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中國元帥劉伯承 | 上頁 下頁
一二五


  為了加強翻譯人員的中文修養,學院還專門安排現代漢語講座和語法修辭講座,每人發一本《新著國語文法》。劉伯承親自出席講課,講述中國翻譯簡史,介紹嚴複的翻譯思想,講解革命導師對翻譯工作的重視,結合軍事教學,介紹漢字的結構特點,並提出用字要簡,造句要短,選詞不要生僻,不要艱澀,要照顧工農幹部的文化水準等要求。

  對於部分譯員譯文中出現的錯誤,劉伯承同志總是嚴肅而又誠懇地提出批評,要譯員們切實鑽研中文,研究修辭學,他建議大家讀《魯迅小說集》、《魯迅雜感集》等書籍。他經常說:「小說利於敘述,雜感利於論辯。如能多讀《水滸》、《老殘遊記》等古典文學作品,可以從中體會出中國人語言表達的習慣,知道怎樣說出話來才能使別人明白。」為了給翻譯人員做出榜樣,劉伯承還利用工作之餘,自己動手譯了一些較為難譯的作品,交翻譯室傳閱,啟發大家摸索軍事翻譯的規律,總結軍事翻譯的經驗。

  黨必剛回憶說:「我們的老院長在三伏暑天,於緊張的野外演習之後,不顧疲勞,精心校譯了《柏林戰役與希特勒德國投降》這樣一篇長達數萬字的稿子,給我們示範,他把我們叫到面前,深入淺出地指出這篇文章的重要性,指出原來譯稿的缺點,要我們對這篇經他修改及部分重譯的文章,很好地組織學習,領會其中用詞、造句的風格,在以後翻譯其他教材時,以此為參考。我們譯員百余人,學習了之後,深深感到劉帥軍事學識的廣博,對原文瞭解的深透,文字表達的精確、生動、有力,欣喜有了卓越的典型可資遵守。」

  在軍事翻譯工作上,劉伯承親自確定軍事翻譯原則,統一軍事翻譯用語,為我國軍事翻譯事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軍事術語是表達軍事科學概念的語詞,也是軍事翻譯的語詞基礎。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許多軍事術語不夠準確,不夠統一。加上當時翻譯的教材中有一些外來用語,和我軍歷來的習慣用語不盡一致。另外由於軍事科學的發展,又出現了一些新的名詞、術語,在使用上需要統一。劉伯承引導全院同志學習《恩格斯論術語的革命》。深刻領會恩格斯所講的:「一門科學提出的每一種新見解,都包含著這門科學的術語的革命。化學是最好的例證,它的全部術語大約每20年就徹底變換一次,幾乎很難找到一種有機化合物不是先後擁有一系列不同的名稱的」的論述。還組織大家學習斯大林《論馬克思主義和語言學問題》等有關經典著作,提高大家對術語規範化和改進文風的認識。

  軍事科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科學,它涉及的面很廣,幾乎橫跨所有重要學科,每一個軍事術語都含有一定的內容,要求非常嚴密。如果翻譯有錯或用語不當,就會弄錯學術含義,曲解學術內容。為此,劉伯承把軍語的審定與命名當作軍事翻譯的「基礎工程」,並規定了三條確定譯名的規則:「一、根據軍事科學實質正確命名;二、文字表達清晰通俗,不使互相混淆;三、中國原有的軍語,尤其是解放軍用過的軍語,儘量沿用,如不統一,則使之統一。」劉伯承認為,這一工作十分重要,沒有軍事術語的統一,便不能準確地交流思想,也不會有準確的軍事翻譯,勢必影響以後的軍事行動和作戰指揮。同時,軍事術語的改變,又是極其嚴肅的事情。一個術語的興廢和改變,往往牽扯到軍制、編制和組織上的重大問題,必須由統帥機關和專業部門統一掌握,任何人或任何部隊都不得擅自改動和亂用。軍事學院是學術機關,有責任把研究和確定的軍事術語(包括軍隊標號)呈報中央軍委批准後使用。

  當時,有人錯誤地認為,軍事術語的統一工作是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是挑字眼、摳名詞一類的文字遊戲。也有人對軍事術語採取輕率態度,隨意修改,造成用語混亂的現象。針對這些問題,劉伯承親自帶頭抓軍語的審定與命名。他把原來的「工兵」細分為「工程兵」和「工兵」;把含義消極的「驅逐機」改為「殲擊機」,把軍(師)以下的「反衝擊」同集團軍以上的「反突擊」區別開來;他還參照中國古代《孫子兵法·兵勢》,將戰役上布成的陣勢即戰役軍團的兵力部署,稱為「戰役佈勢」,以便與軍(師)以下為進行戰鬥所採取的「戰鬥隊形」相對應,等等。

  劉伯承就是這樣,對每一個軍語都要反復推敲,仔細斟酌,對不甚明瞭者,不恥下問,虛心求教。有一次,他對海軍術語「破雷衛」的確切定義搞不大清楚,便去請教海軍系主任林遵,林遵告訴他由兩隻軍艦拖索破雷的工具就叫破雷衛,劉伯承聽後非常高興地說:「您是專家。從您這裡我又學到了知識,以後還要向您請教。」又如坦克上的「引擎」一詞,劉伯承曾多次求教於一位坦克專家,方才最後敲定。

  對於初步確定的軍事術語,劉伯承都指示有關部門到各系、各教研室徵求意見,並且從1951年4月30日開始用出版《軍語通報》的形式加以公佈,通告各系、各教研室等單位。在劉伯承的直接領導和組織下,軍事學院還編輯出版了《軍語畫一(初稿)》一書。該書收有兩千多個詞條,後來大多數被正式定為人民解放軍軍語,至今仍在繼續使用。同時,該書中的許多詞條,被分別收入各種辭書,為我軍開展軍事科學研究,進行軍事翻譯工作,提供了寶貴的基準材料。

  【37.總教頭發火了:「遊擊隊不能冒『油』,野戰軍不能撒『野』,
  於現代化、正規化就要來真格的!」】

  南京軍事學院作為最高軍事學府是夠氣派、夠標準的。然而,校園中也有不少大煞風景的鏡頭:

  鏡頭之一:

  一天下午,劉伯承來到基本科學員住的宿舍樓前,正好學員們下課回來。只見百十號人的隊伍竟橫不成行、豎不成列,而是三人一夥,五人一群,又說又笑,稀稀拉拉地從講堂走了回來。

  看到院長站在樓前,帶隊的值班員不知道喊「立正」口令,不知道整隊向院長報告,而是用手摸著腦袋,「嘿嘿嘿」地笑著,結結巴巴地說:「院長,您……有事嗎?」

  「唉!」劉伯承歎了一口氣,搖了搖頭。

  鏡頭之二:

  某系學員的宿舍——有的房間還比較整齊,可有的房間又髒又亂。水壺、牙具到處亂放,書、本、地圖橫七豎八,擺滿了桌面。床下塞著的一團團的髒衣服、臭襪子,發出一股股難聞的氣味。

  「看看你們住的這個屋,真像是個亂雞窩!」劉伯承說完,不高興地走了。

  鏡頭之三:

  某會議室,劉伯承主持一個訓練工作會議。在會議進行之中,他無意間看到這樣一幅對比場景:會場的一邊坐著兩個蘇軍顧問。他們軍服筆挺,衣冠楚楚,端端正正地坐在那裡,嚴肅認真地聽取彙報。會場的另一邊坐著學院的十幾個幹部。他們多數人衣冠不整,風紀扣不扣;有的人還敞胸露懷,雙手在身上搓泥搔癢;還有一個人竟把腳放在椅子上,脫掉鞋子二用手摳那雙又髒又臭的腳丫子。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