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東藩 > 宋史通俗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二回 遇異僧幸示迷途 掃強敵連擒渠帥(1)


  卻說寺中有一老僧,出見匡胤,匡胤知非常僧,向他拱手。老僧慌忙答禮,且道:「小徒無知,冒犯貴人,幸勿見怪!」

  匡胤道:「貴人兩字,僕不敢當,現擬投效戎行,路經貴地,無處住宿,特借寶刹暫寓一宵,哪知令徒不肯相容,並且惡語傷人,以至爭執,亦乞高僧原諒!」

  老僧道:「點檢作天子,已有定數,何必過謙。」

  匡胤聽了此語,莫明其妙,便問點檢為誰,老僧微笑道:「到了後來,自有分曉,此時不便饒舌。」【埋伏後文。】

  說畢,便把墜地的兩僧喚他起來,且呵責道:「你等肉眼,哪識聖人?快去將客房收拾好了,準備貴客休息。」

  兩僧無奈,應命起立。老僧複問及匡胤行囊,匡胤道:「只有箭囊、弓袋,餘無別物。」

  老僧又命兩徒攜往客房,自邀匡胤轉入客堂,請他坐下,並呼小沙彌獻茶。待茶已獻入,才旁坐相陪。匡胤問他姓名,老僧道:「老衲自幼出家,至今已將百年,姓氏已經失記了。」【正史不載老僧姓氏,故借此略過。】

  匡胤道:「總有一個法號。」

  老僧道:「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老僧嘗自署空空,別人因呼我為空空和尚。」

  匡胤道:「法師壽至期頤,道行定然高妙,弟子愚昧,未識將來結局,還乞法師指示。」

  老僧道:「不敢,不敢。夾馬營已呈異兆,香孩兒早現奇征,後福正不淺哩!」

  匡胤聽了,越覺驚異,不禁離座下拜。

  老僧忙即避開,且合掌道:「阿彌陀佛,這是要折殺老衲了。」

  匡胤道:「法師已知過去,定識未來,就使天機不可洩漏,但弟子此時,正當落魄,應從何路前行,方可得志?」

  老僧道:「再向北行,便得奇遇了。」

  匡胤沈吟不答。

  老僧道:「貴人不必疑慮,區區資斧,老衲當代籌辦。」【有此奇僧,真正難得。】

  匡胤道:「怎敢要法師破費?」

  老僧道:「結些香火緣,也是老衲分內事。今日在敝寺中荒宿一宵,明日即當送別,免得誤過機緣。」

  說至此,即呼小沙彌至前,囑咐道:「你引這位貴客,到客房暫憩,休得怠慢!」

  小沙彌遵了師訓,導匡胤出堂,老僧送出門外,向匡胤告辭,扶杖自去。

  匡胤隨至客房,見床榻被褥等,都已整設,並且窗明几淨,饒有一種清氣,不覺欣慰異常。過了片刻,複由小沙彌搬入晚餐,野簌園蔬,清脆可賞。匡胤正饑腸轆轆,便龍吞虎飲了一番,吃到果腹,才行罷手。待殘肴撤去,自覺身體疲倦,便睡在床上,向黑甜鄉去了。一枕初覺,日已當窗,忙披衣起床,當有小沙彌入房,伺候盥洗,並進早餐。餐畢出外,老僧已扶杖佇候。兩下相見,行過了禮,複相偕至客堂,談了片刻,匡胤即欲告辭。

  老僧道:「且慢!老衲尚有薄酒三杯,權當餞行,且俟午後起程,尚為未晚。」

  匡胤乃複坐定,與老僧再談時局,並問何日可致太平。

  老僧道:「中原混一,便可太平,為期也不遠了。」

  匡胤道:「真人可曾出世?」

  老僧道:「遠在千里,近在眼前,但總要戒殺好生,方能統一中原。」【趙氏得國之由,賴此一語。】

  匡胤道:「這個自然。」

  兩下複縱論多時,但見日將亭午,由小沙彌搬進素肴,並熱酒一壺,陳列已定,老僧請匡胤上坐,匡胤謙不敢當,且語老僧道:「蒙法師待愛,分坐抗禮,叨惠已多,怎敢僭居上位哩?」

  老僧微哂道:「好!好!目下蛟龍失水,潛德韜光,老衲尚得叨居主位,貴客還未僭越,老衲倒反僭越了。」【語中有刺。】

  言畢,遂分賓主坐下。隨由老僧與匡胤斟酒,自己卻用杯茗相陪,並向匡胤道:「老衲戒酒除葷,已好幾十年了,只得用茶代酒,幸勿見罪!」

  匡胤複謙謝數語。飲了幾杯,即請止酌。老僧也不多勸,即命沙彌進飯。匡胤吃了個飽,老僧只吃飯半碗,當由匡胤動疑,問他何故少食?老僧道:「並無他奇,不過服氣一法。今日吃飯半碗,還是為客破戒哩。」

  匡胤道:「此法可學否?」

  老僧道:「這是禪門真訣,如貴客何用此法。」【天子玉食萬方,何必辟穀。】

  匡胤方不多言。老僧一面命沙彌撤肴,一面命僧徒取出白銀十兩,贈與匡胤。匡胤再三推辭,老僧道:「不必!不必!這也由施主給與敝寺,老衲特轉贈貴客,大約北行數日,便有棲枝,贐儀雖少,已足敷用了。」

  匡胤方才領謝。

  老僧複道:「老衲並有數言贈別。」

  匡胤道:「敬聽清誨!」

  老僧道:「『遇郭乃安,曆周始顯,兩日重光,囊木應讖。』這十六字,請貴客記取便了。」

  匡胤茫然不解,但也不好絮問,只得答了領教兩字。當下由僧徒送交箭囊弓袋,匡胤即起身拜別,並訂後約道:「此行倘得如願,定當相報。法師鑒察未來,何時再得重聚?」

  老僧道:「待到太平,自當聚首了。」【太平二字,是隱伏太平年號。】

  匡胤乃挾了箭囊,負了弓袋,徐步出寺,老僧送至寺門,道了「前途珍重」一語,便即入內。

  匡胤遵著僧囑,北向前進,在途飽看景色,縱觀形勢,恰也不甚寂寞。至渡過漢水,順流而上,見前面層山疊嶂,很是險峻,山後隱隱有一大營,依險駐紮,並有大旗一面,懸空蕩漾,燁燁生光,旗上有一大字,因被風吹著,急切看不清楚。再前行數十步,方認明是個「郭」字,當即觸動觀念,私下自忖道:「老僧說是『遇郭乃安』,莫非就應在此處麼?」【回顧前文。】

  便望著大營,搶步前趨。不到片刻,已抵營前。營外有守護兵立著,便向前問訊道:「貴營中的郭大帥,可曾在此麼?」

  兵士道:「在這裡。你是從何處來的?」

  匡胤道:「我離家多日了。現從襄陽到此。」

  兵士道:「你到此做甚麼?」

  匡胤道:「特來拜謁大帥,情願留營效力。」

  兵士道:「請道姓名來!」

  匡胤道:「我姓趙名匡胤,是涿州人氏,父現為都指揮使。」

  兵士伸舌道:「你父既為都指揮,何不在家享福,反來此投軍?」

  匡胤道:「亂世出英雄,不乘此圖些功業,尚待何時?」【壯士聽者!】

  兵士道:「你有這番大志,我與你通報便了。」

  看官!你道這座大營,是何人管領,原來就是後周太祖郭威。他此時尚未篡漢,仕漢為樞密副使,隱帝初立,河中、永興、鳳翔三鎮,相繼抗命。李守貞鎮守河中,尤稱桀驁,為三鎮盟主。郭威受命西征,特任招慰安撫使,所有西面各軍,統歸節制,此時正發兵前進,在途暫憩。湊巧匡胤遇著,便向前投效。至兵士代他通報,由郭威召入,見他面方耳大,狀貌魁梧,已是器重三分。當下問明籍貫,並及他祖父世系。匡胤應對詳明,聲音洪亮。

  郭威便道:「你父與我同寅,現方報績鳳翔,你如何不隨父前去,反到我處投效呢?」

  匡胤述及父母寵愛,不許從軍,並言潛身到此的情形。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