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松本清張 > 日本的黑霧 | 上頁 下頁
十八


  四

  把加賀山的這些資料整理一下,再加上我的注釋,大致可以歸納出下列幾點:

  一、戰前,國鐵擁有職工二十萬人;戰爭期間職工人數增加了,當時已有六十萬人,膨脹了三倍之多。自昭和二十四年六月一日起,國營鐵道公司改為公共企業,必須自負盈虧。按照新制定的「定員法」(一九四九年六月日本政府開始實行的一道法令,把政府機構的名額固定下來,超出編制的人員必須裁汰。——譯者注),要把同年五月底的五九八、一五七人在七月底以前裁決為五〇三、〇七二人。也就是說,要裁掉約莫九萬五千人。

  二、國鐵工會反對公司當局所發表的方案,自六月二十三日到二十六日在熱海召開第十五次中央委員會會議,決定「在最壞的情況下使用實力,包括罷工在內」。「最壞的情況」肯定是指在總部進行的集體談判的破裂。這個決定是把四月裡召開的「琴平大會」上所決定的「反對裁減機構」的運動方針加以具體化。由於遭到民同派(民主同盟派的簡稱。這是日本工會運動中的右翼組織。——譯者注)的劇烈反對,中央委員會的這個決定直到天已破曉才付諸表決。

  三、當時的運輸省次官下山定則當上了國營鐵道公司第一任總裁。下山原是技術部門出身。當時的首相是吉田茂,運輸大臣是大屋晉三。大屋是企業家。

  四、七月一日,國鐵當局和工會方面進行了第一次談判。列席的有運輸大臣大屋、下山總裁、加賀山副總裁等人。工會方面的中央鬥爭委員會副主席鈴木市藏等拒絕了國鐵當局的方案,竭力主張裁員應通過「集體談判」來進行,但國鐵方面說明按照「定員法」的規定,當局不必通過「集體談判」就能實行。

  七月二日,進行了第二次談判。國鐵當局和工會的意見無法調和。下山總裁宣佈說:「雙方各講各的,也談不出個結果來。談判就此結束吧。」談判就這樣破裂了。國鐵當局方面決定在七月五日宣佈裁員,並在七月二十日以前大致完成這項工作。

  五、美軍總司令部民用運輸局局長沙格農對國鐵決定在七月五日裁員一事不滿,深夜闖進下山公館,向他叫嚷道:「提前幹!」

  下山定則並不是由於私仇而「被殺害」的。《白皮書》上刊載著加賀山這樣的供述:「總裁是不是為了與森田信子的關係而受到威脅,並遭到暗算的呢?」但是加賀山自己也明明知道這是無稽之談。我認為下山是被謀殺的,這裡我要把這一謀殺案的背景追究個水落石出。

  下山為什麼獨自在五日早晨到三越去呢?自從他在商店裡消失後,直到第二天早晨變成死屍在五反野常磐線的鐵軌上被人發現為止,這期間總裁的行蹤如何?對這個疑問以及其他各式各樣的疑問,大家都希望得到解答。比方說,大量黑糊糊的油為什麼沒有沾在上衣上,卻只沾在內衣上?從上衣和襯衫口袋裡抖出來的以綠色為主的粉末究竟是什麼?沒能在屍體附近找到的領帶、眼鏡和打火機究竟到哪裡去了呢?襪子被油浸得濕漉漉的,鞋裡面為什麼卻沒有沾油?如果是被人謀殺的,行兇現場(第一現場)究竟在哪裡,並且是以什麼方法搬運到輾軋現場(第二現場)去的?屍體裡所剩下的血液為什麼少得出奇?

  趕快來解答這些謎固然重要,但是先看看事件的背景也同樣重要。

  為什麼呢?因為把事件的背景弄清楚,似乎就會提供一些線索,幫助我們解答下山臨死以前的行動和關於死屍的種種離奇的隱謎。

  關於「下山事件」的背景,我採用了加賀山副總裁那篇文章的順序。其實,為了讓讀者理解事件的背景,把這順序顛倒過來反而更好懂一些。

  也就是說,先以最後的第五項——沙格農在七月三日深夜為了裁員問題到下山公館去,把總裁罵了一頓那件事寫起,反倒容易理解一些。

  說得確切一些,沙格農闖到下山總裁家去罵他一頓的時間,是七月四日淩晨一點鐘。當天下午一點鐘,下山陪同增田官房長官到首相官邸去拜訪吉田首相。接見前,他們一起等候了一會兒。這時,下山對增田長宮說了聲「今天下午一點鐘還有重要會議」,就回去了。可是後來增田一查問,才知道國鐵並沒有召開任何下山應該出席的重要會議。下山在這天下午一點鐘托詞中途離去的謎,留待以後再來推斷。

  前面已經說過,下山本來約好了要在第二天(五日)上午十一點鐘和加賀山副總裁一起到美軍總司令部去,以便向民用運輸局作裁員情況的報告,但是上午十點鐘以後還不見總裁的影子,於是大家著起慌來了。加賀山副總裁在十二點左右回到總廳來,聽說還沒有總裁的蹤跡,就憑直覺感到出了什麼事。於是就在與政府、警視廳、總司令部取得聯絡的同時,提出了通令偵查的要求。

  我一向認為,像下山總裁這樣一個高級官員剛剛有數小時下落不明,馬上就用無線電到處廣播,呼籲大家協助尋找,未免操之過急了些。正如加賀山所說,一定是從外人眼中看來,下山身邊也充滿了不安,以致使他「憑著直覺感到出了什麼事」。

  這種不安究竟意味著什麼?無論如何也得把當時美軍總司令部與日本政府的關係說清楚,才能使人瞭解為什麼下山為了裁員工作不得不經常與美軍總司令部保持聯繫,以及民用運輸局局長沙格農為什麼會闖到下山家來發脾氣。

  在美國佔領下的日本政府是不能站在獨自的立場上來起草法令的。

  因此,當時日本在制度上的改革沒有一項是日本政府獨自進行的。按照「定員法」來進行的國鐵裁員計劃也不是政府擬定的,而是美軍總司令部擬定的。由此可知,運輸方面的首腦沙格農是從這個意義上來把日本的鐵道叫作「我的鐵道」的,從而我們也大致能瞭解他何以會深夜闖進下山總裁公館去吵鬧。至於沙格農這麼發脾氣的直接原因,在下文大概就清楚了。

  我們首先必須瞭解當時美軍總司令部內部的情況,才能說明美軍總司令部為什麼要在自負盈虧這樣一個冠冕堂皇的名義下,把日本的鐵道改為公共企業,並制定「定員法」來大批裁員。

  然而,戰後橫行跋扈、使得日本發生變化的美軍總司令部的歷史,迄今還沒有人來寫。媾和(指一九五一年美日簽訂的舊金山片面「和約」。——譯者注)生效後已經過了將近十年,像「美軍總司令部史」之類的正式紀錄也還沒有公佈。

  如今大家都已經知道,在日本的佔領軍總司令部(即美軍總司令部)內,以麥克阿瑟為中心,情報部和民政局之間的爭權奪利一直鬧得很厲害,但是更詳細的情況一般人就不知填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