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中國元帥劉伯承 | 上頁 下頁


  直等到天黑以後,劉伯承才又發佈命令,改後衛為前鋒,變尖兵為後衛,又折身回到馬埡口,借著朦朧的月光靜悄悄地改從右側小路,以急行軍的速度,向豐都城直插過去。經過五個多小時,于20日淩晨趕到作戰位置十分重要離豐都城僅有三裡遠的新城,並立即控制了附近的制高點,劉伯承正站在指揮位置上觀察敵人的動向,借著淡淡的月光,看到敵人的隊伍竄了過來。這時他立即命令部隊進入臨時掩體,作好戰鬥準備。三百米,二百米,五十米……硬是等到敵人爬到離部隊只有二十米的時候,劉伯承砰、砰、砰連發三槍。隨著信號槍響,護國軍的勇士們朝著自己的目標,一齊開火,一下子就撂倒好幾十個,敵人被打得暈頭轉向,沒有挨到子彈的,抱頭往長江邊鼠竄。劉伯承趁勢指揮部隊從高處衝殺下去,猶如猛虎下山,軍號聲、喊殺聲、槍炮聲響徹晨空,震撼著長江沿岸。長江岸邊的北洋兵一聽槍響,不分青紅皂白,便瘋狂地射擊起來,許多子彈都打在他們自己人的身上。護國軍緊追上來,前後夾擊,從新城潰逃的北洋兵又倒下了一大片。

  這時潛伏在豐都城裡準備內應的護國軍和哥老會的武裝人員,聽到城外槍響,知道這是護國軍攻城來了,立即按事前約定的作戰計劃一齊向西城門衝殺過來,齊聲歡呼:「護國軍殺進城了,我們勝利了!」城裡的敵人頓時大亂,有的丟下武器,逃進民房躲藏,有的調轉槍口加入哥老會隊伍向北洋軍射擊。這時城內的護國軍打開了城門,城外的護國軍大部隊蜂擁而入。北洋軍不知護國軍的底細,見大勢已去,紛紛四散奔逃。很快護國軍便佔領了豐都城。

  護國軍攻克豐都城的消息,隨著浩蕩的春風,伴著奔騰的江水,迅速傳遍全川,傳到長江沿岸的大小城市,鼓舞著各地討袁鬥爭的發展。

  當護國軍攻下豐都城的消息傳到袁軍駐川的指揮部,像一枚重磅炸彈在那裡炸開了。袁軍急忙向各地發出命令,調來了六七個團的兵力,趕往豐都增援,各種槍炮瘋狂向城裡射擊。當時敵軍的兵力幾倍於護國軍,情況萬分緊急。劉伯承鑒於阻止牽制增援敘永、瀘州的北洋軍的戰略目標已經達到,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犧牲,當機立斷,決定將部隊撤出豐都城,向農村轉移。正當劉伯承組織部隊邊抵抗、邊撤退時,突然發現身邊一個士兵身體過於暴露,受到敵人火力的威脅。他馬上撲過去,大聲吼道:「危險,快趴下!」話音未落,一顆飛彈射穿了他的顱頂,從右眼眶飛出,眼珠子當即破裂流出眼窩,血流如柱。瞬間,他就昏迷過去,倒在地上。這時北洋軍已進入城內,戰士們慌忙把他抬到一家藥店裡,把頭部包紮了一下,藏到樓上的倉庫裡。因怕敵人找到,又把門反鎖起來。

  城內正在混亂,北洋軍趁勢燒殺搶掠,藥店著火了,倉庫充滿煙霧,劉伯承被嗆醒了。他緩緩睜開左眼,用力朝門邊爬去,可門被反鎖。他猛然發現對面有一扇小窗戶口,閃著亮光,便蹭到窗前,順手操起一把竹椅,朝窗櫺砸去。小窗被砸開了,他轉身從竹床上抱起一床被子,將頭蒙住,猛然從窗口滾了出來。這時正在尋找劉伯承的兩名戰士,看見窗外有個著了火的棉被包在滾動著,打開一看,驚喜地叫起來:「是劉長官!」於是,趕緊背起他往城外轉移。在不遠的地方他們又找到了一隻籮筐,讓劉伯承坐在裡面,蓋上棉被,輪流地抬著……

  護國軍從豐都撤退出來,人們臉上佈滿了失敗的痛苦,向西北艱難地行進著,這一切,都被處在傷痛折磨中的劉伯承覺察到了。他用力掀開棉被,使勁地喊著「停一停,……把我放下,我要講……講話。」在戰士的攙扶下,他頑強地站了起來,右手扶著一棵大樹吃力地說:「兄弟們,我們四川有句俗話,叫虎死不倒威,……勝敗乃兵家常事,況且我們完成了任務……大家要振作……」

  官兵們看到身負重傷的指揮官,仍然這樣的堅強,不由得被這種精神感染,一下子振作起來。接著劉伯承詢問了部隊傷亡的情況,並嚴肅地說:「讓我們向這次戰鬥中陣亡的將士志哀!」他單腿跪在地上昂首向天,從牙縫裡擠出:「願烈士在天之靈,助我討平袁賊!」

  「討平袁賊!討平袁賊!」這聲音在空中回蕩著,回蕩著。此後,這支部隊一直配合護國軍的主力在川南一帶的決戰中,進行活動,牽制了敵人的大量兵力。

  劉伯承受傷以後,隱藏在一個農民家裡養傷。說來也是他福大命大,他轉移到涪陵一帶以後,當地老鄉們都很愛戴這位反袁英雄。一些革命黨人秘密前來看望,左鄰右舍常送些雞蛋和糧食,有的還設法弄來些中草藥每日煎湯熬水,幫助他治傷。當時,北洋軍懸賞通緝劉伯承,但當地老鄉們都冒著風險,盡力掩護他,沒有一個人貪賞告密。劉伯承親身感受到:從1913年癸醜討袁到1916年護國戰爭,雖然相隔僅三年的時間,可四川民眾的覺悟卻向前跨進了一大步。民眾在狼煙烽火中,看清了誰個劣、誰個優,誰個可恨、誰個可親。革命党人為民眾灑下鮮血,鮮血也喚醒了民眾。

  劉伯承在這一帶養傷兩三個月,臉上漸有血色,身體漸漸得到恢復。然而,他畢竟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在閒暇的時候,他時常想到自己的傷殘:最難過、揪心的是失去了右眼。古書上說,「夫眼者,乃五臟之精華,如日月麗天,昭明而不可掩者也。」對於一個24歲的英俊青年,一個風華正茂的軍人,一個立志拯民於水火的革命者,一雙明亮的眼睛該多麼寶貴啊!孩提時,這一雙「金睛火眼」像兩點火星,寄託過父輩的希望。少年時,像海一樣明亮的眼波曾漂起過理想的小船,溢滿了辛酸的苦淚。青年時,這一雙眼睛,像把利劍,仿佛能看透整個世界。可現在,失去了軍人所特別倚重的右眼(瞄準、射擊),也失去了視象的平衡,面前的一切——天空、大地、樹木和房子,似乎都在傾斜。他最喜愛看書,可書上密密麻麻的小字,都像毛毛蟲,不停地晃動。他曾偷偷地照過鏡子,又狠狠地把它摔得粉碎……

  然而,民眾給予他的溫暖、愛戴和關懷,沖淡了個人痛苦和憂鬱之情。他時常們心自問:鄉親們為何給我以厚愛呢?不就是因為自己和士兵一起衝鋒陷陣,討伐袁賊麼!我劉伯承既立志拯民於水火,應當不惜生命去奮鬥渺之一目,又何足掛齒呢?他暗暗下定決心:眼可奪,命可丟,志不可喪。要振奮起來,戰鬥下去!確實,民眾給予他的情感是永生難忘的,民眾給予他的力量是碩大無比的。這也是他一生中,矢志不渝地委身軍旅的思想根基。

  1950年,劉鄧大軍席捲四川、雲南、貴州,劉伯承回到重慶出任雲、貴、川最高軍政長官——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此間,他沒有回故鄉開縣探親,也沒有急於尋訪舊友,而是給當年救助他的涪陵縣人民的政府寫去一封熱情洋溢的信,感謝鄉親們在34年前的救命之恩和深情厚意,並向當地群眾致崇高敬意和親切的問候。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