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朱自清傳 | 上頁 下頁 |
五二 |
|
友人潘伯恩目睹他住在陋室裡過著困窘的生活,心中不忍,懷有不平,特賦詩兩首: 縮手危邦涕淚痕,起看八表亦同昏。 細思文字真何用,終有人知未報恩。 至竟書生道固殊,杜陵強項是前驅。 報恩豈必皆同軌,要令人間見餓夫。 潘伯恩安徽懷甯人,文學造詣很深,常和朱自清等唱酬。 朱自清看了他的詩卻坦然處之,次韻奉和兩首: 夢痕黯澹雜煙痕,一片江山眼未昏。 慚愧書生徒索米,雕鑱文字說冤恩。 今世書生土不殊,雞棲獨乘日馳驅。 問津未識誰沮溺,登壟爭看賤丈夫。 成都位於四川盆地北部,是我國西南的古城,早在3000多年前就成為蜀國古都。朱自清常把它和北平比較,覺得兩者妙處就在像而不像。他很欣賞易君左描寫成都的一首小詩: 細雨成都路,微塵護落花。 據門撐古木,繞屋噪棲鴉。 入暮旋收市,淩晨即品茶。 承平風味足,楚客獨興嗟。 他感到這首詩多少能夠體現這座古城的一點風情,那就是「它抓住了成都的閑味」。北平也「閑」,但成都的「閑」是它獨有的,「像而不像,非細辨不知」。 成都烏鴉多,特別是在暮色初合之時,僻靜的住區,都能夠清楚地聽到它那悲涼的叫聲。朱自清喜歡成都的毛毛雨,那兒花多,幾乎家家都養,雨鎊鎊的春天正是養花的天氣。那時節真是「天街小雨潤如酥」,路相當好,有點滑滑的,但卻不致於「行不得也哥哥」。緩緩地走著,呼吸著新鮮而潤澤的空氣,叫人「閑」到心裡、骨頭裡。若是在庭院中踱著,時而看見一些落花,靜靜地飄在微塵裡,貼在軟地上,那更「閑」得沒有影兒。 成都舊宅門前多栽有一株粗而且大的泡桐樹或黃桷樹,往往讓人只見樹,不見屋,更不見門洞兒,這些樹戇粗偃蹇,老氣橫秋,在北平是看不到的。北平的春天短而多風塵,人家門前也有樹,可是成行的多,獨踞的少,北平的「閑」又是一副格局。對成都那種「入暮旋收市,淩晨即品茶」的「承平風味」,朱自清頗有感慨,常想「這種『承平風味』戰後還能承下去不能呢?在工業化的新中國裡,成都這座大城該不能老是這麼閑著罷」。成都的生活雖是困苦枯燥,但也有舒心暢意之時。 11月14日,陳竹隱生下一個女孩子,小生命給家庭帶來一點樂趣。18日清晨,朱自清正為家務瑣事忙亂著,忽聽有人叩響報恩寺院落的柴門,開門一望,不禁驚喜非常:原來是葉聖陶。抗戰期間,葉聖陶原在武漢大學中文系任教,1940年5月,被四川省教育科學館聘為該館專門委員,負責審查小學國文教材。7月間,他隻身來到成都。朱自清看到葉聖陶十分高興,連忙準備菜肴招待,並讓葉聖陶看自己剛寫的《經典常談》稿子。老友重晤,真有說不盡的話,敘不完的情。葉聖陶對朱自清的,經典常談》很讚賞,當這本專著於1946年5月由文光書店出版時,地即撰文予以推薦。數十年後,他又為這本書的重印寫了個「序」』,饒有興味地說明了這本著作的成就:「朱先生所說的經典,指的是我國文化遺產中用文字記下來的東西。假如把準備接觸這些文化遺產的人比做參觀岩洞的遊客,他就是給他們當個嚮導,先在洞外講說一番,讓他們心中有個數,不至於進了洞去感到迷糊。他真是個好響導,自己在黑裡摸熟了,知道岩洞的成因和演變,自而能夠按實際講說,決不說這兒是雙龍搶珠,那兒是八仙過海,是某高士某仙人塑造的。求真而並非獵奇的遊客,自然歡迎這樣的好嚮導」。 1941年1月31日,葉聖陶將家眷從樂山接到成都。2月4日,住進新西門外羅家碾王家岡,朱自清聞訊特地從東門外趕來慶賀。從此兩人經常互訪,或閒談,或小飲,或漫遊,過從甚密。4月26日,同登望江樓,憑欄遠眺山巒春色,數煙霧中白帆點點,看流水滔滔東逝。葉聖陶即興填了一闕《採桑子》: 廿年幾得清遊共,尊酒江樓?尊酒江樓,淡白疏煙春似秋。 無心人意愈難問,我欲言愁。我欲言愁,懷抱徒傷還是休。 又同去憑弔了薛濤井。更多的時候,兩人對坐桌旁研討學問,乃合作編撰了《精讀指導舉隅》和《略讀指導舉隅》,這是教育科學館館長郭子傑委託他們編的。兩本書都是專供中學國文教師參考用的,各篇的「指導大概」均扼要說明選文的體制、主旨,作者意念發展的線索,取材的範圍、手法、筆調,以及構成本文特殊筆調的因素,並闡明各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指出在文章理法上有關係的章、節、句,注釋較難懂的字、句、詞。還論述了作者的思想,創作背景,論辯的對象等等。同時也指摘和訂正選文中錯誤的地方,有時也和其他文章進行比較,以助說明。兩書比一般教本詳明確切,對當時中學語文教師有很大幫助。《精讀》選文六篇,計記敘文一篇,短篇小說一篇,抒情文一篇,說明文一篇,議論文兩篇;《略讀》選了七部書,計經籍一種,名著節本一種,詩歌選本一種,專集兩種,小說兩種。分別於1942年和1943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深受廣大讀者歡迎。 在成都,朱自清常和葉聖陶賦詩唱和,互訴衷腸。在五古《近懷示聖陶》中,他深情綿邈地寫道: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