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瑪麗尼娜 > 不要阻撓劊子手 | 上頁 下頁
四四


  「是的,」謝爾貢壓低了嗓音說,「我相信您。」

  「您能照我說的去做嗎?」

  「能,我一切照辦。」

  「您重複一遍,您應當做些什麼。」

  「我不認識您,我也不記得您如何進行暗中監視的。我們從未見過面。我曾向某人提供了一個磁盤,可是,已完全不記得交給了誰和為什麼這樣做。我應當對此守口如瓶。」

  「好極了,彼得·帕夫洛維奇。現在我就解除您的迷睡狀態,請跟我走,慢一點,別著急,我為您引路,我認識路,請您信任我……」

  § 9

  格裡戈裡·瓦連京諾維奇·欽措夫陷入恐慌之中。馬利科夫的經濟後盾以及智囊團中最得力的助手相繼離開了他。尤爾采夫死得不明不白:據目擊者說,他當時氣色不好,看上去不大正常,不時地用手揪頭髮,後來他找一個銀行家談貸款的事,被銀行家拒絕了,他緊接著向旁邊跨出兩步,從口袋裡掏出毒藥吞了下去。也許他並非自殺,而是被他的對頭謀殺的,奧列格·伊萬諾維奇·尤爾采夫在世時為人專橫嚴厲,對人毫不留情,這不,報復來了。

  那天晚上,伊佐托夫議員准是喝多了,竟把自己的妻子往車輪下推。是鬼迷了心竅,還是出於嫉妒?他在眾目睽睽之下殺死了妻子,現在正蹲在監獄裡遭人唾棄。真是個糊塗蟲,願上帝寬恕他。

  至於謝苗諾夫,更是個十足的蠢才,開車把自己撞了個粉身碎骨!他年輕時就是這個樣子,到死也沒能改變。別人都能遵守規章制度,惟獨他對此視而不見,他唯一會幹的事就是酒後開車。

  這些都是三天前的事了。昨天總統在家鄉的演講向全國轉播後,葉甫根尼·沙巴諾夫上吊自殺了。誰能相信這是自殺?毫無疑問是有人殺了他。沙巴諾夫幹得太過火了。跟他說過多少次,要小心謹慎,要想前進一步必須先做好後退兩步的準備。可他呢,忘乎所以,把總統對家鄉的視察變成了一場雜耍表演。只有傻瓜才猜不到,這些完全出自一人之手。是誰安排的日程?是沙巴諾夫。是誰建議總統一大早就前往墓地拜祭父母?是沙巴諾夫。他明知道如果天氣預報今天是零下二十度,那麼上午便是零下三十度,下午才會稍微暖和些。是誰負責總統的穿衣打扮,設計總統的形象?還是這個沙巴諾夫。他不讓總統穿厚底靴,於是總統穿著單皮鞋,冒著零下三十度的嚴寒在墓地整整走了一個小時。是推為總統起草的演講稿?又是這位沙巴諾夫。他真是個白癡,居然敢把總統的演講變成一場小丑表演。你如果想製造噱頭引人注意,大可自己買票去看馬戲,何必在這兒故弄玄虛?

  總統有冤家對頭,這是事實。但他也有不少支持者。就是他們幹掉了沙巴諾夫。太可惜了,可是還能說什麼呢?沒有沙巴諾夫,事情就難辦了,可話又說回來,是他自己自作自受,活該如此。

  自從昨天深夜得知沙巴偌大的死訊後,欽措夫一直在想這件事。但午飯前,他的注意力轉到另一條可怕的消息上:馬利科夫——未來的內務部長在大門口被一個瘋子槍殺。毫無疑問,這個瘋子當場被捕。事情發生在上午10點左右,當時街上人很多。瘋子雖然被抓住了,但卻於事無補:在警察和救護車趕到之前,這位未來的部長已經死了。

  這時,欽措夫想到,那些害怕帕維爾·紹利亞克出獄的人一個接一個地被淘汰出局,幾年前,正是為了維護這些人的利益,對一些地區政府的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就是這些人將這些地區變成了武器與毒品的轉運站。難道有人知道這些?難道他已經開始有計劃地消滅對手?

  不,這不可能,欽措夫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尤爾采夫在眾目睽睽之下服毒自殺;伊佐托夫親手把妻子推到車輪底下(如果有人想算帳,那也不是針對伊佐托夫,而是針對他的妻子);謝苗諾夫自己出了車禍,車裡除了他以外沒有第二個人;沙巴諾夫似乎不是自己上吊自殺的,這極有可能是他的對頭幹的,因為他把總統給耍了;至於那個被瘋子槍殺的人,瘋子畢竟是瘋子,無法理喻。欽措夫努力把這些愚蠢的念頭趕出腦海,他對自己說:「什麼也沒發生,只不過是巧合而已。」

  但無論如何,懷疑總是存在的。首先值得懷疑的是帕維爾·紹利亞克。可是過了一會兒,欽措夫醒悟過來。他笑了,這關帕維爾什麼事?如果說紹利亞克想借此敲詐錢財,還可以理解,可是殺了這些人對他又有什麼好處呢?什麼好處也沒有,這些人沒對他幹什麼壞事,他也犯不著和他們算帳。帕維爾能提供有償的幫助,這說明他是個頭腦清醒,腳踏實地,不衝動輕率的人。不,肯定是別人幹的。帕維爾·紹利亞克與這些事沒有絲毫關係。

  但是應該考慮到,馬利科夫的竟選班子又少了五名成員。而這五個被淘汰出局的人給馬利科夫提供的競選資金最多。馬利科夫的背後是一個靠走私武器、毒品、動物發家的犯罪團夥。幾乎每個總統候選人的身後都有一個財團支持,只是它們犯不犯罪罷了。一些總統候選人的背後是石油、天然氣財團,一些則是重工業財團,還有一些靠的是銀行家的支持。每個財團都遵循自己的利益準則,每個都需要自己的總統,這是再明白不過的了。

  早在蘇聯時期,就有一群人在邊境和海關開闢了「窗口」,並借此向使用「窗口」的人收取巨額賄賂。那時,商品極度短缺,投機生意盛行。狂熱的投機者通過這些「窗口」在社會主義國家內來回穿梭,把各式各樣的日用品大批大批地運往俄羅斯。還有一些人通過這些「窗口」進入了夢寐以求的西方世界。後來到了90年代初,商品緊缺的情況已經不存在了,但「窗口」仍舊保留了下來。現在面臨的問題是應該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它。馬利科夫的身後正是一些與邊境和海關有著穩固聯繫的人。

  與此同時,剛剛走出地下狀態的影子經濟正在迫切地尋找一條途徑,以便能將多年積累的資本有效地投入到公共事業中去。於是「窗口」的擁有者和製作、銷售針織品的商人走到了一起。既然有生產針織品賺的錢,又有那個年代在邊境和海關遺留下的漏洞,為什麼不將二者合二為一呢?於是兩個集團便開始談判:喝了點上好的白蘭地,洗了洗桑拿,雙方便達成了協議。「窗口」的擁有者說:「我們完全有能力將任何貨物非法運至境外,卻沒錢購進真人的好貨。現在我們不願像過去那樣零打碎敲,而想趁此機會幹些大買賣,不讓這個大好機會浪費掉。而你們,親愛的先生們,有的是錢,但卻沒有合適的投資項目以便迅速獲得巨額利潤,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只滿足於一個可以獲利的投資項目,而要建立一個系統的、有長遠發展的賺錢模式。」

  針織品商人認為對方的分析符合邏輯、理由充分,一句話,他們達成了協議。於是他們開始在「窗口」附近建立基地。貨物經過「窗口」,進入基地,被放入秘密倉庫妥善保存,在貨物滯留期間,他們開始準備相應文件,改換貨物包裝,確定下一步的貨運路線。大部分貨物被裝進集裝箱,通過「窗口」運至境外,剩餘的貨物上標明收貨人的姓名,分成小批量,通過正常渠道運出。一開始,針織品商人認為不必建那麼多的基地和倉庫,貨物銷得越快越好,這邊從「窗口」接貨,那邊轉手就賣出去,這樣可以少操多少心!但他們的合作夥伴卻持另外的觀點:批發當然更快更安全,但利潤太低,零售雖冒些風險,但利潤豐厚。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