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東野圭吾 > 大概是最後的招呼 | 上頁 下頁


  1976

  下筆超過一年半的《人面獅身像的積木》,在距離完成還非常遙遠的地方便停住。主要是時間不夠,畢竟得准備考大學,沒空閒也是當然的。原本打算進大學再繼續,不料,沒考上心目中的學校,成了重考生。當時,國立大學分為二期招生,共通第一次學力測驗制度尚未實施。第一志願沒考上,得知第二志願的某國立二期校落榜那天,圭吾賴在床上看清水一行先生的《動脈列島》。這部作品實在有趣,肯定能列入十大必讀書單,但由於身處這樣的狀況,因此也是一部有著苦澀回憶的作品。清水一行先生想必會說「與我何干」吧。

  之後,我到大阪肥後橋的一家補習班上課。這家補習班要考醫科的同學相當多,水平很高,只有圭吾一個人把平均分數拉低。但是,在那裡接觸到不曾遇見的中產階級人士,發生許多令人吃驚的事。某個朋友問:「你平常看書嗎?」我答:「會看松元清張先生等作家的推理小說。」豈料對方不僅連嘖好幾聲,還說「談到書當然是純文學啊!」。圭吾應了聲「喔」,其實連「純文學」這個字眼都不瞭解。要是知道的話,就能舉出松元清張先生得過芥川獎反駁。不過,圭吾都曾相信江戶川亂步先生是外國人了,當然不可能知道如此細節。

  1977

  進入大阪府立大學工學院電機工程學系。圭吾是在怎樣的前因後果下,基於甚麼理由進入這所大學的,詳情記載在《當時我們是一群傻蛋》中,此處就以「歷經一番苦難後」一筆帶過吧。

  因為喜歡社團活動,我加入西洋弓箭社。朋友不是選高爾夫球社,就是帆船社,現下細想,當初該仿效他們才對。高爾夫球打得好,出社會應酬用得上;會駕帆船,在女生之間較吃得開,至於西洋弓箭社——實在太小眾、太冷門。可是,圭吾之後是以描寫西洋弓箭的小說獲得江戶川亂步獎,到底選哪一個有利,依然令人舉棋不定。不,認真想想,《放學後》的社團活動不一定要是西洋弓箭社啊。當然,書裡的詭計使用了西洋弓箭,但要是進高爾夫球社,搞不好想得出高爾夫球的詭計,進帆船社則想得出帆船的,還是該選高爾夫球社或帆船社的。不不不,成為應酬高手還是比不上萬人迷,所以該選帆船社。不過,大阪府立大學帆船社恐怕不夠迷人,壞就壞在「大阪府立大學」太在地。哪個大學聽起來比較迷人?再怎麼說都是慶應大學吧!應該去上慶應大學的。

  想到這裡,又憶起沒考上慶應大學的事了。

  1978

  這是電影當道的一年,《星際大戰》(Star Wars)、《第三類接觸》(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等名留影史的作品相繼上映,很高興能躬逢其盛。圭吾早就放棄成為電影導演的夢想,但覺得劇作家應該還有希望,於是懷著期待學寫劇本,沒多久便遭遇挫折。期間,完成了中斷許久的《人面獅身像的積木》,硬逼朋友和女友看,招致惡評連連,所以也放棄成為小說家。應該說,我根本沒認真想當小說家,最後決定把青春全投注在西洋弓箭和聯誼上。

  1980

  以西洋弓箭社主將之姿進軍大學聯賽,不料排名墊底,分級賽也落敗,隊伍被降級,深深感受到自己欠缺領導能力。這場聯賽圭吾本人亦陷入瓶頸,或許要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夥子統合年紀差不多的人,原本就是不可能的事。辦得到的,應該就是真正的領導人才吧。此一經驗,之後運用于刻畫《單戀》的主角西脅哲朗複雜的心境。

  隨著聯賽結束,自西洋弓箭社引退,畢竟已到該考慮就職問題的時期。關於就職活動,照例在《當時我們是一群傻蛋》裡有詳細記載。取得內定後,只消修得畢業所需的學分即可,但圭吾的學分差不多足夠,便決定趁第一學期的期末考期間獨自前往東北旅行。旅途中在某處遭遇悲慘的經歷,短篇集《怪人們》中收錄的一則故事便是以此為靈感。

  1981

  進入日本電裝株式會社,現今已更名為株式會社電裝。這是豐田汽車的關係企業,並非子公司。相關情報是西洋弓箭社的朋友告訴我的,他姊夫曾在日本電裝工作。由於原本就想到汽車公司上班,覺得製造汽車零件的公司也不錯。進公司時,下了決心戒煙。因為預料要適應陌生的職場生活難免有壓力,煙量一定會增加,不如乾脆戒掉。

  第一個月是新進人員研習時期,每天都得上課,徹底戒煙真的很痛苦。研習一結束,隨即上生產線。那是在電子燃料噴射裝置,也就是所謂的EFI的生產工廠,從事電子噴射燃料零件的生產。各項作業中,最怕的是油造成的接觸性皮膚炎。程序上必須用到一種石油,一碰到皮膚,就會引起類似灼傷的皮膚炎。星期天到星期三手變得通紅,星期四到星期五紅色變咖啡色,星期六皮膚便會劈啪有聲地龜裂。我一回宿舍立刻擦軟膏,整只手幾乎塗到全白。還有另一種測量作業也很難熬,得從早到晚像機器般不斷重複相同的動作,簡直和卓別麟的電影《摩登時代》(Modern Times)描繪的一樣。為了讓作業程序快樂一點,圭吾把澤田研二先生的歌從舊到新依序唱過。然而,唱上幾十次要不膩也很難,所以偶爾會摻雜天地真理女士的歌,好比「我……在……網球場等……你……」之類的。此時靠過來的其它作業員,似乎以為這傢伙終於發瘋。

  經歷過生產線的磨練,圭吾分配到生產技術部。基於保密義務,不便透露工作內容,但坦白講,圭吾是個沒有用的員工,偶爾寫起研究報告,前輩便會取笑「喂,東野,別假裝工作了」。前輩大概只是開玩笑,卻一語中的。

  1982

  進公司第二年,實在很難說已得心應手,每天都在出錯。雖然任職研究部門,卻毫無成就。自忖不適合當上班族,猶豫著換工作,甚至考慮過藉函授的方式取得教師資格,但深思後就明白自己根本不想當老師。

  一日,在書店裡拿起亂步獎得獎作品《原子爐之蟹》,發現書後刊有亂步獎的評選及投稿方法,才曉得大家都是看了這個去投稿的。圭吾雖聽過亂步獎,卻完全不知如何投稿。《小說現代》之類的雜誌都會刊載相關訊息,但當時圭吾從不看文藝雜誌。

  好,得知投稿方式後,圭吾就一心一意想投稿。寫小說不花錢,也能邊上班邊寫。萬一得獎,少不了有大筆版稅入袋。當上小說家就可以回大阪,或許還買得起房子。總之,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沒理由不當小說家——所以,圭吾到文具店買五百五十張 KOKUYO 牌稿紙(這是亂步獎規定的字數上限),第二天便不知死活地動筆。心中並無醞釀已久的靈感,想到甚麼就寫甚麼,故事開始不久就發生命案,但一直沒決定兇手是誰,詭計當然也付之闕如,不過圭吾還是持續寫下去。劇情一走進死胡同隨即安排案件,設法打通關。到了後半,死胡同愈積愈多,人也愈殺愈多。雖然每天數張數,卻很難達到低標三百五十張。此時,目標已不是得亂步獎,而是設法把小說完稿,我深切感受到創作的困難。儘管如此,到十二月總算突破三百五十張。這令人高興,也令人煩惱,因為到最後關頭仍難以決定該讓誰當兇手。投稿截止日期是一月底,圭吾邊煩惱著不知如何是好,邊迎接跨年的鐘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