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張學良傳 | 上頁 下頁 |
八一 |
|
「一九二八年,張作霖退往關外,被日本關東軍炸死後,端納經羅文幹介紹由北京赴瀋陽謁見張學良。經數次晤談後,他感到張學良『坦白直爽,胸懷大志,是位了不起的人才』,願為張效勞,成了張的顧問,兩人關係的發展,竟密切到『沒有一個詞可以來形容』的地步。一九二八年冬,端納還積極支持張學良易幟,維護全國統一…… 「一九三三年蔣介石發起了以封建的四維八德禁錮人們的言行的所謂新生活運動,宋美齡為宣傳這一運動,請端納幫助她處理信件、報告,張學良開始不想輕易地割愛,只答應端納為蔣介石夫婦工作六個月,但最後端納還是成為蔣氏夫婦的私人顧問。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爆發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消息傳來,南京陷入一片『騷亂』,宋美齡決定派端納立即前往西安,瞭解真相,傳遞信息,溝通關係,並尋找和平解決的途徑。端納對西安之行,也認為『義不容辭』,且具有『信心』。十二月十四日下午,端納到達西安,弄明瞭真相,溝通了關係,勸說蔣、張,使兩人之間的僵持和對立得到緩和。宋美齡把端納的西安之行,比喻為事變後發現的『第一次希望的曙光』。」⑦ ⑦李傳信:《端納其人》,原載1987年9月5日《團結報》。 是的,端納是西安事變後南京宋美齡為救蔣最早派出的使者。這個任務要說難也難,要說不難也不難。為什麼?這是明擺著的。之所以說難,是因為那時南京主戰派正調兵西進,交通受阻,音訊中斷,在完全不明真相事先也毫無聯繫的情況下,單身一人去西安,當然是要冒點風險的;之所以又說也不難,那主要是因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只要蔣介石答應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就放他回南京,是張、楊兩將軍和紅軍代表團的既定決策,所以只要蔣氏有誠意,事變的和平解決是完全可以實現的。端納精明,12月14日下午4時許,當他乘一架飛機飛臨西安上空時,他沒有冒然降落,而是先繞城盤旋,作欲降落姿態,以避懷疑。是的,最初人們是有點擔心的,主要是怕它丟炸彈。但看它飛得比較慢,又總是在機場上空兜圈子,像是想降落又不敢降落,也許是有什麼要事要辦吧,所以沒有向它開槍開炮,而是嚴密地監視著,要看它葫蘆裡究竟賣的是什麼藥。後來,它終於拋下來一個擲信筒,說明他是受宋美齡委託來見少帥的,如少帥願意見他,請在飛機場燒一堆煙火。 張學良同意見他,命令點煙火。使他終於走進古城西安。 那時,他帶有宋美齡的兩封信,一封是給張學良的,信中是請求放蔣。另一封是給蔣介石的,據申伯純談,信的大意是: 「你的脾氣不好,你心中的話總不肯好好地說給部下聽,同時你也不能好好地傾聽你部下的意見。這種情形,我一直是很擔心的。因此,你每次外出,我總是常常陪同你一起去。這次航空協會在上海開會,我不能不去參加,所以沒能同你一起到陝西來,想不到就在這一次出了事情!東北軍都是亡省亡家的人,他們同情抗日,要求抗日,是自然的事情,你應該把你心裡的話告訴他們,對他們的抗日情緒應該很好地加以安慰。可是你不這樣做,所以激出事情來了。我現在托端納先生冒險去看你,望你為國家為民族保重身體。在可能和必要的時候,我願意親自去西安一趟。最後告訴你一句話: 南京的情形是戲中有戲(暗指何應欽的陰謀)。」⑧宋美齡講的是心裡話,倒還是道出一點真情。不過,所說南京是「戲中有戲」問題,近幾年已有人提出異議;有的甚至還談到,在原信的影印件中沒有這句話。真相究竟如何,尚待繼續查考。 ⑧申伯純:《西安事變紀實》,人民出版社1979年11月出版。 「張和端納晤談時,首先告以蔣的安全情形,接著說明他對蔣並無惡意,只要蔣能答應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他們(張、楊)還要擁護他作領袖。端納表示同意張的主張,並願竭力去說服蔣。他又將請蔣搬家被蔣誤會的情形告訴端納,請端納在見蔣時幫助解釋,勸蔣搬家。端納也答應了。 「當晚,張陪端納一起去見蔣介石……端納說:『我這次是受蔣夫人的委託而來的。同張漢卿將軍談話以後,我首先向蔣先生告慰,就是張將軍對蔣先生並無惡意,只是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只要蔣先生答應這個要求,張楊兩將軍還要竭誠擁護您做領袖。我認為這個主張不僅是張楊兩將軍的主張,也是全中國人民的迫切要求,而且許多西洋人(暗指英美)也贊成。蔣先生若能接受這個主張,今後將變為這樣大大的偉人(說著舉起手高高地比劃著),要是不接受這個主張,今天將變為這樣小小的人(也俯著身子用手在地下比劃著)。國家和蔣先生個人的安危榮辱就系于蔣先生個人心思的一轉。」蔣介石在這幾天當中本已逐漸瞭解張楊對他的真實意圖所在,同時也知道自己的生命並沒有什麼危險,現在既聽了端納這一段話,又看到了宋美齡的信,他的態度轉變了。於是,他面露笑容,『啊!啊!』連聲,似乎很有所感動的樣子。 「端納見蔣的態度已有轉變,就趁勢提出,請他搬到一個更安全、更舒適的地方去住。蔣至此才瞭解請他搬家是出於好意,便欣然答應了。張便馬上和端納一起陪著蔣由新城大樓搬到了金家巷高桂滋公館。」⑨ ⑨申伯純:《西安事變紀實》,人民出版社1979年11月出版。 由上面的這些記載看,端納的西安之行,以及他在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中的積極作用,是明顯的。後來蔣介石違背諾言,扣押了送他回南京的張學良,端納勸阻,也不起作用,使他對蔣的信任發生動搖,這也都是事實。但有的說,他因此就與蔣氏鬧翻,並憤然離開了中國,則不夠確切。不錯,端納最終是結束了他在中國的政治生涯的,只是這不是在西安事變後不久發生的,而是在幾年以後: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由於端納營救蔣介石有功,南京國民政府頒授他大綬采玉勳章一座,此後,端納仍追隨蔣介石夫婦,在官邸辦事。 端納於一九四零年離開中國。他為什麼會離開長期工作、生活過的中國呢?主要原因是:第一,他是西安事變中營救蔣介石的和事佬,他感到有責任要求蔣介石恢復張學良的自由,便經常向蔣介石嘀咕此事,為此,蔣「非常討厭」他,日益和他疏遠。第二,端納對宋美齡的「近親」大發國難財的劣跡很不滿,他「呼籲蔣夫人加以抑制」,宋美齡卻對他大發雷霆:「端納你可以批評中國政府或別的任何事情,但是有些人連你也不能批評的。」 端納聽了火冒三丈,於是不辭而別,搭乘飛機去香港,「從而結束了他在中國的一段彪炳的生涯」。 端納離開中國後,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太平洋戰爭爆發,菲律賓陷落時,他適在菲律賓,被日軍囚禁,直到一九四五年初,麥克阿瑟收復菲律賓,他才獲得釋放。因久系囹圄,身患疾病,在體養時又發現已患肺癌,他致電宋美齡請求幫助。蔣夫人為他安排了一架水上飛機,送他到美國檀香山海軍醫院治療。後來病勢轉危,端納被送到上海虹橋醫院,於一九四六年病故,終年七十一歲。⑩ ⑩李傳信:《端納其人》,原載1987年9月5日《團結報》。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