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東藩 > 西太后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十五回 染瘡毒穆宗賓天 絕粒食毅後殉節(2)


  諸王大臣也無暇爭論,有說是遵旨的,有說是請慈衷裁定的。支吾了一會,即由西太后命,令內監導王大臣等至東暖閣。東暖閣就是禦寢所在,與西暖閣相距無幾。王大臣等甫至閣門,但聽裡面有一片號啕聲,哭得非常淒慘,眾人都不知不覺的流下淚來。這恰是真淚。

  須臾,已魚貫入閣,見龍床上面直挺挺的臥著帝屍,身上亦罩著龍袍,預備入殮。旁侍後妃人等,統是悲泣,獨皇后已暈過幾次,還是撫屍大慟。大眾陪哭一場,天色已是黃昏。恭王見皇后慟哭不已,正思出言勸慰,適西太后徐步進來,眾人又上前請安。皇后越發號啕。西太后戟指道:「你這狐媚子,媚死你的皇上,還裝出這副形容。遲了,遲了!」姑惡,姑惡。

  複對眾王大臣道:「你等須安排嗣皇即位,不必在此侍著。」

  王大臣遵旨而退。恭王亦抽身欲出,西太后道,「你且在此。」不是留他,實是禁他。

  恭王不好違慢,只得在東暖閣中靜悄悄的候著。西太后獨返入西暖閣,圍爐休息去了。時已起更,燈昏塵黯,外面風聲刮耳,差不多似天崩地塌,海嘯山號,皇帝大行應有此景。

  恭王身著狐裘,尚是暗中發抖。

  挨過了兩三小時,才見有數人搴帷而入。第一位仍是西太后,第二位系醇王奕譞的福晉,乃是西太后的同胞妹子。隨後有乳媼數人,抱著一個三歲有奇的小孩子,尚是朦朧睡著。看官不必細猜,便應曉得是嗣皇帝載湉。大書特書。

  當下與恭王相見。除西太后外,還是行著家禮。西太后語恭王道,「嗣皇已到,應先在禦寢旁行即位禮,以便明日頒詔。」

  恭王聞言,心中很不願贊成,但木已成舟,無可挽回,不得已唯唯聽命。於是複宣召眾王大臣,入養心殿,兩旁序立,靜候幼主登基。這幼主尚睡在夢裡,被那本生母喚醒,惱了性子,亂啼亂叫,西太后過去撫摩,溫詞誘導,偏這幼主不肯順從,越加啼叫不休。為後來母子不和之兆。

  嗣經醇王奕譞進去保抱,哄騙了好一歇,方有些轉悲為喜。如此立主,真同兒戲。

  乃命向大行皇帝前磕了頭,然後抱出殿中,扶登御座。王大臣等序班朝見,跪叩如儀。那幼主因少見多怪,幾乎嚇倒御座,又哇哇地啼哭起來。都是預伏後文之筆。

  倉猝禮成,草草了事,恭王方得脫然回邸,諸王大臣等亦各歸息。翌晨,複入宮承值。午後,大行皇帝大殮,十有九齡的天子至此永終。真所謂一棺附身,萬事都已了。昔日風流,而今安在?

  是日即頒遺詔,略稱:本年十一月適出天花,以致彌留不起。第念統緒至重,亟宜傳付得人。茲欽奉兩宮皇太后懿旨,醇親王子載湉,著承繼文宗顯皇帝為子,入承大統,為嗣皇帝。嗣皇帝仁孝聰明,必能欽承付託,等語。四歲小孩聰明或有之,仁孝何能預料,明是欺人之談!

  同治皇后聞到此詔,暗想:大行皇帝臨終時,那有這等遺言!分明是捏詞粉飾,滿盤播弄。更兼嗣皇載湉入繼文宗,置大行皇帝於何地!自己更不必說了。想到此處,毫無生人之趣,只自祈死而已!可憫。

  諸王大臣明知此舉無名,難為皇后,只因西太后獨攬政權,不好違忤,沒奈何擬了嘉順二字,作為同治皇后的封號。總算蒙西太后俞允。又尊諡同治帝為穆宗。翌年改元光緒,即為光緒元年。光緒帝年幼無知,自然援著老例,重請兩宮皇太后臨朝,再行垂簾訓政。不到數日,又下了一道懿旨,謂:俟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繼大行皇帝為嗣。相傳這道懿旨還是東太后及恭王奕訢商議出來,西太后勉強贊同,未知確否。忍於子婦,他事可知。

  轉瞬新年,光緒帝登極受朝,還算歡歡喜喜地坐了一歇。有三十四年的掛名,總有一點福澤。

  各王大臣等排班跪叩,毋庸細表。獨醇親王奕譞,先期告病辭職,由懿旨批准,開去各項差使,凡朝賀等典禮,概免參預;遇太后萬壽,在便殿行禮,不隨眾朝賀;所有親王爵秩,准其世襲罔替。因此新皇登極,醇王不與朝賀,這也是父不拜子的禮儀。

  過了元日,宮中筵宴,雖較前略減,總不能一例蠲除。西太后聽戲飲酒,依然如故。內閣侍讀學士廣安,得了這種信息,不覺懊惱道:「先皇帝的梓宮尚未奉安,善後事宜亦未辦妥,難道好樂以忘優麼?我倒要批鱗一奏了。」

  遂擬定奏稿,繕好奏摺,立即齎呈。其文道:

  竊維立繼之大權操之君主,非臣下所得妄預。若事已完善,而理當稍為變通者,又非臣下所可緘默也。大行皇帝沖齡禦極,蒙兩宮皇太后垂簾勵治十有三年,天下底定,海內臣民,方將享太平之福。詎意大行皇帝,皇嗣未舉,一旦龍馭上賓。凡食毛踐土者,其不籲天呼地。幸賴兩宮太后,坤維正位,擇繼鹹宜,以我皇上承繼文宗顯皇帝為子。並欽奉懿旨,俟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繼大行皇帝為嗣。仰見兩宮皇太后宸衷經營,承家原為承國,聖算悠遠,立子即是立孫。不惟大行皇帝得有皇子,即大行皇帝統緒,亦得相承勿替,計之萬全,無過於此。

  惟是奴才嘗讀宋史,不能無感焉。宋太祖遵杜太后之命,傳弟而不傳子,厥後太宗偶因趙普一言,傳子竟未傳侄。是廢母后成命,遂起無窮斥駁。使當日後有詔命,鑄成鐵券,如九鼎泰山,萬無轉移之理,趙普安得一言間之?然則立繼大計,成于一時,尤貴定於一代。況我朝仁讓開基,家風未遠,聖聖相承,夫複何慮?我皇上將來生有皇子,自必承繼大行皇帝為嗣,接承統緒。第恐事久年湮,或有以普言引用,豈不負兩宮太后貽闕孫謀之至意!奴才受恩深重,不敢不言。請飭下王公大學士六部九卿會議,頒立鐵券,用作奕世良謨。伏乞兩宮太后暨皇上聖鑒!謹奏。

  *

  奏入,於翌日即頒下懿旨道:

  前降旨俟嗣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繼大行皇帝為嗣,業經明白宣示,中外鹹知。茲據內閣侍讀學士廣安,奏請飭廷臣會議,頒立鐵券等語,冒昧瀆陳,殊堪詫異。廣安著傳旨申飭。欽此!

  懿旨下後,小懲大誡,竟沒有第二人續上奏摺。宮廷內外,依然是幸遇清時,朝無闕事了。

  誰知到了二月,嘉順皇后的噩耗,又自宮中傳出,都說是緣絕食而崩。憶前此歡諧鳳蔔,未及三秋,痛此時攀及龍髯,不過百日。後人有詩詠嘉順皇后道:

  開國科名幾狀頭!璿閨女誡近無儔。
  昭陽自古誰身殉?彤史應居第一流!

  欲知嘉順皇后死狀,且看下回分解。

  *==*==*

  同治以前,清未有兄終弟及之制。始之者,為光緒帝。光緒帝之母,西太后之妹也。光緒帝即為西太后之甥,亦即西太后之侄。侄且兼甥,西太后意中以為有兩重關係,他日當惟言是從;且可因幼主登極,仍得垂簾訓政,手握大權,其自為計固得矣。如家法何?如祖制何?夫家法與祖制固不足以怵西太后之心!但同治帝本所自出,猶且未盡聽命,豈光緒帝長成後,必將順無違耶?人謂西太后智,吾謂西太后亦智而愚者。

  至嘉順皇后之殉節,無非為西太后偏憎而起。嘉順未冊封時,已有明德和熹之譽,乃受制于惡姑,竟致絕粒而死,忍心害理之譏,不得為西太后諱焉。或謂慈安尚在,何以未申一詞?不知殺安太監,立嘉順後,皆慈安所為。西太后嫉之已深,防之益密,至同治帝崩,不令慈安干涉,蓋已處心積慮,佈滿網羅。今日之事我為政,非他人所得與聞。恭王可羈住東暖閣,慈安不亦可羈住西暖閣耶!是回與上文第十回可以參看,益識西太后之手腕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