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尼爾森·德米勒 > 小城風雲 | 上頁 下頁 | |
一七 | |
|
|
他發現馬路上車輛稀少,人行道上冷冷清清,半數商店都在歇業。開門營業的是些減價服裝店、教堂辦的廉價商店、錄像中心以及其他的低檔商業機構。他想起安妮曾在幾封信中提到她在經營一家縣醫院開的廉價舊貨店,地點就在市中心,可他卻沒看到這家店。 城裡的三大建築也關了門——電影院、老飯店和卡特百貨商店。倒閉的還有兩家五金店、半打左右的雜貨店、三家兼售蘇打礦泉水的糖果店和鮑勃運動器材商店,在這些地方基思曾經花費了他一半的時光和他大部分的錢。 有幾家老字號尚在:格羅夫藥房、米勒餐館以及兩家小酒館——約翰屋和那個具有歷史意義的老驛站,無疑是由於縣議會裡眾多議員的努力,這些老字號才不至於倒閉。 斯潘塞城確實不再是基思兒時記憶中的模樣了。它過去曾經是他小小世界的中心;在他眼中,它是名副其實的斯潘塞縣的生活和商業中心,隨著五十年代的經濟繁榮和人口激增而生機勃勃。毫無疑問,電影院、糖果店和運動器材商店成了孩子們流連忘返的好去處。 然而,甚至在當時,給美國城市帶來蕭條的社會和經濟因素已初露端倪,不過,他當時並不知道這一點;在他看來,斯潘塞城的市區是世界上最好、最大的地方,到處有朋友,到處有娛樂。他心想:「當年送我們出征的那個美國已不復存在,不能歡迎我們回家了。」 基思覺得,一個對美國小城鎮心中湧動著溫柔眷戀的人不一定要出生在小城鎮。這曾經是個理想,現在在某種程度上仍然是個理想,即便僅僅是抽象的和感情上的東西。然而,撇開思鄉情緒不談,小城鎮在美國發展史上佔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就是在全國數以千計的被無數農場包圍著的小城鎮裡,美國思想和美國文化形成了,鞏固、發達了,養育了一個民族。但他想,現在美國的這些根快要死了,卻無人注意,因為大樹看上去還是如此雄偉。 他接近了小城的市中心,看到有一幢建築物還未改變:縣政府大樓廣場對面那座引人注目的警察局大樓。大樓外面停著幾輛警車,有幾名警官站在那兒跟一個人說話;這個人基思憑直覺就知道是巴克斯特警長。他同時也看到了與警察局相隔只有幾幢房子的那家縣醫院開的廉價舊貨店。 基思駕車圍著這座龐大的縣政府大樓兜了一圈,它矗立在占地數英畝的公共廣場上。司法、行政、刑事機關以及眾多的官僚機構在「美國世紀」之末還在不斷膨脹,甚至在斯潘塞縣也是如此。這幢縣政府大樓曾一度被認為是愚蠢的建築,是一種開支的浪費,但大樓建造者卻是很有眼力的,他們一定預見到了將來繼承這個國家的是個什麼樣的社會。 除了法院之外,在這幢大樓辦公的還有檢察院、福利部、法律圖書館、測量局、州農業廳、選舉委員會,以及十餘個其他政府機構,這幢統轄一切的縣政府大樓有一個十六層的鐘塔;它高聳空中,嚴厲地俯瞰著它下面那個腐朽的小城。 縣政府大樓周圍的廣場公園裡有不少人:騎自行車的孩子、手推嬰兒車的婦女、散步者、坐在凳子上的老人、出來小憩的政府雇員以及失業者。有一刻,基思想像時光又回到了一九六三年的夏天,也就是他與安妮·普倫蒂斯初次相遇的那個夏天,想像過去的三十年沒有發生,或者更好一點,發生了完全不同的事。 他圍著縣政府大樓繞了一周,又返回中央大街,繼續向街西頭開去,那兒坐落著很有氣派的老房子。這條街曾經是一條主要的居民街,但現在已經衰落了;大房子都改成了寄宿宿舍、簡陋的日間托兒所、幾間租金低廉的寫字樓以及有希望付清抵押貸款和稅金的工藝品商店。 中央大街在標著「城界」的地方由兩車道變寬為四車道,成了通往印第安那州邊界的高速公路。但基思發現,這裡不再有鄉村氣息,卻成了一個由超級市場、方便小商店、減價商店和加油站組成的商業帶,人們能看到巨大的塑料廣告牌矗立在高高的支架上:溫迪快餐、麥當勞漢堡包大王、肯德基炸雞、羅伊·羅傑斯糕點、多米諾比薩餅、友好美食以及其他美味快餐,一個接著一個,一直通往印第安那州,說不定還一直通往加利福尼亞——美國真正的中央大街呢。 不管怎麼說,正是這些東西毀了城鎮的鬧市區;或者是城鎮的鬧市區毀了自己,因為它缺乏遠見,徹底切斷和誤解了自己的過去。在一個完美的小城鎮裡,如他在新英格蘭地區看到的那些小城鎮,過去和現在是合二而一的,將來則是謹慎地建立在時間的現實基礎上。 但基思想,如果他當初留下來,目睹這些變化逐漸發生,而不是一下子體驗每隔五年的變化,他不至於如此懷舊,也不會由於小城的外貌變形而感到如此吃驚。 因為斯潘塞城市中心沒有一家食品雜貨店,基思只得放棄去那兒購物,把車開進了一家大型超市的停車場。 他在超市門口找了一輛購物手推車,推著它走了進去。貨架之間的過道很寬,超市內裝有空調,而且乾乾淨淨,商品跟華盛頓的大多相同。儘管他想念埃哈特先生亂糟糟的雜貨鋪,但現代化的超級市場確實是美國對西方文明所做的最傑出的貢獻。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基思在喬治城購物的那條街不像斯潘塞城的市區,卻更像斯潘塞城的郊區。在那裡,基思偶爾出去購物,從一個專賣店走到另一個專賣店。超級市場的概念對他來說有些陌生,卻是能立即接受的。他推著購物車在貨架之間的過道上來來去去,需要什麼取什麼,同家庭主婦和老顧客們投來的目光相遇,笑笑,說聲「對不起」;選購商品時他並沒有比較價格。 他驚奇地發現有那麼多人他都不認識,同時回憶起昔日的情景,那時他會同市區裡一半的人打招呼。然而,現在他偶爾才發現一張熟悉的面孔。有些人似乎認出他來,但可能記不清他的模樣,或者想不起他的姓名。他看到不下十幾個過去認識的與他同齡的女人,還看到一個曾經同他一起玩過橄欖球的男人。但由於自己幾乎是從天而降,他沒有停下來做自我介紹的心理準備。 他沒有遇上任何一個從前的好友;即使遇上,他也會覺得有點尷尬,因為他並未同他們中間任何一位保持聯繫,也沒參加過一次老同學聚會。除了他自己的家庭,他同斯潘塞城裡唯一保持聯繫的人就是安妮。 他看到她從超市的一角轉彎過去,於是推快手中的購物車,接著放掉小車追上她,但那不是她,實際上根本不像她。他意識到自己是在做一場小小的白日夢。 他回到購物車旁,沒等選完商品就付錢出來,捧著幾袋食品走到他的汽車邊。 一輛斯潘塞城的警車擋住了他汽車的退路,裡面還坐著兩名警官。他把東西放進他的車內,走到警車的司機旁。「對不起,請讓個道。」 開車的那個警察盯著他看了好一會兒,然後轉身對他的搭檔說:「我以為所有的流動工人現在都已經走了呢。」他們倆都笑了。 基思心想,在這種場合,一般的美國公民——上帝保佑他們——都會叫警察滾開。可基思不是一般的美國人,他在那種極權國家待過很長時間,有足夠的經驗看出眼前發生的事是一種故意的挑釁,在索馬裡、海地,或者在他去過的十幾個其他這樣的國家,接下來將發生的事便是一個公民死于自己的不明智的言行。在前蘇聯帝國,他們極少在街頭槍殺你,而是逮捕你。此刻,如果基思不讓步,事態也會發展到這一步。他說:「等你們兩位辦完了事再讓道吧。」 他鑽進了自己的汽車,掛了倒擋,車尾的倒車燈亮了,他在車裡坐等。大約過了五分鐘,許多來超市的顧客從這兒經過,注意到這個情況,其中有幾位對兩個警察說,他們的警車擋了這位先生的道。實際上,這個情景越來越引人注意,兩名警察認為是到了該走的時候了。 基思退出停車場,將車駛上了高速公路。他本可以順著鄉村公路一直開回家,但卻又往回開進城裡,生怕那些蓋世太保再來找碴。他一路上都在通過後視鏡留意車後是否有尾巴。 對一個有一輛滑稽的小車和外州車牌的人來說,這樣的法西斯行為並不是一個偶然事件。再說斯潘塞城也不是那種落後的南方小鎮,那兒的警察有時會對陌生人態度粗暴。這裡是一個宜人的、文明的、友善的中西部小城,外鄉人通常會受到禮遇。由此看來,這次事件是有預謀的,你不必當過情報局官員就能分析出是誰策劃的。 於是,基思心中的問題至少有一個得到了解答:巴克斯特警長已經知道他回到了斯潘塞城。然而,巴克斯特太太是否也知道呢? 他曾經推想過克利夫·巴克斯特在聽到妻子的舊情人回到小城時的反應。大城市裡到處都有人們的舊情人,這種事通常不是個問題。甚至在這個斯潘塞城,無疑也有許多結了婚的男男女女婚前同別人有過性關係,而且現在依舊同住在一個城裡。這次的問題出在克利夫·巴克斯特這方面;如果基思猜得不錯,他缺乏某種老練和機敏處事的能力。 安妮在她的任何一封信裡都沒說過他一句壞話,哪怕在字裡行間也沒有。但從基思所記得的克利夫·巴克斯特的為人和這些年從他家人那兒聽到的消息來看,事情要比沒說出來的嚴重得多。 基思從來沒打聽過關於克利夫·巴克斯特的事,但他的母親——上帝保佑她——在信中總是提到一兩句關於巴克斯特兩口子的話。這些話並不過分隱晦,而更多的是類似這樣的話:「我真不懂這個女人看中他什麼。」或者更直截了當地說:「我前幾天在街上碰到安妮·巴克斯特,她問你好。她看上去還像個年輕姑娘。」 他母親原來就一直喜歡安妮,總想讓她傻乎乎的兒子娶這位姑娘。在他母親那個時代,求婚便是結婚的前奏;如果一個求婚男子把一位姑娘在無人監護的情況下帶出去野餐而損害了她的名譽,卻又不正式娶她,那麼他真的會因為不履行諾言而被起訴。基思笑了,這個世界變化多大呀。 他父親是一個寡言少語的人,卻對現任警長大加抨擊,但他的話僅限於公眾事務的範疇。不論是性、愛、婚姻,還是安妮的名字,都從未出過他的口。但他的感覺基本上同他妻子是一樣的——這孩子把一樁美好姻緣搞吹了。 然而,他們不能理解六十年代末的這個世界;對壓力和紊亂的感受,年老一代不如年輕一代那麼深。的確,這個國家變瘋了。在這種瘋狂之中,基思和安妮迷失了方向,繼而又失去了對方。 在他父母離開故鄉以後的這五年裡,他不再聽到關於斯潘塞城或巴克斯特警長的消息,也不再聽到關於安妮身著花馬甲裙走過縣政府廣場時是多麼漂亮的消息了。 這倒也好,因為她母親雖是善意,卻給他帶來了許多痛苦。 基思駕車緩緩通過市區,然後掉頭向南,開上粟子街,越過鐵路,穿過小城的貧民區,經過貨棧和工廠區,最後出城進入開闊的鄉村。 他又看了看後視鏡,後面沒有警車跟著。 他不知道克利夫·巴克斯特警長還要搞什麼鬼把戲,但那沒關係,只要他們倆的行為都不越出法律的範圍。基思不在乎小小的騷擾;實際上,他反而因此而老練起來。在前蘇聯和東歐集團,受到騷擾是一種最高的褒獎,那說明你活兒幹得不錯,對方在慢慢表達他們的不快。 克利夫·巴克斯特如果沉住氣,暫時按兵不動,那倒顯得更聰明一些。 不過,基思懷疑,巴克斯特並沒有那份耐心,也不懂計謀。他無疑是狡猾和危險的,但正如極權國家的警察,他太習慣於立刻得到滿足了。 基思站在巴克斯特的立場上想了一下。這個人一方面想把基思·蘭德裡立刻趕出城去,可他狡猾的另一面又想挑起一個事端,藉以逮捕對方或者讓對方吃子彈。 基思明白,歸根結蒂,這個小城無法同時容納基思和巴克斯特這兩個人;如果基思留下來,有人可能就會受到傷害。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