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H·列昂諾夫 > 眼鏡蛇的一次猛撲 | 上頁 下頁
一三


  他們在這幢房子裡共同過著正常的生活。波裡斯的父親出生在曾經住過女僕的一個小房間裡。父親名叫彼得·伊凡諾維奇,是人民敵人的兒子,但這個「敵人」卻是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一位工程師,在機器製造業工作,因此他沒有被消滅掉,而是受到直接「控制使用」,也就是說波裡斯的祖父仍然當工程師,不過是在鐵絲網內。大家都知道,布爾什維克也好,法西斯分子也好,在兩種制度之下,都存在一個概念「有用的」。波裡斯的祖父就是一個「有用的」人民敵人,他活到了平反,但孫子出生不久就死了。

  在解凍時期①,也就是波裡斯出生的時候,他的父親突然出現在浪尖上,這一浪先是把他扔到了共青團的工作上,後來又把他拋到了黨的工作裡。對於黨來說,波裡斯的父親是一位無人可以替代的人物。他勤奮、辦事認真,沒有一點自尊心和虛榮感,他知道自己的地位:對上熱愛,對下輕視。他不以聰明出眾,但也不很愚蠢。彼得·加依不是因為害怕而是出於良心而工作的,他從不炫耀遭到鎮壓的父親的經歷,認為他的恢復名譽是黨的功勞。

  【①指斯大林去世以後的那幾年。】

  波裡斯的母親,年輕時是個鄉下的美人,是從喀山車站來到莫斯科的。她有中學畢業證書,被安排在建築工地上。由於她的外貌引人注意,她沒去爬建築木料堆,而是負責訂購衣服,和隊長們賣弄風情。納斯塔西婭·伊凡諾夫娜幻想嫁給一個莫斯科人。納斯佳②的娘家人都在唐波夫省的窮鄉僻壤裡,所以這位姑娘是個典型的農村美女:黑眉毛,藍眼睛,臉蛋緋紅緋紅的,拖著一條淡褐色的辮子。不知道是外婆還是老外婆在作孽,很可能是老外婆,只是納斯佳雖然長相美、外表樸素,但人卻很聰明,而且態度客氣,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女人的外貌變得非常精緻,有了內在的高尚氣質。

  【②即納斯塔西婭的小名。】

  如果一個鄉下姑娘和阿爾巴特大街上地道的莫斯科人結婚,那麼孩子出生以後,他們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就相互顛倒過來了。父親是個典型的黨的機關工作人員,可母親卻是一位英語教師。一個能讀莎士比亞原著的漂亮女人,她看丈夫如果不是居高臨下的話,那也是帶有幾分同情的。

  波裡斯的成長既不是依賴媽媽,也不是依靠爸爸,而是像許多城市男孩子一樣,是自行成長起來的。他中等個子,身體結實,一張俄羅斯人的面孔,活像他外祖父和外祖母。他一心一意迷戀體育、音樂、女人。他學習是為了擺脫別人的糾纏。波裡斯沒在任何方面取得過顯著的成績,只獲得過田徑和拳擊的三級運動員稱號。彈過吉他,先是彈奏那些年流行的奧庫夏娃的作品,後來是演奏維索茨斯基的作品。他喜歡喝酒,而且很能喝,知心的朋友他沒有,但一般的男朋女友卻多得不知其數。

  波裡斯中學畢業的時候,他父親已經在舊廣場上的黨中央委員會工作了。儘管彼得·伊凡諾維奇·加依只是一名普通的檢查員,凡是記得當年情況的人都知道,中央委員會裡一名最普通的工作人員,也是一位大人物。果戈理花園街上的房子,進行了改造,所有的套房都住滿了人。彼得·伊凡諾維奇不想去住新的建築,在原來的房子裡得到了一套經過改建的三居室。

  波裡斯的房間,在門口左邊,而父母親的房間在裡面,所以這小夥子獲得了一定的獨立性。他沒開後門,也沒作重大努力就進了一所大學的法律系,過起了普通的大學生生活:平時蹓蹓躂躂,考試時拼命地幹。他是相當不關心政治的,但與父親的交往,與父親同事們的交往,使這個小夥子產生了對政界的厭惡。他是個相當不蠢的現代青年,相當的厚顏無恥,自己的感情從不外露。他入過團,該投票就投票,該支持誰就支持誰,像他父親一樣,並不主動。直到二十歲那年,波裡斯才開始顯露出個性來。原來他是個非常出色的心理學家,喜愛權力與金錢。大家都知道,這兩種癖好,多數男人都有。造物主給了他出色的觀察力,善於理解他周圍的人,並且具有一種青年人罕見的品質。波裡斯敏銳地感到,所有的人都是不同的,每個弱者有強處,而公認的領袖也一定具有缺點。

  他常常一連數小時聽父親和同事們談話。這些党的「領導人」對小夥子的態度既嘲諷,又是庇護的。他們有時開玩笑說,你,波裡斯,好好聽著,學乖一點,別特別去鑽,我們並不喜歡聰明人。你掃盲班一畢業,我們把你要過來,你就會成為聰明人、強有力的人,你可能會得到權力。權力並不在頭頭手裡,頭頭只是一些人手中的玩具。真正的權力在中層人物手裡,那些人不驕傲,但關係很廣。波裡斯贊同地點頭,但心裡卻總要加上有錢人。你們的車子、別墅、特殊供應有一天總會收回去的,可巧妙地掙來的錢卻會留下來。

  請你們注意:波裡斯·加依是在八十年代初這麼議論的,當時誰也沒有聽說過戈爾巴喬夫,更沒聽說過改革,甚至聯想也不可能想到的。他本能地有著預感,以後很久,回頭想起來,生活中許多行為,而且是決定性的行為,他都無法解釋。

  大學畢業以後,父親的一位朋友邀他去中央委員會工作。許多人對去區黨委,更不用說去市黨委工作,都只是一種幻想而已,可波裡斯·加依對如此誘人的建議卻加以拒絕,說他還不行,所以留下來讀研究生。他當時就清楚地懂得法學碩士生本身只是一塊空招牌。加依想成為一個大人物的助手。而要當助手,父親的關係和學位則是有利可圖的結合。年輕的碩士生被安排在俄羅斯聯邦部長會議總務局工作。這是一個不大的職務,但很有油水可撈。波裡斯·加依不簽署分配物資的文件,但站在直接分發物資的窗口旁。在這裡他對人的理解、關心成了他無法估價的品質。他能從領物資的人中嗅出:誰站的地位低,但處在向上升起的升降機中,而誰雖然現在地位高,但他的梯子正在往下走。他開始編織有用的關係網,收取禮物,大發橫財了。領導很快就發現了這位年輕官員準確無誤的嗅覺,開始邀請波裡斯上他們的辦公室去,在那裡解決誰的請求應予批准,誰的應該緩批的問題。不久他們就給加依提供了一座不大的國家別墅,儘管按級別他是根本不可能有的。使大家大吃一驚的是,波裡斯居然拒絕接受,理由是他不應該享有這種特權,而且他不希望引起同事們的忌妒。於是他在一個很知名的地區弄到一塊地皮並被批准允許他自費修建一座別墅。兩年以後,恰好是波裡斯三十歲,別墅建成了。建築管理局在獲得緊俏物資方面有某些優惠,於是年輕的「主人」便想方設法弄到優惠,在那塊地皮上又修起了車庫和浴室。

  這點財產在今天並不會使任何人吃驚,很可能引起的只是嘲笑,但十年前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母親對兒子的活動持嘲笑態度,甚至是蔑視的,她開玩笑說波裡斯像他外祖父,成了積錢的人。她在外交部當翻譯,陪伴代表團,不僅離自己鄉下的根越來越遠,而且離俄羅斯也越來越遠,正在逐漸變成外國女人。波裡斯的父親已經年近六十,他擔心地想到退休金,把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

  改革還沒有開始,昨天還被當成刑事犯的人開始抬起頭來了,甚至浮到了表面。波裡斯的性格在此以前已經完全形成。特別重要的是他的教育程度高,人聰明,心平氣和,在同齡人當中,他的突出之處是不慌不忙,遇事思考。他不急於馬上切下一塊肥肉,因而不僅受到實業界人士的尊重,而且也受到老練的黨務工作者的尊敬,他們已經感到新時代的突然到來,心情煩躁,無法給自己找到位置。

  最後一個莫希幹人——安德羅波夫死了,不久登上寶座的是戈爾巴喬夫。改革開始了,但它以失敗而告終。鮑裡斯①在隨從們的簇擁下,登上了寶座。

  【①即現任俄羅斯總統葉裡欽。】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