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東藩 > 南北史通俗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九十七回 御苑賞花巧演古劇 隋堤種柳快意南遊(2)


  時光易過,又是秋來,江都新造龍舟,報稱完工,制度比前日宏麗。煬帝甚喜,即擬南幸,江都留越王侗居守。右候衛大將軍趙才進諫道:「今百姓疲勞,府藏空竭,盜賊扆起,禁令不行,願陛下亟還西京,安撫兆庶,奈何反欲南巡呢?」

  煬帝大怒,命將才拘系獄中。建節尉任宗,奉信郎崔民象及王愛仁,先後諫阻,均為所殺。他人乃莫敢進言。這番南巡,自後妃以下,盡行帶去,外如儀仗一切,比第一次還要繁盛。甫出西苑,見有一人俯伏在地,口稱小臣送駕,語帶嗚咽。煬帝從輦中俯視,乃是西苑令馬守忠,便道:「汝在此看守西苑,不勞送行。」

  守忠道:「鑾輿已經出發,料難挽回,只望陛下早日還駕,小臣願整頓西苑,敬候乘輿。」說罷,淚如雨下。

  煬帝亦不覺悵然,半晌又說道:「朕偶然遊幸,自當早回,何必這般過悲。」

  守忠道:「陛下造這西苑,不知費了多少財力,始得有此五湖四海三神山十六院的風景,陛下豈不愛戀?乃舍此遠遊,致小臣對景傷心,故不禁下淚。」

  煬帝黯然道:「朕難道永離此苑?但教汝好生看守,毋使園林零落,殿宇蕭條。」

  說至此,因口占一詩道:

  「我慕江都好,征遼亦偶然。
  但存顏色在,離別只今年。」

  吟罷,命從吏錄出,遞與守忠,留別宮人。守忠乃起,讓過鑾駕。左右見守忠奏請,煬帝答言,均寓悲感,統有些詫異起來,【死機已兆。】但也只好隱忍過去,擁了御駕,行至河濱。煬帝下輦登舟,望見新造船只,多半有雲龍裝飾,燦爛奪目,當然欣慰,便與蕭後分坐最大的龍舟。十六院夫人,亦各坐龍舟一艘,規模略小。此外美人,也都一一分派,各有坐船。文武百官,或在船中居住,或在岸上夾護,魚貫前進,連綿不絕。非奉停泊號令,就是夜間,亦要進行。起程這一夕,秋高氣爽,水面上的涼祐陣陣,拂除那日間餘暑,煬帝卻不能安睡,起開艦窗,眺望夜景,但聽得一片歌聲,順風刮來。歌雲:

  我兄征遼東,餓死青山下;今我挽龍舟,又困隋堤道。
  方今天下饑,路糧無些小,前去千萬裡,此身安可保?
  暴骨枕荒沙,幽魂泣煙草;悲損門內妻,望斷吾家老。
  安得義男兒?焚此無主屍;引其孤魂回,負其白骨歸。

  煬帝聽罷,禁不住心中氣憤,便令左右緝捕歌夫。左右奉命往捕,鬧了半夜,並無蹤跡,煬帝亦傍徨不寐,等到天曉,經左右複報,但說是沒人唱歌,所以無從緝捕。煬帝雖然驚疑,卻也只好略過一邊,仍命啟行。越日,天氣忽然暴熱,竟致秋行夏令,好似盛暑一般。龍舟雖然寬敞,尚覺得天氣困人。岸上牽纜諸役夫,統是揮汗如雨,不勝勞憊。煬帝亦為憐憫,用翰林學士虞世基言,令就汴渠兩堤,移植柳枝。且詔諭地方人民,獻柳一株,即賞一縑。是時柳尚未凋,百姓都掘柳來獻,煬帝從舟中登岸,自種一株,作為首倡,百官亦各種一株,然後令百姓分種,照柳給賞。百姓非常踴躍,越種越多,且隨口編出幾句歌謠道:

  「栽柳樹,大家來,好遮陰又好當柴。天子自栽,然後百姓栽。」

  煬帝聽著,滿心歡喜,又取錢散給百姓,並親書金牌,懸掛最高的柳樹上,賜柳姓楊,因此後人呼柳為楊柳。【說本韓偓《開河記》,但古時楊柳並稱,訓詁家謂楊枝上挺,柳枝下垂,今混稱楊柳,是否起于隋時,待考。】

  (按:《詩經·小雅·采薇》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句。賜柳姓楊,明是小說家附會。)

  嗣是柳蔭滿堤,迷天一碧,自大樑迤邐南下,到處都種柳樹,頓時化熱為涼,無風亦韻。江都通守王世充,又獻上吳越女子五百名,在半途供應役使。煬帝也不暇細閱,但使彼充作殿腳女,在岸上同牽船纜。每船用殿腳女十人,嫩羊十口,相間而行。於是蛾眉成隊,粉黛分行,彩袖勍空,一路上綺羅蕩漾,香風蹴地,兩岸邊蘭麝氤氳。

  煬帝看了,喜不自勝,驀見一個女子,生得非常俊俏,也夾在殿腳女中,好似鶴立雞群,不同凡豔。煬帝不覺失聲道:「如此妙女,怎得使充賤役?」

  遂令左右宣召進來。既到面前,果然是明眸皓齒,玉貌花膚,更有兩道黛眉,狀如新月,格外動憐。煬帝笑孜孜的問道:「汝是何處人?姓甚名誰?」

  那女子跪答道:「賤婢乃姑蘇人氏,姓吳名絳仙。」

  煬帝讚歎道:「好一個絳仙眉黛,可留此侍朕,不勞牽纜。」

  當下傳將出去,著派他女另補,就叫絳仙在旁侍酒。到了夜間,便挽絳仙入幃,演了一出水上鴛鴦,不消細說。又是一好女兒晦氣。絳仙既得寵倖,便珠膏玉沐,愈覺鮮妍,那黛眉更畫得精工,就是文君再世,亦恐要輸她一籌,又妙在知書識字,頗善詩歌。煬帝似遇洛妃,如逢神女,覆雨翻雲,一些兒不嫌寂寞。

  及行過雍邱,漸達寧陵地界,忽由虎賁郎將護纜使鮮於俱入奏道:「前面水勢湍急,阻礙龍舟,急切裡駛不上去。」

  煬帝道:「朕嘗兩幸江都,並沒有甚麼擱淺,為何今日有此阻礙?」

  說著,便召宇文述等同入禦舟,問個明白。宇文述道:「從前占天監耿純臣上言,睢陽有王氣環繞,此處地近睢陽,想是地脈靈長,所以淺深忽變。」

  煬帝道:「就是地脈變遷,也沒有這般迅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