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東野圭吾 > 大概是最後的招呼 | 上頁 下頁
二三


  部份讀者接納了這樣的作品。然而,我卻不知道,儘管能讓他們驚奇,我的小說絲毫無法令他們感動。

  理所當然地,正因有不合理的矛盾,人類才會覺得有趣。只是,等我恍然大悟,已是出道好幾年後的事。

  此一轉機,源自我發現過去的人生充滿矛盾,而其中最大的矛盾,多半是討厭書的人竟成為作家這一點吧。

  少年時期的衝動 收錄于《成為推理作家之前【注:《成為推理作家之前》(全六冊)是一部合輯,邀請活躍在第一線的推理作家各選一部「最喜愛的其它作家的作品」與「最喜愛的自己的作品」,並說明理由。】 謎》(二〇〇四年二月文藝春秋出版)

  我幾乎不曾是哪位特定作家的書迷。該說是我容易膩,還是單純愛換口味?就算看到喜歡的書,也不太會去找同一作家的其它作品,總認定「一個作家不可能寫出那麼多本傑作」。當然,這是自己當上作家之前的事。以我現下的立場,反倒必須證明那根本是種錯誤觀念——儘管有人可能會問我要何年何月才能證明。

  然而,松元清張先生是少數讓抱持錯誤觀念的我持續閱讀的作家之一。雖是高中時代的事,但我記得當時河童 novels 文庫出版許多他的作品。

  在那之前沒看過幾本書的我,當然缺乏推理小說的相關知識,也未曾正確理解「社會派」一詞的意義。即使如此,藉由閱讀清張先生的作品,確實有窺見社會——尤其是社會黑暗面的感受。對不知人間疾苦的天真高中生而言,或許是種刺激。

  但清張作品不局限於社會派,亦有不少是描繪無法純粹以邏輯解釋的人性弱點。例如短篇《坡道之家》為經營舶來品店的平凡男子迷戀酒家女的故事,描寫男女愛憎的場面遠較命案部份驚悚,是上乘的懸疑之作。

  《坡道之家》收錄在短篇集《黑色畫集》裡,而我此次推薦的《越過天城》同樣選自這本書。無論時代背景還是作為故事舞臺的地點都很陌生,即使如此,頭一回讀時,我興奮得幾乎渾身發熱。為案件的真相吃驚是當然的,揭露真相的過程也讓我顫慄不已。不過,最撼動我心的,是無法解釋的少年的心理部份。

  少年為何採取那樣的行動?書中描述了他的動機,且十分具說服力。

  然而,身為讀者的我卻認為不止如此。我試著想像自己是那少年,遇到類似情況會怎麼做?得到的答案是,可能會採取相同的行動。為甚麼?

  連我自己都不明白,無法解釋。但是,我瞭解少年的心情。

  所謂的小說這樣便已足夠。做再多合情合理的解釋,也不見得就是出色的小說。

  拙作《小小的故意物語》亦是觸及青少年犯罪的作品。雖然在動機方面有所解釋,但因表達能力的欠缺,實在談不上描寫得淋漓盡致。別提淋漓盡致,做為一篇小說,非常不成熟,畢竟是我出道後的第一則短篇。

  不過,基於是描寫「少年時期無法解釋的衝動」,我選擇了這篇作品。

  移居東京的理由 《朝日新聞》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七日

  得到江戶川亂步獎如願出道時,我住在愛知縣,因為公司位於愛知縣刈谷市。我原本打算,若真能當上作家,就要回自小生長的大阪,所以為隨時都能實現這個願望高興不已。

  然而,決心辭掉工作時,回大阪的念頭已消失無蹤。話雖如此,我也完全不考慮留在當地。那時我住的是公司宿舍,辭職後必須搬走,既然如此,就沒有理由繼續待在愛知縣。

  決心到東京去,起因於看過我小說的人無心的一句話:「你的小說為甚麼都沒出現具體的地名?」

  我大概是回答「假如限定某一地方,不熟悉那個地方的讀者會覺得無趣」,但同時我也問自己:難道這輩子打算一直寫地點不明的小說嗎?

  要搬出地名,非得瞭解那片土地不可。然而,我熟悉的土地僅有大阪和愛知縣。以兩地為舞臺創作雖不是不行,只不過題材多少仍會受限吧,尤其是得讓出場人物講方言。

  讓出場人物說標準語——這便是我決定住東京、認識東京的最大理由。

  永久的住處 《朝日新聞》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當作家不受地方限制,不如到輕井澤或伊豆等空氣清新的所在買間房子,必要時再到東京來吧?」常有人對我這麼說。看來,在大自然圍繞的環境下悠閒生活是許多人的夢想。

  可惜我不屬￿這一類。其實,我也一度住在近山靠海、空氣清新水質佳的地方。

  結果卻不如預期,我完全無法徜徉在藍天、綠意與雄偉的景色中。並不是我討厭這樣的環境,剛搬家時,我曾為如此美好的地點而感動,但喜悅不持久。經過半年,我便漸漸膩了。看到庭院開花,也不再有任何感覺,只想到要澆水很麻煩。總之,就是不曉得怎麼和大自然相處。

  人多半會一直受限於生長環境帶給自己的意象。我出生的家位於大阪的老市區,狹小的土地上密密麻麻擠滿小商店和市區工廠,不見綠意也沒有泥土,但對我來說,那是個舒適自在的地方。

  現下,我住在東京的中心附近,與大自然完全無緣。因為是公寓,沒有庭院,到戶外做個深呼吸,竄進肺裡的都是車輛排放的廢氣。

  話雖如此,這裡卻是大阪老家之外,我住得最自在的地方。年邁的雙親聽聞此處雜亂無章,也說「這樣很好」,為我高興。

  理想的環境 《朝日新聞》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九日

  到東京之後,我不斷更換住所,以致被說是搬家成性。並不是我喜歡搬家,只是接二連三發生許多不得已的情況,但也因此達成我認識東京的目的。

  這麼一來,便常有人問「最適合工作的地點是哪裡」。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