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朱自清傳 | 上頁 下頁 |
三 |
|
朱自華是朱家的長子長孫,在封建家庭裡,他肩負著傳宗接代的重任,因此當他還不滿11歲的時候,長輩們便為他張羅親事了。很快就說上了,是曾祖母的娘家人,在蘇北一個小縣份,叫做「花園莊」的鄉下,姑娘比自華還大四歲,個兒高,裹小腳。那時他還小,根本不理會這事兒,印象最深的倒是每年那邊鄉下有人來,藍布短打扮,銜著煙管,帶來的小麥粉和白薯幹很好吃。大約在他12歲時,姑娘害癆病死了,因此母親又為他的親事著急,她托常來做衣服的裁縫做媒,為的是裁縫走的人家多。不久,裁縫物色了一個錢家的姑娘。錢家有兩位小姐,一位是姨太太生的,給自華說的是正太太的大小姊。接下來便是相親,一天,母親給自華穿上棗寧綢袍子,黑寧綢馬褂,戴上紅帽結兒的黑緞瓜皮小帽,千叮嚀萬囑咐要他留心些。裁縫把小自華帶到一個茶館裡,那裡早有一位30多歲的先生等著,先生方面大耳,穿著布袍馬褂,為人很慈祥,他不住地打量著自華,看得很仔細,並問他念了些什麼書。他對孩子的長相很滿意,認為「人中」長,不是短壽的樣子,就是看他走路,怕腳上有點毛病。但不管怎樣,總算讓人家相中了。那麼,對方姑娘是什麼樣子呢?母親不大放心,便派親信老媽子去看,回來報告說,大小姐比自華大得多,很胖,坐下去滿滿一圈椅,二小姐倒是苗條的,母親聽後不太樂意,以為胖了不能生育,有意和二小姐結親,誰知裁縫一傳話,對方生了氣,不答應,事情就這樣吹了。母親只得重新羅致,隔了一年,她在一次打牌時,遇見一位太太,她有個女兒和自華同年,跳跳蹦蹦的很是聰明伶俐,於是派人去探口氣,對方也是做小官的,門當戶對,很樂意做這門子親。事情進行得頗為順利,不料半途卻出了岔子,原來本家叔祖母家的一個老媽子熟悉這家內情,說這小姐不是親生而是抱來的,母親一聽心又冷了。轉眼間,又過了一年,朱小坡得了傷寒病,請揚州名醫武威三診治。有一天,母親從醫生的轎夫口中,打聽到武家有一位小姐和自己兒子同庚,於是和朱小坡商量,並托舅舅探問武醫生的意思,對方一口便答允了。朱自華的樣子武醫生見過了,武家小姐長得怎麼樣?母親還是老規矩,派老媽子去相看,回來報告說不壞,就腳大些。母親讓人傳話去,讓小姐裹上點兒腳。其實,老媽子去相親時,武家讓自己的女兒躲開了,她看到的是另一個姑娘。 朱自華的婚姻命運就這樣地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操縱下確定了。這時他才14歲。 揚州這個古城與朱自華的關係是太密切了,他的人生途程是從這個站頭出發的,他生命史上的第一頁是在這兒寫下的。他的祖籍在紹興,但這個城市對他是太陌生了,只不過小時跟母親回去過兩回,每次只住一天,家裡除了母親外,沒有一個人會說紹興話。他是在揚州長大的,在這兒受教育,在這兒定終身,他的祖塋也在這兒,因此他儘管對揚州某些方面有點「討厭」,但在感情上,對它卻是「漸漸親熱起來了」。在《我是揚州人》一文中,他滿懷深情地說:「童年的記憶最單純最真切,影響最深最久;種種悲歡離合,回想起來最有意思」。他終於公開宣稱:在那兒度過童年,就算那兒是故鄉。何況我們的家又是「生於斯,死於斯,歌哭於斯」呢?所以揚州好也罷,歹也罷,我總算是揚州人的。 但是,這個「揚州人」,從兩淮中學畢業後,「就不常在揚州了」。他迎著時代的風雨,踏上了新的途程。 【二、北京風雨】 1916年夏天,朱自華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北大乃全國著名學府,各地學子均以考取這所名牌大學為光榮,現在朱自華一躍而登龍門,自然博得許多人的欽慕,全家喜悅自不待言。為準備上學,全家忙亂了一陣子,於8月間,朱自華遂辭別祖母和父母親,懷著剪不斷理還亂的心情,揮手向生活了多年的美麗揚州告別。 車聲隆隆,汽笛長鳴,飛馳的列車載著青年朱自華,奔向人生新的途徑。他年輕的生命之船,揚起高高的風帆,沖進廣闊多彩的生活海洋。 這時正是新文化運動春潮在神州大地洶湧奔突時刻。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1916年9月改名《新青年》),主張「科學與人權並重」,提出要擁護「德先生」和「賽先生」的口號,高揚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向封建文化和封建道德發起猛烈的進攻。它猶如一聲滾動陰霾長空的春雷,給死氣沉沉的黑暗王國以巨大的震動。一片紅磚綠瓦莊嚴肅穆的北京,本是封建軍閥盤踞的老巢,帝國主義者縱橫捭闔的場所,但也是新思想人物薈萃的地方,而北京大學正是精英雲集之處。北京大學創立于1898年,原名京師大學堂,系維新變法運動的產物。變法運動失敗後,這所大學堂被保存下來,實際上卻是繼承著封建文化的傳統,入學者多為出身科班的京官,官僚習氣十分嚴重,學校設備也極簡陋。辛亥革命後,改名為北京大學,嚴複被任命為第一任校長,後又歷經數人,雖有些須改良,但面貌變化不大。朱自華進入這所大學之日,恰是蔡元培接任校長之時,蔡元培思想開明,學識淵博,是中國近代著名的自由主義教育家,參加過辛亥革命,曾兩度留學歐洲考察教育。他一接任北大校長,便決心除舊佈新,大刀闊斧地改革遺留的封建教育體制,掃除陳腐習氣,要以西方資本主義大學為模式,創立一個具有「學術思想自由」的最高學府。他採取「兼容並包」的方針,千方百計羅致學有專長的學者和具有先進思想作風的新派人物。他在翻閱了別人送給他的十餘本《新青年》後,大為讚賞,這時陳獨秀正好住在前門一家旅館裡,蔡元培立即驅車前去拜訪,聘請他出任北大文科學長,主管文學、哲學、歷史等系。胡適於1917年7月回國,9月即被聘為教授,講授英文學、英文修辭學及中國古代哲學三門課。接著,李大釗也被聘為圖書館主任,並兼歷史經濟系教授。 陳獨秀就任文科學長後,即將《新青年》編輯部從上海遷至北京,使刊物更好地發揮團結新文化戰士共同作戰的陣地的作用。就在這個時期,文學革命運動的號角奏響了,《新青年》第三卷第五期發表了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提出了「八不主義」的主張,要求文學要有「高遠思想」和「真摯之感情」。第六期發表了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明確提出了「三大主義」主張,要打倒貴族文學,古典文學和山林文學,建設國民文學、寫實文學和社會文學。號召青年學子與「十八妖魔宣戰」,中國現代文學史的帷幕就這樣拉開了。 新的環境,新的氣氛,新的人物,新的思潮,開啟了朱自華的心靈。他聽到了聞所未聞的言論,看到了見所未見的事物,他像在沙漠中饑渴已久的人,貪婪地吸吮著新文化知識的甘泉。北大圖書館設在馬神廟公主樓,自華整天泡在裡面,翻閱著新刊物和新書籍,眼界為之大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