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魏源 > 海國圖志 | 上頁 下頁
西印度西巴社回國沿革(2)


  《地球圖說》:白耳西亞國圖說,東界亞加業坦國、皮路直坦國、大布加利亞國,南界白爾西亞海,西界土耳基國,北界裡海、並大布加利亞國。其百姓約有九百萬之數,都城名第希蘭,即城內民十三萬,大都回回教,又另有拜火之教,名曰太陽教。是國昔時威震諸國,今不若昔矣。西北民最眾,東南次之。中有曠野,以牧羊紡織毛布、呢氈毯為業。好尚服色,頗知禮儀,言語文式。女容雅媚,出外必遍身遮蔽。交際專尚虛禮,不守忠信。遇有疑慮,常食鴉片,以解鬱悶。然其食鴉片之形狀,不似中國,而與土耳基國相似。其飲食不用刀叉匙箸,惟以手摶之,誠不美也。自道光年間,頻與俄羅斯國暨亞加業坦國交戰,未分勝負。土產氈毯呢、羊毛布、綢緞、葡萄酒、羊、馬、棗、銅、油鹽。

  再稽聖書,所謂古聖人摩西,與真神示誡於西奈山,以色列人奉摩西之諭,避麥西國人之害,追入紅海,真神即合水以相滅,其山其海,均在是國焉。內有至曠之野,人民行走,俱跨駱駝,以牧羊馬為生。所居大都帳房,但其風俗每多不善,遇財即劫,誠可惡也。土產架啡、棗子、靛青、藥材、珠子、駱駝、良馬。其馬上山如平地,渡水似浮橋,日行二百里。

  《地理備考》曰:白爾西亞國,又曰義蘭,曰波斯,在亞細亞州之中。北極出地二十五度三十分起,至三十九度止;經線自東四十一度四十分起,至六十一度三十分止。東至黑拉德阿付幹,北羅吉三國,西連土耳基國,南接白爾西亞、科曼二海灣,北界達爾給,厄羅斯二國,暨加斯比約海。長約四千五百里,寬約三千里,地面積方約六十萬里,煙戶九兆餘口。本國地勢,山陵疊起,砂磧綿邈。河之長者,曰給拉,曰加倫,曰達波,曰西達羅幹,曰的窩盧,曰固爾,曰給西魯森,曰馬三德蘭。湖之大者,曰塞勒,又名都剌海;曰詩拉斯烏爾迷亞,曰伊裡完。田土磽瘠,惟詩拉斯伊、巴汗、義蘭、馬三德蘭等處,平原膏腴,谷果豐茂。禽獸充刃,樹木蕭條。土產銅、銀、鐵、鉛、絲麻、煙酒、窩宅、花石、硫磺、硇砂、磁器、綿花、珍珠、藥材、香料、大黃、鴉片、氈毯、牛皮等物。地氣互異,西冷南熱,中溫。王位相傳。所奉之教,乃回教也。技藝精巧,人煙輻輳。凡與鄰國交易,靡弗結隊而行,馱負運載。本國初並於美地亞國,周靈王十二年,有西祿斯者,複立國基,即克服都蘭美地亞,暨亞細亞州西方等處。越二百零七載,傳至達裡約。有馬塞多尼亞國君,攻奪其地。迨薨後,麾下諸將,互分其地,各霸一方。稱王未幾,各嗣君陸續皆被羅馬國君所侵,惟本國屢挫其三軍,不致盡隸版圖。唐太宗貞觀十年,為天方回人侵奪。宋理宗景定五年,又為蒙古人兼併。越一百二十六載,土耳基亞國人,逐去蒙古而據其地。其後嗣君暴虐無道。康熙三十三年,國中變亂廢弑迭興。索非斯君之後裔達馬斯者,招兵買馬,用賊首那的爾沙為將,許以重賞,率討叛寇,大獲全勝,盡複失地。其後那的爾沙,貪婪無厭,以賞不酬功為詞,遂行背叛,將達馬斯君囚而弑之,篡位為王。乾隆十二年,被臣所弑。其後紛紛爭位,干戈四起,國之變亂,較昔尤甚。以致國人各分黨羽,皆欲立其酋為君,殺戮搶奪,無所不至。東方各地,竟為阿付幹國所獲,別建一國。西方各地,則被那的爾沙家臣給靈者所據,即位後任賢舉能,興利除害,為一時之明君,在位約三十載而殂。時其弟薩的者,欲竊君位,乃以鴆謀毒嗣君,其後妻從子亞裡木拉,亦欲竊位,聲言薩的欲行篡逆,乃率眾攻圍西拉斯城。越九月,既陷。遂將薩的暨嗣君一併弑害,僭立為君,時國內複亂,兵革滋擾。乾隆五十年,亞裡木拉薨後,國事未定,其哥麼部酋,曰非爾者,僭位稱王。中涓馬何美起兵攻之,屢戰獲勝,而有其國。及薨,其侄巴巴塞爾達嗣立。嘉慶十八年,與厄羅斯國交兵,即峨羅斯也,又喪日爾日亞地方,於是通國分為十一部,大小不等。一曰義拉亞日迷爾,乃國都也,建于平原之中。一名達巴利,一名馬郎德蘭,一名義蘭,一名亞塞爾拜然,一名古爾利,一名古西,一名發爾斯,一名給爾滿,一名古義,一名哥剌森,其通商沖繁之地;一名亞不支爾,一名本德爾亞巴西,一名音西利,一名巴爾福祿支。

  《外國史略》曰:白西亞國,北及峨羅斯、裡海、西域,東及西域甲布、巴律坦,西及亞拉並土耳其藩屬地。廣袤方圓二萬二千七百四十裡,居民二千一百二十五萬。北極出地,自二十六度至四十度,偏東自四十二度至六十度。西北多山,北地尤高,餘皆平坦,民皆穿河灌溉。海濱廣斥,卑濕而熱。山亦磽確,無草木。惟出馬、驢、駝、羊、鼠,各多異種。又產瓜、豆、麻、煙、薑、鴉片、綿花、乳香、阿魏、甘棗、百果、大黃、硝、硫磺、鐵、鉛、銅、鹽。道光四年,地大震,山崩,大邑遂多荒蕪。

  白西亞,本古國,民昔居山內,與他國無往來。周朝時,有巴比倫國攻擊猶太人,虜之。陳高祖永定二年,白西亞朱魯士王,陷巴比倫都,釋猶太人,厚送財帛,再建神殿,而阿西亞各地皆服之。其子又強陷麥西等國,恣其暴虐,國人廢之,別擇立賢明之大利阿王,出兵西方,據地益廣,降地中海各島,與東北遊牧之徒戰,敗退。其子悉實,又攻據希臘所屬之馬基頓地,王歿,國為將軍所分。及北宋時,羅馬人欲占其地,與白西國戰,屢年不克而退。于東晉穆帝時,羅馬之君議和,以五部讓白西國。白西王又奪印度各國連界之亞拉地,于齊武帝永明元年,與匈奴盟,遂廣擴土地,自地中海延及印度,雖羅馬君亦畏之。唐太宗貞觀元年,羅馬軍突破其國,而亞拉之回王穆哈默,亦攻敗白西,殺其君,強百姓歸回教,不服者誅之。白西國昔奉星宿太陽,自太宗貞觀九年,始歸亞拉回教。至南宋間,五百八十四載,無所變易。及宋理宗二十五年,元太祖起蒙古,逾蔥嶺西征,盡降其地,封其婿賽馬爾罕為王,駐阿母河西北,以遙轄之。至明洪武時,賽馬爾罕王,興師而南遍陷其地,盡有西域,亦奉回教。及賽馬爾罕王沒,大軍亦旋,留諸酋長分鎮各地,土耳其人乘間據白西國。正德間,複歸蒙古。雍正元年,屢與土耳其、峨羅斯兩國結怨。白西人素勇,但性反復無常。乾隆元年,有蒙古王霸那得者,以本國地微,遂侵五印度,奪其財帛,降其百姓,性酷貪,境雖廣。歿後,白西國遂分為四,各鄰國亦奪其土地。峨羅斯兵之在界者,屢擊敗白西人。道光六年,讓裡海邊地。後白西民又殺峨國公使,割其王之鼻耳。今王于道光十四年即位,受峨羅斯之命,攻喜拉城,此地向屬五印度,英軍擊退之,峨羅斯因講和焉。其國各有土酋分封,本蒙古之宗室,常反側不安。

  其產宜麥,宜瓜果,多馬。其民貌美,女幼甚麗,逾二十餘歲,遂成老醜。俗尚奢靡,惟利是圖。其屋外朴內華,其人外謙內詐,頗聰明,有豪氣,能詩文,多尚回教,喜拜太陽、火焰。多出外國貿易。好美其須,乘良馬。家家有浴室,甚整飾。語多亞拉音。與土耳其國為仇。製造最巧者,花氈搭膊布。美兵器,嵌以金銀並磁器。其民不善通商,故船赴海口者少,亦無土產運出。

  其城邑最北者,曰治耳文城。在裡海西,與峨羅斯交界。平坦,多五穀。有油泉自土湧出,每日得油千斤。有自然火,由淵上炎。五印度敬火之人,爭赴此拜之。裡海之巴古海口,可通商。

  裡海之西,曰其蘭部,甚豐盛,出蠶絲,多果木。水土惡,有瘟疫。南有溜山,路狹難通行,其都會曰勒悉城,居民六萬。大埠也在裡海。

  北部之東,裡海之南,有馬撒得蘭部,出米穀。巴佛居民四萬,亞末居民三萬。阿士搭拉巴部,四面雲山,麗景如畫。

  西北之部曰亞得比安,與土耳其峨羅斯交界,四面皆山,即古之他必城。極廣大,地豐五穀,並日用各物。多耶穌之教,又有大城曰以利文。

  哥拉撒,與西城白西亞國交界。地甚廣,有鹵野。其都曰墨設城,居民五萬。

  以拉部,西連土耳其亞拉等國,地多磽,而產谷頗盛,農皆守分。其北方有新立都曰得希蘭城,居民五萬,大半駐兵,冬來夏去,以免瘟瘴。其王嘗駐此,以拒峨羅斯。其古都曰以土巴含城,百年前,居民百餘萬,今荒廢。其海口曰布悉,有貿易,無戰船。

  注斯部之示拉士邑,山川秀麗,距此百餘裡,有古城。

  其王專威好殺,傲視他國,侍衛二千人。其都周圍,以萬騎環之。其遊牧者各有首領,戰即召之各省所部,以隨陣各營,增至十五萬及二十萬人,皆烏合易散。近請英人及佛蘭西人,訓練其兵,仿歐羅巴軍令陣法,以拒峨羅斯,然猶不能敵焉。政酷而餉重,故富戶甚鮮。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