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中國元帥劉伯承 | 上頁 下頁
一二〇


  由於翻譯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劉伯承十分重視翻譯隊伍的思想建設,專門為翻譯室選派了得力的政治工作人員,組織大家學習毛主席著作,定期進行整風,以保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他還經常到翻譯室開座談會,與翻譯人員促膝談心,說明只有加強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學習,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觀點,才會有鑽研業務的革命動力,才能在學術上不斷進步,有所造詣,並提出了「共同學習政治,各自鑽研業務」,「勉為政治家兼業務專家」的口號。1951年12月21日,劉伯承以《思想意識的改造與軍事科學的深造》為題,專門向譯員、教員作了一次報告。在報告中,劉伯承著重指出了軍事翻譯工作在當時歷史條件下的重要性。他說:「首先我們要認識到,建設現代化國防軍,是要在解放軍原有的基礎上著手,要學習飛機、坦克……等現代化諸兵種學術。這些學術就我來說,也是無經驗、無知識的,必須依靠顧問同志編寫教材。而顧問同志不懂中文,因此需要譯員同志把它譯成中文。這好像顧問的學術是自來水的發源地,而翻譯工作則是自來水龍頭,它使顧問的學術源源不絕的輸送給教員、學員,同時也要將教員和學員的思想綜合反映給顧問。所以,翻譯工作是一個『關鍵』工作。譯員同志譯稿給教員,經過教員介紹給學員;學員有問題,教員能解決的為之解決,不能解決的,就歸納起來請教顧問。這樣協同互助,以達介紹軍事科學的總任務。」

  在講話中他嚴肅地指出,當時翻譯人員主要的思想缺點表現在:「內部不團結、不尊重領導、驕傲自大、文人相輕、不問政治、生活散漫不堅持制度、批評與自我批評不開展,紀律、賞罰、總結、考核制度等都很差。特別是『驕傲自大』、『文人相輕』的缺點表現得最嚴重。中國舊社會裡『文人相輕』是很嚴重的;看不起別人,文章總是自己的好,自己的作品不准人家改一個字,若人家改了一個字,就『如喪考妣』,就有『不共戴天之慨』,這都不是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

  劉伯承特別提到有的翻譯人員工作馬虎,「潦草塞責,懶得翻字典,憑自己主觀猜測。還有些同志雖翻了字典,但因沒有軍事學術上的素養,又不深思熟慮,就隨便寫上,以致鬧出笑話。有的同志俄文好、中文也好,但是缺乏軍事知識。又不虛心,也就常常發生錯失。毛主席說:『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不容人絲毫調皮。』如海軍教材中把『登陸戰』與『反登陸戰』譯成『陸戰隊作戰』與『反陸戰隊作戰』。這些同志不問譯得是否正確,只憑想像或從字句上臆測一下,張冠李戴的武斷、輕率現象,是不可原諒的。」

  在論述思想意識的改造與軍事科學的深造的辯證關係時,劉伯承指出:「軍事科學不但包括武裝鬥爭的軍事知識,而且還包括政治工作。如果思想意識不改造,是不能在軍事科學上深造的。恩格斯說:『客觀事物是思想的源泉,思想是客觀的反映。所以思想經常落後於客觀事物。』我們的思想是已經落後在翻天覆地的現實之後了。今天我們已經推翻了幾千年來的封建主義,推翻了百多年來的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推翻了幾十年來官僚買辦資產階級的統治,而我們是處在人民當主人的新民主主義的時代了,是受著新民主主義的教育、馬列主義的教育,毛澤東思想教育的時代了。但是有些同志還沒有看到這樣巨大的轉變,還沒有發覺自己的落後。我們必須迎頭趕上,努力改造自己,跟著時代前進。」

  最後,劉伯承強調教授會和翻譯室都是重要的工作部門,尤其要接受思想改造。他運用形象的比喻,語重心長地指出:「教員同志要很好學習,提高介紹能力。翻譯同志要加強學習軍事,學習俄文,學習中文,提高翻譯能力。這即是譯員之三套本事,缺一不可。現在我們翻譯工作中最大的缺點是中俄文程度不夠,軍事知識懂得更少,因此常常使譯文生硬難懂。以後必須廣看精讀,加強學習。在軍事知識方面向有關教授會聯繫學習,俄文方面向蘇聯翻譯學習,更不斷地學習中國語文,只有這樣像瞎子馱著跛子行路一樣的協力合作,多瞭解自己的譯文缺點,多謙虛些,才能不斷進步。

  「有了思想改造,才能在軍事科學上深造。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新舊的鬥爭,是階級的矛盾,要隨時發現缺點,糾正錯誤。毛主席說:『我們不要脫離實際,要好好地學習千百萬人民血汗換來的經驗。把舊的、肮髒的東西拋棄,新鮮的東西只有衝破舊的才能新生。』毛主席在文藝座談會上對『文人相輕』講得很清楚,我們要好好學習這個文件。魯迅先生也說過:『文人像有刺的刺蝟一樣,不能互相觸碰,一接觸就要你刺我我刺你地相打。』這是很深刻的話,有這個毛病的同志,必須引以為戒!朱總司令對舊軍事科學曾這樣說過:『過去舊的是沒有用的,我們要做斯大林的學生,毛澤東的學生。』毛主席的《實踐論》,是馬列主義寶庫中中國的經典著作,我們必須仔細研讀。今天我對思想改造問題提出如上意見,願大家共同勉勵,響應毛主席號召,把軍事學院的工作做好。」

  由此可見,劉伯承對軍事翻譯工作的政治方向是把得很穩的,對軍事翻譯隊伍的思想建設和業務建設是抓得很緊的。由於劉伯承的努力,我軍進入和平時期以後,在很短的時間內建立起一支人數較多,業務能力較強的軍事翻譯隊伍。

  劉伯承不但重視當時軍事翻譯的現實急需,而且特別關注軍事翻譯事業的未來。為著培養翻譯隊伍的新生力量,劉伯承專門指示學院幹部部門,從西南地區和上海地區調來許多青年學生進行培訓。劉伯承在繁忙的工作之暇,還抽時間接見年輕翻譯,交談學習外語的心得,講述做好翻譯工作的重要意義。劉伯承指出:中國翻譯事業的發展同整個國家、整個民族的發展是一致的。從1840年到五四運動前夕的70余年間,先進的中國人,經過了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至於中國近代的軍事翻譯,首推林則徐,他是在19世紀40年代中國封建社會開始崩潰之際,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也是向西方學習進步技術的開風氣者,他開設過譯館,編譯過《四洲志》,《華事夷言》等書,對中國軍事很有影響。還有嚴複是近代資產階級啟蒙家,他翻譯《天演論》、《原富》、《穆勒名學》、《名學淺說》,傳播西方資本主義文化,曾經刺激了當時的維新浪潮。清末西風東漸,促進了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馬克思列寧主義傳入中國後,推動了中國人民的革命運動。當然,中國國內階級矛盾的發展,是社會變動的內因。我舉這些例子,是說明搞好軍事科學翻譯工作,對國防建設有著重要作用,希望大家少壯立志,邊幹邊學,深鑽進去,成為德才兼備的軍事科學翻譯。

  當有的同志表示自己愛好文藝,不願做軍事翻譯時,劉伯承便風趣地開導說:「文藝翻譯固然使人豐富想像,可軍事翻譯也是動人的交響樂啊!你們喜歡文藝,學點武藝也好嘛。」當發現有的同志重俄語而輕視其他外語的時候,他又語重心長地提醒說:「俄語、英語、日語,都是重要的工具,不可偏廢,到需要的時候,都會有用。」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