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中國元帥劉伯承 | 上頁 下頁


  34年前(也就是1916年春夏之交),劉伯承在得到涪陵人民的救助後,又到重慶「寬仁醫院」(現重慶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治眼傷。在這裡他獲得了「軍神」的雅號,並由此敷設了繼續從事軍旅的道路。這個醫院是德國人開辦的。主持人沃醫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軍醫,醫術比較高明,眼外科更是有獨到的功夫。但此君有一種日耳曼民族的傲慢,對病人的態度不好。要碰到傷病者畏痛呼喊,這位洋大夫便會破口大駡,甚至動手毆打病人。

  劉伯承在這裡做了兩次手術:先是割去腐肉,理順血管。然後,沃醫生托人回德國替他配製假眼。幾個月以後,又為安裝假眼進行第二次手術。當時,小醫院的設備比較簡陋。為了保護腦子,劉伯承拒絕施用麻醉藥。

  拒絕用麻藥!在今天的人們看來,簡直難以想像。當時,沃醫生一刀一刀修割新長出的腐肉,每拉一刀都疼痛鑽心,令人難以忍受。但劉伯承一直安然端坐。這次手術前後做了三個多小時,劉伯承仍面不改色。

  等包紮完畢,沃醫生見他扶著的椅柄上浸滿了汗水,似乎也動了惻隱之心,一改以往粗暴態度,頗受感動地說:「照你們中國的古話講:淚為五臟之精華,一身之要系』。想必疼痛難忍吧?」

  劉伯承坦然一笑:「這算不了什麼,才割了七十四刀嘛,小意思!」

  沃醫生驚異地問道:「你怎麼知道的?」

  「閣下每拉一刀,我就暗記一數。錯不了,錯不了。」

  沃醫生翹起大拇指,嘖嘖稱讚道:「了不起,了不起,你才是真正的中國好漢。」

  劉伯承見對方豪爽、耿直,也將自己的經歷和處境相告。沃醫生聽後,感歎地說:「你真是軍神,軍神!」

  1916年6月6日,竊國大盜袁世凱在全國人民的唾駡聲中死去。護國戰爭勝利了。民國的招牌又掛了起來,黎元洪當上了大總統。從京城到重慶,幾乎人人都在爭官搶位,誰也不去想為這場戰爭的勝利流過血和死去的人們。在四川、在重慶,其紛亂的狀態令人難以相信:討袁的和擁袁的,又握手言和,舉杯共賀。領頭的都升官了,什麼「使」呀,什麼「長」的,一個個飛黃騰達,彈冠相慶。袖手旁觀的,也居然獲得「反袁英雄」的稱號,各式各樣的勳章沉甸甸地掛滿胸前。

  官兒們連爭位、搶錢還來不及哩,誰來關心普通民眾的生活?!誰又能想到這個因傷致殘的劉伯承?!他幾乎被人們所忘卻。目睹這一切,劉伯承感到陣陣揪心,比眼傷的疼痛還要難忍。他尋思著:難道這就是我們奮身救出來的民國嗎?!

  後來,只是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才被熊克武先生所發現。

  1916年8月7日,蔡鍔將軍推熊克武擔任重慶鎮守使兼第五師師長。熊克武(1884—1970),字錦帆,早年在日本留學,是同盟會的老資格,曾參加廣州黃花崗之役,多次組織川中反清起義,是民國初年川中的風雲人物。癸醜討袁失敗後,逃亡到南洋。這次護國戰爭開始的時候,曾以「四川招討軍總司令」的名義,帶著兩個營的兵力,繞道昆明,敘府入川。接著又換名為川、滇護國聯軍總司令。如果拐著彎數來,劉伯承的護國軍四支隊,也算是熊先生的系統。

  戰爭勝利後,在收編各地起義軍、民軍的基礎上,熊克武的隊伍日益壯大,成為川中武力的佼佼者。到重慶後,自然就得擺擺宴會,邀請軍政各界、社會名流、駐渝領事及有影響的外國人出席。碰巧,那位沃醫生也到場了。

  席間,賓主散坐,飲咖啡閒談見聞。沃醫生向熊克武問道:「貴部軍官劉伯承近況如何?」

  熊克武雖然隱約聽到劉伯承的名字,卻根本對不上號。更不知道這位反袁英雄走投無路,在學校兼課,幹著吃「粉筆灰」的營生,便含含糊糊應付。

  沃醫生酒興發作,用流利的中國話繪聲繪色地講起劉伯承治眼的經過和他本人的感受。當眾稱讚說:「劉先生驚人的勇敢及忍耐,著實令人震駭,終生難忘。貴國歷史上有紅臉關公『刮骨療毒』,今生我算是榮幸地見著了活關公。以我大日耳曼民族的眼光來看,劉先生堪稱『軍神』!貴軍有這樣的勇士,將每戰必勝!……」

  中外來賓聽到了,無不稱奇讚歎。因為新聞出自洋人之口,其價值就更加高了一些。短短幾天,「活關公」劉伯承就被重慶人傳為美談。熊克武聽著聽著,也漸漸入神。當時熊先生剛剛坐鎮川東,也急欲擁有人才,趕緊吩咐僚屬查找「軍神」的下落。幾經周轉之後,他們找到了劉伯承,並送去一百塊錢作養傷之用。劉伯承是個有志氣的人,從不為金錢折腰,也不知道事情的原委,便憤憤地對來人說:「難道我的眼睛就值一百塊錢麼?!請給師長大人帶回去。我眼下還有生路。」

  熊克武聽得回報以後,現出悻悻的神情。熊克武的摯友和謀士但懋辛先生從旁邊進言說:「錦帆兄,這個劉伯承正是你在川東收編民軍時所要找的那個英雄。蔡鍔將軍多次誇他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敵』之勇。豐都之役實為劉伯承指揮。他勇氣過人,又十分嚴謹,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熊克武正坐在「順水船」,滿心想幹一番大事業,便乘轎親往邀劉伯承促膝長談,評論川局。並請他回軍部擔任第九旅參謀長。從此以後的若干年,劉伯承的軍旅生涯又與熊克武部結下了不解之緣。

  【6.元帥如是說:「我是舊軍人,也是四川軍閥!
  我和朱老總都是半生軍閥半生革命。」】

  在川軍中,劉伯承先後參加了討袁、護國、護法和討賊戰爭,立下了屢屢戰功。在戰場上劉伯承的確是一個勝利者,他的軍事才華和無畏的氣概不斷地顯示出來。在四川軍界,「劉瞎子」的威名,「獨眼龍將軍」的稱號,已經不脛而走,聲威遠播。然而,在另一面,這位年輕的勝利者卻時常在沉思和苦悶中。如果說,在硝煙彌漫的時刻,槍炮聲淹沒了一切,那麼,俟到戰事平息,沉思和苦惱又縈繞在他的腦際。

  對於像萬花筒一樣變幻莫測的政局,劉伯承不能全然明白。「蜀道兵戈有是非」,卻是這位軍人篤信不疑的信條。若干年來,金戈鐵馬,戰事頻繁,他的政治目標始終是殺向袁世凱、殺向北洋政府、殺向依附于北洋軍閥的各種反動腐朽的勢力。儘管有時出現一些曲折,他始終如一地運行在孫中山先生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軌道。當然,在那種波詭雲譎、兔起鶻落般混沌複雜的歷史環境裡,軍閥們把戰爭當作謀取私利、擴張勢力的工具,給民眾的生命財產帶來極嚴重的損失。整個國家在痛苦中掙扎,劉伯承也曾陷入過一些混亂的廝殺。

  在劉伯承的內心世界,經常存在著複雜的矛盾。從某種意義上講,思想上的激烈交鋒,並不比沙場上的搏鬥輕鬆多少。作為一個軍人,服從命令是天職,他不得不聽從命令,到戰場上縱橫馳騁、奮勇衝殺。毋庸諱言,因為戰爭本身也包含著軍人的前途、榮譽和性命啊。但是,劉伯承決不嗜好戰爭。他常常歎息:雙方交兵畢竟是不得已而為之。特別是當他回憶起那些被雙方踐踏的莊稼、毀坍的房舍、塗炭的生靈……更生出許多不可排解的煩惱和疑問。民眾在戰爭中遭受的苦難,猛烈地衝撞著這位「貧民將軍」的正直良心。因為他曾經是一個潦倒不堪的農民,貧困和苦難的生活他始終記憶猶新。

  有一天,劉伯承在一個鄉鎮上行走,忽然聽到老婦人在勸哄和嚇唬久哭不止的孫子:「你再哭?!『劉瞎子』把你抓走!」孩子的哭聲竟嘎然而止。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