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東藩 > 西太后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二十三回 命和日宣示苦衷 主聯俄遣訂密約(1)


  卻說光緒帝遣使李鴻章,曾至西太后處稟明,西太后立即應允。她因安維峻參劾李鴻章,奏中連及自己,不禁憤憤,自己不肯認錯,所以把老李一方面也極力袒護,並囑光緒帝道:「他初意固不欲戰,你早從他意見,也不至敗到這般。目今非他不能議和,好好授他全權,叫他去吧!」無非因移款築園的好處。

  鴻章奉命東渡,先電商各國駐華公使,請他臂助。各使複詞,多半模棱,獨俄使喀希尼力任調停,並言:日人如多方要求,有敝國在,願代拒日本,保全中國疆土。這樣好人,普天下難得的!

  鴻章得複,喜出望外,才航海東行。不數日到了馬關。日本已派專使伊藤博文、陸奧宗光在埠頭等候。鴻章登岸,由伊藤兩人邀入春帆樓。伊藤博文掀須道:「好幾年不見李伯相了。前時在天津議約,伯相勳高望重,一呼百諾,令人猶覺心悸。今日屈尊來到敝國,在此相敘,也是意想不到的事情。」

  鴻章聞言不禁又忿又慚,老臉上面突突地熱起來了。看官閱過前文諒記得,天津和約也為了朝日的事,那時李伯爺擺著全副儀仗,去迓日使伊藤,所以伊藤有此謔詞。補十八回之所未及。

  鴻章到這時光,只好任他奚落,奈心上總有些覺著,那得不面紅耳熱?勉強耐著性子支吾了一會。

  至兩下開議,鴻章先請停戰。伊藤道:「欲要停戰,非把貴國的天津、大沽、山海關三處為質不可。」

  鴻章不允。

  陸奧道:「李伯相休要堅持,敝國兵力雖弱,奪之三處地方恰似探囊取物哩!」

  鴻章道:「多年和好,為了朝鮮遂致開釁。貴國亦應原諒一點,方好議款。」

  伊藤道:「朝鮮與敝國定約,明說是自主之邦,貴國硬要認作藩屬,這是貴國第一著錯誤。目今戰釁已開,和議一無眉目,如何就要停戰?」

  鴻章道:「既如此說,請貴國停攻大沽、山海關、天津三處,先行議和。」

  伊藤仍然不從。

  鴻章道:「今日初到貴國,心緒尚亂,且至明日再議。」

  當下辭別春帆樓,自至客寓暫宿。購閱日本新聞紙,知營口、澎湖均被日兵占住,不免失驚道:「北失營口,南失澎湖,海道統要中梗, 連輸運都不便了。可恨倭人這般利害,戰不肯停,和又不許。奈何!」連歲整繕兵防,如何到這地步。

  越宿,又赴春帆樓會議。說得唇焦舌敝,仍是一些沒效,沒奈何惘惘歸寓。途次,忽遇刺客,突發手槍,骨碌碌一粒彈子擊中鴻章左顴。鴻章痛甚,忙喚日警捉拿剌客,自己掩面急歸。一病數天,警問遍達歐美。那時各國輿論,統說日人無理,代鳴不平。日皇因眾論難違,一面令日醫趕緊調治,一面令伊藤、陸奧均往道歉。並說,刺客小山豐太郎,已由警察擒獲,按律治罪。鴻章歎道:「為了國家重事,到此議款,不期被刺客所擊,一身負痛不足借,只教貴國肯示通融,雖死亦無憾了。」

  伊藤、陸奧至此才自覺不情,允即議和。鴻章便要締約停戰,伊藤等允約而去。舍了一點顴血,還算值得。

  越一星期,鴻章顴病略愈,更申和議。伊藤、陸奧提出條款:一要朝鮮自主;二要奉天南境及臺灣澎湖各島;三要賠償兵費三百兆兩;此外還有添開口岸、減輕稅則、並機器進口、改造土貨等款。限四日答覆。鴻章允割安東、寬甸、鳳凰城、岫岩州及澎湖列島,並償銀一百兆兩,通商權利仍照各國成約。伊藤、陸奧又強硬起來,不肯照允。再四磋商,割地內減去寬甸,賠款減至二百兆,進口貨稅仍照舊例。鴻章還想辯駁,伊藤憤然道:「照這約稿,敝國已讓至極點,貴國允與不允,兩言決耳,不必多議。」何等斬截,外人之辦交涉也如是。

  鴻章不便再辯,只得惟命是從,互簽約稿,定於煙臺互換正約。方返歸天津。

  這約一傳,京內外諸大臣,又紛紛地奏阻款議。兩江總督張之洞、河南道監察禦史易順鼎,各抗疏數萬言,異常憤激。想是停戰好幾日,又有些膽壯起來。

  光緒帝躊躇難決,不得已請命西太后。西太后道:「算了!連日警報紛乘,我被它鬧得昏了,倘再遲疑過去,京畿也要戒嚴。你自主張開戰,倒也無悔,我年已花甲,不願擔此驚憂哩!況署直督王文韶,曾奏稱海嘯成災。天時、人事都未順遂,此時忍著些兒苦痛,與他議和,或者恐懼修省,還可默迓天庥。」海嘯事從太后口中敘出,可見太后此時已遍閱章奏。

  西太后說一句,光緒帝應一聲「是」,至西太后說畢,方跪謝而出。遂決定和議,宣示全國,略雲:

  近日和約定議,廷臣交章論奏,謂地不可割,費不可償,仍行廢約決戰,以冀維繫人心,支撐危局。其言固出於忠憤,而於朕辦理此事,熟籌審處,萬不獲己之苦衷,有未深悉者。自去歲倉猝開釁,徵兵調餉,不遺餘力。而將非宿選,兵非素練,紛紛召集,不殊烏合。以致水陸交餒, 戰無一勝。近日關內外事情更迫:北則近逼遼沈,西則直犯畿疆,皆眼前意中之事。況二十年來,慈闈頤養,備極尊崇,設使畿輔有驚,則藐躬何堪自問?用是宵旰旁皇,臨朝痛哭,一和一戰,兩害兼權,而後幡然定計,其萬分為難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詳,而天下臣民所當共諒者也。茲批准定約,特將先後辦理緣由,明白宣示。嗣後我君臣上下,惟期堅苦一心,痛除積弊,以收自強之效。為此通諭中外知之。

  *

  和議告成,準備換約。李鴻章回到天津,乞病請假。俄使喀希尼密函慰問,並願聯結德、法兩國,代清廷索還遼東。鴻章複詞感謝。俄使遂與德、法兩使商定,電達本國,請速用公文,致日本外部抗議,並請飛調兵艦,遊弋遼海。俄、德、法三國政府,料知有利可圖,即日照辦。日本聞警,頗覺為難:他雖戰勝中國,總不免勞師糜餉,俄、德、法三大國要與他抗爭,哪裡還有餘勇,好與這三國開仗?只是平白地歸還遼東,心實不甘。遂複書俄、德、法三國:遼東可還,兵費須要增償一百兆。畢竟不肯落空。

  俄、德、法三使各接本國電命,出來與中日調停:增償兵費三千萬兩。日人勉強允從,議乃定,遂由中日兩國各派使換約。

  臺灣人民因割台成議,統向清廷奏阻,清廷置諸不理。主事邱逢甲倡言自主,推署理臺灣巡撫唐景崧為總統,拒絕日人, 居然開議院,設內部、外部、軍部等機關,懸起藍色黃虎文國旗。部署未定,日兵已由基隆登岸。臺北城中兵勇,自相嘩噪,縱火焚撫署。唐總統倉皇失措,只好推位讓國,微服內渡。臺北遂亡。尚有台南一帶,系由總兵劉永福駐守。先時曾奉清廷命,幫辦臺灣軍機。台南士紳聞臺北已失,上總統印于永福。永福不受,仍稱幫辦,集民為團,力抗日兵。自夏至冬,大小數十戰,互有殺傷,卒因餉械告竭,不能持久,永福獨力難支,棄了台南,乘德國商船內渡。於是全台盡隸日本。相傳光緒帝曾得夢兆,屢見一老人問道:「幾時還我舊物?」

  光緒帝不能答,嗣後奏聞西太后。太后道:「如再夢見,可說驢兒年還你。」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