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東野圭吾 > 大概是最後的招呼 | 上頁 下頁
二九


  為欺騙讀者,作者構思種種圈套,設下陷阱。讀者受騙上當時,雖懊惱得直跺腳,卻也大呼痛快。當然,作者並非每次都勝券在握,冷不防亦會被讀者看穿企圖,嘗到敗北滋味。作者想必會暗自發誓「下次一定要設計出更精采的騙局」,設陷阱的人與被陷害的人在此鬥智,可說是詐騙娛樂最大的魅力所在。

  然而,如今在日本,這一類的推理小說不停銳減。愈來愈多的作品,儘管具有解謎的構架,但稱為冒險小說、懸疑小說或恐怖小說更為恰當。事實上,是「謎」的種類逐漸有所不同。以人心之謎與社會結構之謎為焦點,不再著重誰是兇手與行兇手法的作家成為主流。

  單單「推理」小說的名稱已無法充分代表這些作品,於是最近有愈來愈多的人稱之為 mystery。以往將重心放在詐騙的作品,則被稱為本格推理小說或本格 mystery,歸進 mystery 的一種。

  我雖寫了「在日本」,但這類變化在歐美更早發生。《Sleuth/偵探》可說是此一過渡期的故事。

  主角安德烈·韋克是偵探小說家。如前所述,依時下的說法,應該叫本格推理作家,但由於劇中採用的是「偵探小說」一詞,故在此沿用。

  韋克相信偵探小說是「高尚的知性樂趣」,生活形態也與之配合。

  然而,時代潮流對他不利。人們的喜好轉變,漸漸看膩偵探小說。好比出場人物之一的米羅·汀鬥便說:

  「那個世界充斥著冷酷、階級的仇視,及無法期待有所交流的平面人物。(中略)所謂的偵探小說,是落伍又自以為是的人,因不肯面對人生而閱讀的三流娛樂。」

  連韋克本人也有偵探小說人心不再的自覺。正因如此,他才更堅持於知性遊戲,只盼有人能欣賞。他的這份執著,正是故事的重要支柱。

  第一次看這齣戲是二十多歲的時候。當時,我的創作仍以本格推理小說為主,每天都在思索佈局和塑造意外的兇手,所以非常能理解韋克對傳統偵探小說的堅持。

  看完戲,我寫了一則短篇。以英國為背景,描述曾是名偵探的老人,數十年後遇到一樁高明的懸疑案件,令他憶起過往。於是,跟不上現代犯罪潮流的老偵探,挺身奮起,試圖作最後一搏。

  小說題為《名偵探退場》。從主角的名字就知道這是看過《Sleuth/偵探》之後寫的,因為主角就叫作安東尼·韋克。顯而易見,是由安德烈·韋克與《Sleuth/偵探》的作者安東尼·雪佛合成的,我想試著以自己的方式緬懷傳統偵探小說。

  不過,儘管安德烈·韋克深愛的老式偵探小說逐漸式微,但詐騙的娛樂並未凋零。即使是日本,本格推理小說的世界仍在自己的道路上大步邁進。

  而《Sleuth/偵探》這出推理劇本身,也是一場美妙的詐騙娛樂。

  首度觀賞此劇,是在東京手套劇院。這座劇院是原原本本仿照英國正牌的手套劇院建成,扇形觀眾席包圍中央的舞臺,且坡度大得猶如研缽,構造很特殊。因此觀眾看戲時,是直接俯視舞臺的。簡單地說,就是能將演員瞧得一清二楚。

  戲迷應該能明白我何以要寫這些,因為「能將演員瞧得一清二楚」是觀賞此出推理劇的必要條件。凝神細看演員的一舉手、一投足,專注傾聽他們的每一字、每一句臺詞,便會驚訝於陷阱準備之周全。或者乾脆說,能夠享受上當的快感。

  還沒看過這齣戲的人,我就這麼預言吧:恐怕從你進入劇場的那一刻起,便已陷入巧妙的陷阱。

  針對《歌劇魅影》進行推理 劇團四季會報雜誌《La Harpe》一九九九年六月號

  推理作家是種不幸的生物,只要瞧見具故事性的東西,不光小說,連電視劇、電影、舞臺劇等,都不禁要針對其邏輯整合性檢討一番,無法克制。尤其遇到喜歡且觀賞近二十次的作品,這個毛病就會變本加厲。後果便是,忍不住對作品中未描述的細節進行推理,自行編故事。對音樂劇傑作《歌劇魅影》(The Phanton of the Opera)也是一樣,以下即為其中一部份。先聲明,我完全沒將卡斯頓·勒胡的原著考慮在內。

  我的第一個謎,就是「為何魅影會棲身於歌劇院」。根據芭蕾舞教師吉瑞夫人的證詞,在她小時候,巡迴到城內的雜技團中有個「像怪物不像人」的人物。勞爾子爵則以「畸形」形容,但從魅影「遭業火所焚」這句話,可推知他醜陋的容貌是後天形成的。而他的頭腦極其優秀,在建築與音樂方面頗富才能,似乎是該名人物逃離雜技團,成為魅影。

  但是,他在歌劇院地底的藏身處是怎麼來的?畢竟依那地方的規模,不可能單憑一人之力,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打造出。何況,歌劇院還有好幾個唯有他才曉得的機關,秘密通道便是其中之一。

  以此推想,可合理假設歌劇院就是他設計的。再怎麼說,他都會「為波斯王設計鏡子迷宮」。當然,歌劇院另有掛名的設計師,但我的推論是,魅影在背地裡操縱對方。若歌劇院在他逃離雜技團時已存在,事情或許是發生在歌劇院大幅整修之際。當然,那位掛名的設計師,及知曉秘密的工地負責人,都已遭他滅口。他們的遺體肯定長眠於地下的湖底。

  之後,魅影似乎連舞臺上演的歌劇都想親自操縱。從吉瑞夫人的證詞「一直支付魅影薪水」,可知他與前經理拉菲爾之間有私下交易。

  但是,拉菲爾為何不報警?關於這一點,顧慮一般人的眼光是合理的解釋。很顯然地,一旦魅影的事洩露出去,客人就不會再上歌劇院。

  話雖如此,團員們似乎隱約發覺有甚麼東西藏身於劇院。其中知道最多的,就是負責道具的布克與吉瑞夫人。尤其是吉瑞夫人,經理多半動不動就找她商量吧。由其後來的言行舉止推論,建議經理最好不要忤逆怪人的,很可能就是她。

  為這驚險的均衡狀態帶來微妙變化的,不用提,當然就是克裡斯廷·達耶的出現。

  魅影受到克裡斯廷吸引的理由容後再述,他無論如何都希望她成為歌劇院的當家花旦。然而,這一點拉菲爾卻沒有依從。應該是說,無法依從吧。當時卡洛塔已建立起鞏固的地位,即使拉菲爾身為經理,也無法突然將她從當家花旦的位置拉下。

  於是,魅影展開種種騷擾。卡洛塔大叫「這座歌劇院怪事不斷」,可以想見那些騷擾是相當明顯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