹人不甚拒絕外教,故歐羅巴客商往彼貿易,或導人以克力士頓教,亦複客留善待,不至輕忽拒絕。若哇都阿哈之教,自為伊揖敗死後,教亦不甚流傳。阿丹音語,與由斯及巴社等相似。其書籍近多散軼,因先日奪得外地建造部落時,盡將著名書籍,先運往貯,及至地失而書亦隨淪。本國人複又著輯,論族類,論仇敵,論攻擊,論遊覽,論女人,以至小說等書。近有小說,謂之《一千零一夜》,詞雖粗俚,亦不能謂之無詩才。土產加非豆、柳豆、巴爾色、馬香、乳香、沒藥、樹膠、沉香、馬、駱駝。阿蘭為香料聚集之埠頭,名馳異域。其實本國僅產乳香、沒藥、巴爾色、馬香耳,餘俱購自阿未裡加洲。

  《萬國地理全圖集》曰:亞剌伯,即天方阿丹回教祖國也。此乃半土,南及南海,北至土爾其藩屬國,東接白西及其海隅,西及海峽,名曰死門;又至江海,以蘇葉微地,速與亞非利加大地,北極出自十一度至三十一度;偏東自三十度至六十度五十分。長四千五百里,闊三千六百里。大半沙漠,惟出棗。南方產珈琲、香味,價貴,土出香料藥材。其馬大有名,上山如平地,落水如浮橋,一日能走二百里。其駝系國之舟,忍耐辛苦。陳宣帝大建元年,回教始祖摩哈麥者,生於麥加邑,少年商游西國,雖不識字,性好默思道理,貿易通利,一觀本地人民獨拜偶像,心內不悅,新造教門,令妻受之。其親戚朋友進教後,合為一會。著聖書稱曰《可蘭》,獨一真主上帝,而摩哈麥乃其所差之聖人,欲奉事上,必每日定期,祈禱念經,賙濟貧乏。每年一次,連月守齋,日間不食。必須終年一次往摩哈麥生死之兩邑附近,其墓燒香禮拜。禁豕肉飲酒,固守死後即升上界,享天女之樂。但佛教之徒不肯悅服,令摩避危,藏身穴內。唐高祖武德四年,逃麥地拿之邑,居民悅接,並其從徒以此年為元紀。信徒雲集,結群攻擊。次年其敵複來,固圍國邑。摩哈麥募兵報仇,征取其炮臺,乘機掩殺糜爛其民,威權愈重。是以使人遍往四方,令諸國承其教,梢敢忤違,率兵剿滅。年及五十,督兵侵本邑,拆壞菩薩,酷戮異己,土人畏其兵力,不敢不信服進貢。如是,其教廣布西域。西奈山,在亞剌西北方。商朝年間,上帝於此處雷電,外立十條誡諭,人類敬守。

  麥加,在西方離紅海不遠,回回民于此集會,拜摩哈麥所生之屋,於四角一裡之殿有黑石,古人所敬,親嗅七次,周行後洗身水源,以表滌罪,巡行瞻禮,上山事竣,其罪一概赦免。其城之居民三萬丁,每因大會,生意豐盛。

  麥地拿系摩哈麥葬處,臥於鐵棺。回回亦往彼燒香。但城褊小,房屋不過五百萬。年年南海、西域、西國與亞非虔信士,不止數萬起程赴城,泛江涉𪩘而至,大眾繁難稠擠。

  《地球圖說》:亞拉比亞國,又名亞拉伯國。東界白耳西亞海,南界南海,西界紅海,北界土耳基國。其百姓約有一千萬之數。都城名麥加,城內民六百萬,其麥加之城,即昔回回教主摩哈麥所生之城。又一城名麥地拿,即回回教主葬地。故凡西域等國,不嫌千里之遠,每年必數至,燒香禮拜。蓋昔年回回教主摩哈麥,自雲奉天神親諭,令著聖書一冊,名曰《可蘭》,以示庶人。若能信從,即享天福。如遇不信之徒,即行誅戮。以致亞細亞之西方各國,不敢不信,至禮拜日期,亦以七日為例。但與耶穌教不同,回教禮拜日,在耶穌教禮拜後之第五日也。

  《地理備考》曰:天方國,又名亞拉亞,在亞細亞州之西。北極出地十二度起,至三十四度止;經線自東三十度起,至五十七度止。東至科漫、白爾西亞二海灣,西枕紅海,南連科曼海灣暨印度海,北界穌挨斯徑暨土耳基亞國。長約六千里,寬約五千里,地面積方約八十萬里,煙戶一京二兆口。沙漠居多,丘陵甚少,一望平原曠野。河之大者有二,曰美丹,曰北波。其餘小川,不注於海。田土磽瘠,荒野寥絕。東南濱海,頗為膴腴。土產銅、鐵、鉛、靛、穀、果、煙、蔗、香料、胡椒、綿花、熟皮、珍珠、白玉、珊瑚、瑪瑙、鹵砂、硫磺、花石等物。禽獸蕃衍,馬匹極良。地氣互異,近日稍和。各處甚熱,泉少水缺,人物難堪。至於朝綱,諸酋統轄。所奉之教,乃回教也。技藝庸陋,貿易興隆。本國自古開基,以至唐高祖武德五年,歷代相傳,並無分踞。其後有本國美加城回人馬何美者,布傳新教,煽惑民心,紳衿家皆拂其言,且圖杜絕其教,乃去美加城,入美的納邑。居無何,名溢遐邇,授徒甚眾,因率之以攻美加城。既陷其地,複強其民,遂即位為君。敷布新教,通國皆從風而靡,奉為聖人。及薨,嗣君複以新教流布於亞細亞、亞非裡加、歐羅巴三州,取地甚多。其後國勢淩替,互相分析,喪地於土耳基亞國者甚多。通國分為六域:一名黑德倭斯,建於山谷之中,屋宇宏峻,街衢闊直;一名耶門,一名亞達拉毛,一名科曼,一名剌沙,一名內的惹。

  《外國史略》曰:亞拉國半地,南及印度海,北連土耳其藩屬地,東連白爾西亞海隅,西及紅海,為蘇益之微地,與麥西國隔海峽,即回教之天方國也。廣袤方圓五萬里,居民千二百萬。地多沙,恒酷暑。無土產,惟海島中產棗並各樹,人賴以活。

  耶閔部,廣袤方圓三千二百四十裡,居民三百萬口。產香馥、樹膠、沒藥等貨。其都曰未加城,出珈琲。東南及沙漠,西及紅海。有土酋管理,與麥西定貢物,其城曰撒那。

  阿曼系東南之地,東及白西亞海隅,東南有沙漠,其君有權勢。亦在鄰地,或亞非利加兩海邊開埠。其城曰母士甲,居民萬二千口,是最廣之埠。哈查,系白爾白亞海隅,多海賊。

  黑查,乃紅海濱之聖地。有兩邑,曰黑加,曰米地那那,回回所集。西北系磽地。內地有尼耶地,居民皆背回教。南海邊曰哈答毛,居民無幾。

  此地天氣殊異,平地尤熱,夜則反冷。有數處無雨,獨降露,地幹水鹹,亦產麥及甘露、棗、綿花、藥材、煙、各種樹膠,運賣他國。馬尤駿善走,多駝。民食其肉,用其毛,資其載負,來往皆以駝為業。多獅、駝、野羊、野獸。

  土民貧而野,好遊牧搶劫,以帳房為居,牲乳為食。各立長領,雖統屬於土耳其之君,而不遵其命,隨意恣行。有犯之者,必殺乃已。各族類亦恒相肇釁。

  其民自古不服他國,雖異國犯其界,俱未能勝。後亦為希臘擊服。希臘君歿,亞拉百姓侵據河中間地。東漢安帝永初間,又為羅馬國強服。其邊地百姓,或敬星宿太陽,或奉耶穌教。亦有猶太國人為王,禁遏耶穌門徒。於是各族類屢鬥。有穆哈默者,本為商賈,遠貿易,與道士往來,習印度猶太之經典,隱居崖穴,忽若神授,因自立一教。邑之居士不信,而驅逐之。唐高祖武德二年,穆哈默遂往異鄉,聚眾起兵,立年號自稱天使。屢戰獲勝,四方雲從,勢日益大,迫令鄰國之君,棄其教而進回教,風俗丕變。穆既歿,其兄子嗣王位,益興其教。越羅馬之界,攻取其大城,有不肯奉其教者誅焉。後侵麥西國,疆土日廣,於是北據是班,東服白西亞,盡占五印度國。如是回回之教四布數百年。有麥西賢士著書,辟其說為異端,由是麥西國領大軍以驅除之,其教始漸廢。

  亞拉國分三大分:一曰石地,一曰沙地,一曰豐地。石地在西北方,猶太人初出麥西國,即至此地,所謂摩西聖人,受上帝命於西奈山,即此處也。

  穆哈默所自出之邑,曰墨加者。四方雲集,無不敬為聖域,貿易輻輳。米地那者,穆所葬。墓在廟內,輝煌焜耀,多不遠千里來禮拜之焉。音破者,紅海邊之港,居民六千。墨加之港,居民萬五千,商船極多,為亞拉最豐之市埠。又摩加者,居民五千,出珈琲。東邊莫甲邑,最旺相在白爾西海隅,有海賊巢穴,英人兩次殄滅之。

  英人在死門海峽開埠,曰亞箸。堆積石炭,以便火輪船往來。地甚磽,居民亦少。吉曼為西南之地,大半沙野,其都會同名。

  近曰白爾西國王,與土耳其之君,分據亞拉之地。居民皆在山內,不順外國之主,祗貢微物而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