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東野圭吾 > 大概是最後的招呼 | 上頁 下頁 | |
三〇 | |
|
|
另一方面,魅影不斷對克裡斯廷進行特訓,為取代當家花旦做準備。此處,我好奇的是,他們到底在哪裡特訓?我不相信是地下的藏身處。因為從《漢尼拔》一劇采排結束後,魅影與克裡斯廷相處的情形推測,她是當晚才知道鏡子的機關及地下的藏身處,甚至頭一回直視魅影的樣貌。 依我的推理,秘密特訓的地點是克裡斯廷父親長眠的墓園。魅影想必也是在那裡首度現身她面前,畢竟他是從十字架後方,以去世父親派來的「音樂天使」之姿登場。話雖如此,他並未讓克裡斯廷明確看到自己的身影。對克裡斯廷而言,墓園裡的特訓宛如在「夢中」。而且,正因她認為那是音樂天使,才會全心信賴他。 明明已是大人,卻開口閉口「爸爸、爸爸」的,克裡斯廷顯然有戀父情結。我認為,魅影可能是憑這個弱點抓住她的心。 但是,魅影怎會想到這種手法?此時,我腦海浮現魅影的告白:「連母親也對我厭惡到極點,叫我戴面具遮醜」。換句話說,最先讓他意識到自身醜陋的是母親,而教他戴面具遮掩的,也是母親。 是的,魅影的內心深處亦暗藏強烈的戀母情結。正因如此,他才能看出克裡斯廷的戀父情結。 思索至此,魅影為何會受克裡斯廷吸引,答案便顯而易見,多半是她讓魅影憶起母親。魅影難道不是想從她身上尋求沒能從母親那兒得到的東西嗎? 從某個角度來看,魅影其實沒有長大,才會在令人毛骨悚然的藏身處放置猴子玩具。留下這個玩具消失,代表他終於不再是依戀母親的孩子。 「臉」與面具 二〇〇二年劇團四季《歌劇魅影》京都公演簡介 我還是國、高中生時,偶像歌手頻繁地出現在熒光幕前。他/她們確實外貌出眾,歌唱實力卻不怎麼值得贊許。即使如此,唱出暢銷歌、獲得成功的他們,被問到將來想從事甚麼活動時,都是這麼回答的: 「我想挑戰演戲或音樂劇。」 那大概是我初次看到、聽到「音樂劇」一詞。不知何謂音樂劇的我,把音樂劇的程度和他們的歌唱實力及演技畫上等號,將音樂劇理解為「沒甚麼大不了的秀」。 日本人,尤其是日本男性,對觀賞舞臺劇感興趣的原本就很少。身為一般日本人的我,在二十好幾歲前也從未看過舞臺劇,一直對音樂劇懷抱錯誤的認識。 這樣的我會看起音樂劇,是有原因的。二十七歲時成為作家,寫幾部作品後,我便陷入瓶頸。主要是身為作家的背景太薄弱,只曉得學生和上班族的生活是怎麼回事,也難怪題材受限。有一天,我下定決心,往後甚麼事都要留意、甚麼事都要感到好奇,嚴禁推託沒興趣。 光說不練可不行,我打算以過去從不感興趣的事當創作題材,於是選擇古典芭蕾。我去採訪芭蕾舞團,向芭蕾大師請益,一聽說有公演,即使有些遠也去觀賞。一開始雖是硬逼自己,不久就漸漸研究出興趣。最後,我感興趣的對象便擴大到所有的舞臺藝術。 這時,《歌劇魅影》上演,是我一向沒好感的音樂劇。但是,既然禁止自己先入為主地討厭,加上對舞臺藝術產生興趣,我認為不能不看。究竟會看到怎樣的風貌呢?我懷著既期待又害怕的心情,前往位於日比穀的日生劇場。 在那裡,我遇見到一生難得幾回有的邂逅,《歌劇魅影》太棒了。我錯誤的認知,遭開演幾分鐘後造訪的衝擊(看過的人當然明白我指的是甚麼)一舉打碎,接著我便為驚喜淹沒。歌曲、戲劇、演出、音樂、美術,在在無可挑剔,真是一場完美的娛樂盛宴。 連續數日,我的亢奮依舊,非常想再看一次。於是我跑了好幾趟日生劇場,卻怎麼看都不厭倦,每到劇場一次,就想著下次。隨著公演地點更換,我也一路跟往大阪及名古屋。其實,幾年前我曾到加拿大,聽聞溫哥華正在上演《歌劇魅影》,便立刻去看。我也不記得至今到底看了多少次。 據作家赤川次郎先生說,音樂劇入門者的第一齣戲若是《歌劇魅影》,實在非常幸運。出色的音樂劇雖多,但就各方面均有可看之處的觀點而言,沒有其它作品可與《歌劇魅影》相比。繼《歌劇魅影》後,我也看各式音樂劇,並學會如何欣賞各部作品的優點,但仍忍不住思索,倘使接觸作品的順序不同,會有甚麼結果?我指的不是作品的優劣,《歌劇魅影》有一種魅力,無論是老戲迷還是入門者,都會為之著迷。 二〇〇一年,我前往仙台觀賞。聽說今後將增加在地方都市的公演,如此精采的娛樂只有大都市看得到未免太可惜,我真想為劇團四季英明的決定鼓掌。 二〇〇二年,《歌劇魅影》前進京都。得知這個消息,我在慶倖的同時,也覺得有些不甘。因為我是大阪人,京都是學生時代經常約會的地點。那時要是有上演《歌劇魅影》,就能安排十分帥氣又知性的約會。 當然,京都有數不盡的可看之處,且無一不是美不勝收,但這些美都建立在排除西洋文化的基礎上。而堪稱西洋文化代表的音樂劇來到此處,會擦出甚麼火花?我心底不禁有些期待。 讓我稍微提一提內容。這部作品如宣傳板所示,是關於「面具」的故事。但是,其中描繪的並非僅有魅影戴的面具。若說是傾注心血刻畫其它出場人物所戴的無形面具,也就是「臉」,亦不為過吧。 女主角私會魅影,學習歌唱。由於有一張不願示人的「臉」,才會產生悲劇。她的情人基於對魅影的憤怒,不得不撕下貴公子的「臉」。歌劇院的前任老闆明知魅影的存在,卻將劇場賣掉,及早脫身。新老闆對藝術的喜好不過是表面的「臉」,只要能賺錢,即便是八卦消息亦來者不拒。因自己受到怠慢輕視而狂怒的當家花旦、明知真相卻保持沉默的芭蕾舞教師,每個人都戴「臉」這張面具。 面具原就是用來隱藏臉的東西。戴上面具,沒人會認出我們的真實面貌,沒人會看穿我們真正的心聲。別知道不該知道的事,人才能活得踏實,第二幕一開頭的《化妝舞會》也唱出這樣的心情。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