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曾憲梓傳 | 上頁 下頁 |
六八 |
|
面對這樣的情況,楊蔭盛十分著急,但曾憲梓卻總能夠沉著應付,總是能夠在最緊要的關頭,絞盡腦汁、想方設法將資金的使用率用到最荊有一次,資金真的周轉不過來了,盤穀銀行催還款項已經到了最後的期限,雖然只有幾萬元錢,但公司確實已經無能為力了。 最後,還是曾憲梓出面希望銀行作一些寬容,延遲三十天還款,由於曾憲梓一直信譽良好,自始至終對人誠實、使人信賴且跟銀行的經理是互相瞭解的朋友,所以盤穀銀行在沒有任何擔保的情況下,同意了曾憲梓的請求,挽救了一場潛在的危機。 今日的金利來公司實力雄厚,資金儲備充裕,與全港十數家銀行有著良好的往來關係。 有一次,曾憲梓對楊蔭盛說:「現在公司的銀行太多了,十幾間,你看是不是將公司資金集中在幾間大的銀行就可以了。」 楊蔭盛說:「你記不記得有一次盤穀銀行對我們不錯,在關鍵時刻真正幫助了我們,我覺得應該保留。還有鹽業銀行也是這樣。」 「我始終覺得將全部資金集中在幾間大銀行大危險,雖然有時候,銀行大一些會更保險一些,但我覺得銀行大是大的一方面,但如果集中在一起便是另外一回事,始終不安全。」 曾憲梓覺得楊蔭盛說得有道理,就馬上採納了他的意見。 這件事情給楊蔭盛的感觸也很深,能夠與這樣深明大義的老闆在一起共事,他覺得是一種極大的幸運。 從二十二年前進入公司的那一天起,楊蔭盛從來沒有為前途擔憂過,他認為到一個公司,最關鍵的是看這個公司的老闆的作風。他看見曾憲梓帶領金利來一步一步發展,十分有計劃、有遠見,這種喜悅是不言而喻的,他實在是為今天的金利來感到分外的自豪。 一如西方管理學中所宣稱的:「欣賞別人的智慧,你可以用他們的精神能力達到更有價值的目標。」 作為一個擁有國際名牌的跨國集團的主腦,曾憲梓深知道,一企業的發展,在不同的階段就需要配備不同的管理人才,為公司注入充滿活力的新生血液,這不僅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在今日紛繁複雜的商業社會中企業加強自身的競爭能力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由之路。 正如人們常說的「如果你只出得起花生的話,你就只能請得起猴子。」 視人才為公司最重要資產的曾憲梓不惜以重金招聘具有不同專業經驗的人才,執掌集團公司管理階層。 曾憲梓高薪聘請的另一員幹將就是持有新西蘭惠靈頓之維多利亞大學工商管理學士學位的年僅三十五歲的劉仲文。 劉仲文是新西蘭會計師學會會員,特許會計師。曾憲梓聘用他為金利來集團公司的財務總監及公司秘書。 對於曾憲梓,劉仲文有一種溢於言表的敬佩,他一方面對曾憲梓獨一無二的市場推廣策略和對於市場反映的靈敏度感到驚奇,另一方面,對曾憲梓所特有的屬堅毅不屈的精神特質的領袖魅力更由衷的景仰。 今天的金利來,各種業務運作與決策都能夠獲得有效率而順利地推行,集團的董事以及高級行政人員不僅能充分發揚曾憲梓的積極進娶穩健謹慎的創業精神,而且能夠以果敢的目光、準確的判斷力引導集團公司以更大的張力超前發展。 在金利來,曾憲梓謙虛謹慎、嚴肅刻苦的形象深入人心。 曾憲梓能夠將公司員工以超強的凝聚力凝聚在一起,甚至長達二十五年之久,他深深知道這種企業內部的凝聚力可以直接關係到企業對外的競爭能力。 曾憲梓管理員工的最特別的地方就是以一種嚴格要求下的親切感來對待員工,甚至在早年還培養了員工們積極向上的而且還可以稱之為「金利來家庭」的觀念。 不僅如此,曾憲梓對於公司的科技、管理人員的錄用重能力而不是百分百重學歷。 他要求不論是主管還是員工在勤勉工作的同時都必須充分運用智慧,以最大的限度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無邊的創造力。 他甚至舉例說:「只有勤力是不夠的,好像從前有個人,他每天早上起床將一堆磚搬到隔壁房間,再由隔壁房間搬回來,每天搬來搬去,很辛苦,但沒有用。」 「我所需要的員工不光是勤力,而且是要在勤力的基礎上,加入智慧,加入創造所取得的更大的效用。」 而處在這樣氛圍的員工們,對曾憲梓除了發自內心的敬愛的同時,更是忠心耿耿,老闆的一句批評,有可能使他們熱淚滿眶,老闆的一次表揚更可能使他們淚水盈盈。 平易近人、從善如流、執事以信、百折不撓是下屬對曾憲梓的觀感,也是曾憲梓賴以成功的重要因素。 其實,處事謹慎、嚴肅的曾憲梓也不乏幽默,有時,公司開會的時候曾憲梓會奉勸營業部的主管對客戶要真誠,說話要有信譽。 在談到自己的切身體會時,他忍不注笑著說道:「早年我跟一家百貨公司營業員交往的時候,這位營業員很誠意的請我吃飯,但實際上是請我吃了兩個叉燒包。」 「這件事情雖然是小事,但給我記憶深刻,所以在這裡我要提醒你們,如果你有誠意請客人吃飯,就真真正正地請吃飯,不要到最後只是吃個包那麼簡單。」 不過,在今天,大量社會和政務工作纏身的曾憲梓因為到公司的時間少了,與員工在一起促膝談心的機會更是罕有,以至於常常發出這樣的感歎:「現在是老員工比較熟悉,新員工因為接觸得少,還不太熟悉瞭解。過去社會活動少,我可以經常和員工們一起工作、一起生活,就像一個和睦相處的大家庭。現在忙了,與員工們的聯繫變少,自然就有距離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