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艾勒里·奎恩 > 美國槍之謎 | 上頁 下頁


  「懸了,」哈力沃爾嘀咕道,「真的懸了。今兒晚上最好躺倒不幹,丹努。天哪,我兜兒裡就算揣著護身符也不想碰那印第安駒子一下兒啦!」

  蘭塞摸到褲子後兜兒,掏出一瓶烈酒來,同情而憂傷地遞給布恩。

  本傑明·米勒黑紫色的臉頰抽搐了一下。他朝場子對面搭建的木頭檯子上望去;那上面有幾個穿工作服的城裡人正在一堆亂糟糟的特殊器材中忙活著。

  那些人顯然是拍電影的。三腳架、攝像機、錄音箱、電子器材以及許多大大小小的箱子堆了一檯子。木台就架設在表演場邊上離地十英尺高的地方:有人正鋪展開成卷的裹著橡膠皮的電纜,並把各種纜線連接到地板上一個龐大、複雜的機器上去。每台設備的側面板上都用白漆噴著幾個字母,顯然是某個有名氣的新聞紀錄片製作公司的名稱縮寫。

  一個穿深灰色衣裝的瘦小男人站在台下的地面上指揮著眾人的操作;那人有一副軍隊裡流行過的黑色大鬍子,修剪得精緻得體,梳理得紋絲不亂。他根本不費心瞥一眼場地對面這一夥奇裝異服的西部人。

  「長距離拍攝的設備都準備好啦,科比少校。」臺上一人叫道。

  台下的小個子又對著頭上正扣著一架耳機的傢伙叫道:「錄音設備調好了嗎,傑克?」

  「還湊合,」那人咕噥著,「場地效果就這樣,少校,聽聽這見鬼的回聲!」

  「儘量調好點吧。等觀眾席坐滿了人也許能好點兒……我要拍到盡可能多的活動,孩子們,錄到所有瘋狂的聲響。總部就是這麼交待的。」

  「好吧。」

  科比少校把他那賊亮的目光投向空曠的看臺和光禿禿的混凝土牆,點燃了一支煙捲……

  「到此為止,」埃勒裡·奎恩思索著朝天花板上噴著煙圈,「輪子還處在靜止狀態、接下來就看看輪子轉起來會怎麼樣吧!」

  第二章 馬背上的那個人

  奎恩家的總管非同尋常。一般來說,總管這個字眼含義廣闊得難以估量,在北歐剽竊高手們熱誠的努力下,我們才瞭解了這個西班牙詞匯較為準確的語義,並且在視覺範疇內建立起某種近乎完整、千篇一律的印象——帝王般高貴的神情、莊重得體的儀態以及——這一點高於一切——不遺餘力地追求炫耀。而一位真正的總管(當然,最初承受尊嚴上無情磨礪的幾年不算在內)必須具備的是:形體富態、言行適度、沉穩而且詼諧;兩眼須能射出皇室成員那種盛氣淩人的目光;行走的速度必須能適應從教皇儀仗隊的緩慢搖曳到美國軍港士兵的凱旋狂奔之間的變化。再有就是,他必須擁有密西西比賭徒似的圓滑與無賴、巴黎商人討價還價的本能以及對主人狗一樣的忠實。

  除了忠實這一點,奎恩家的總管不具備有史以來管家陣營裡任何一位的種種特點。遠沒有人們想像的諸如高貴、威嚴以及假模假式的套路,他看上去倒更像這大都市貧民區的流浪兒。沒有肥胖的肚子,倒算是骨肉結實,身材輕健;腳板小巧,肢體纖細,形體像個舞蹈家;兩隻清澈的大眼睛皓月一般明亮;而他的舉止動作只能被形容為綠茵精靈般的輕巧活潑。

  至於年齡,巴勒姆①對這麼大的孩子作過浪漫的描述:「處於兒童與成人之間的階段,所謂的半大小子;仍然圓潤、稚嫩、靦腆、美妙的二八年華。」可惜了巴勒姆的文筆!這個十六歲的孩子既不圓潤也不稚嫩;相反,他像攝影機支架一樣細高,像青春期的卡修斯②一樣清瘦。

  【①巴勒姆:( 1788-1845 ),英國牧師和幽默作家。】
  【②卡修斯:古羅馬政績卓著的梟雄。】

  這就是迪居那——了不起的迪居那,埃勒裡·奎恩時常這樣稱呼他;奎恩家裡這個年輕的總管,很早就顯示出烹飪方面的天賦和對新穎菜肴的創造性才華,把奎恩父子料理得井井有條。他原本是個孤兒,艾勒里當時正上大學,獨居的奎恩警官把他領回了家,沒名沒姓的小傢伙一身黯黑,卻精詭靈透,無疑是承襲了吉普賽祖先的敏銳機巧,很快他就承擔起全部家務,終日手腳不停天意是不可捉摸的。假若沒有迪居那,奎恩父子就不會親涉一場謎局四伏的事件,至少他們眼下還聞所未聞。吉普賽血統的迪居那鬼使神差地撥弄了命運的模塊兒,把艾勒里的鼻子牽到了大競技場。要理解這種戲劇性的契機,我們有必要重溫一下少年人普遍的特點。

  十六歲的迪居那還是個稚氣未脫的小子。只是在奎恩父子的循循誘導下,他才漸漸把吉卜賽血液裡的野性盡力管制在內心的角落裡,日復一日地斯文起來,變得有規有矩——用世俗荒誕不經的說法,叫做「教養良好」。平日閑來無事,他就到俱樂部去打球,網球、手球、籃球,樣樣上手;看電影則是他更狂熱的愛好,縱傾囊而出也要陶醉其中。假如他能早生幾十年,他的饑渴有可能在狼吞虎嚥尼克·卡特①、霍雷肖·阿爾傑②以及阿爾策勒③等人精彩的歷險故事中獲得莫大的滿足。身世既如此,他便從現世中尋找可崇拜的神靈——那就是銀幕上的英雄,尤其是那些捆著綁腿、帶著寬邊帽、騎馬挎槍、掄著韁繩的遊俠,那才叫「一策千里,大俠氣概」!

  【①尼克·卡特:十九世紀初所著小說中的人物,其後許多作家所引用。美國曾出版千冊為系列的尼克·卡特叢書。】
  【②霍雷肖·阿爾傑:(1832-1899)十九世紀末美國最受歡迎的小說家,終身致力於少年文學的創作。】
  【③阿爾策勒:一般文獻無記載。】

  這就構成了某種必然的聯繫。當瘋狂比爾·格蘭特騎術團的新聞代理人在紐約各大報上登出西部馬術表演的消息並且用套紅印刷大肆渲染該團的歷史、背景、宗旨、目的、特長、神功以及組團明星的情況並竭盡誇張地做出廣告的時候,迪居那想像著馬戲團的大帳支到城裡來的情形和看臺上觀眾如醉如狂的場面——掀翻帳篷的高聲尖叫、嗑花生的脆響、孩子們驚異狂喜的眼神……頓時他興奮得難以自製。從看到廣告的那一刻起,迪居那烏黑的眼睛燃起火焰,盯著馬術表演開幕的日程。奎恩父子明白:這孩子是消停不了啦,他一定要親眼目睹這場神奇的盛事,還有(他整日掛在嘴邊的)大英雄巴克·霍恩;他一定要見識一下身為大活人的牛仔;他一定要看到「野馬騰蹄」;他一定要瞧瞧明星……總之,他一定要用自己的雙眼看到與之相關的一切。

  於是,理查德·奎恩——這個曾率領凶案組輾轉於無數險境的奎恩警官,像個溫情的老祖父那樣,給與之僅有一面之交的托尼·馬斯撥通了電話,托他預定了馬術表演開幕式的票;而且,迪居那暫不知曉的是,奎恩父子將伴他同去,坐在大競技場馬斯的私人包廂裡一起度過那萬眾歡騰的夜晚。

  只想約束一下迪居那浮躁的性子,奎恩父子忍耐了半天的纏磨——「早點兒走吧,求求你們啦!」結果,他們還是成了第一批進入馬斯包廂的客人。馬斯的包廂坐落在橢圓形運動場的東南拐角處。大競技場此刻已經半滿,稠密的人流還在從各通道湧入。奎恩父子靠在長毛絨蒙面的椅背上,而迪居那則把他尖尖的下巴抵在前面的扶欄上,幾乎要冒出煙來的眼睛忙著把場下每一點動靜都收入視野。中間地帶還有幾個工作人員在做最後的場地平整。科比少校那個攝影平臺上的人員也在忙著檢測器材。迪居那的兩眼已不夠用,根本注意不到那位偉大的托尼·馬斯進了他們的包廂——一簇新的禮帽頂在頭上,粗大的雪茄叼在牙縫裡。

  「很高興又見著你了,大偵探;哦,奎恩先生!」他坐了下來,小眼睛四下掃了一圈,似乎他覺得有必要隨時明察秋毫,「瞧,這回又要刺激一下百老匯了,啊哈?」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