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中國元帥徐向前 | 上頁 下頁 |
六 |
|
〖3.私塾「洋學」兩重天,坎坷的學生時代〗 書香門第的「樓院徐家」,平日少有人來往。老秀才徐懋淮一從外地回到家,串門的就多起來。放著文房四寶的東屋,是徐象謙父母住的,也是客廳。每當客人坐下,象謙就跑進去,問聲好,端給客人水煙袋。這是家規。 一位自稱「愚兄」的老頭,是徐懋淮的好友。不論春夏秋冬,他都穿著長袍或大褂,一眼就看出是讀書人。象謙五歲上,那位「愚兄」每次來,接過水煙袋就說:「快該念書了!」他還搖頭晃腦,高聲唱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什麼叫黃金屋?」象謙問。他從小愛對不明白的事問個明白。 「黃金屋嘛,就是多多的元寶!」 「什麼叫顏如玉?」 「顏如玉嘛,你長大就知道了……」 父親和那位「愚兄」哈哈大笑,都不肯說出小孩子不應該知道的事。清高的徐懋淮,對子女常常教訓:要不貪財,要好學上進。至於男女之間的婚事,在孩子們面前從不提。 在「口外」教書的父親,從前每年回家兩趟,一是夏天麥收後,二是冬天過年前。自從那年冬天半路遭了劫道的,回家少了而且再不走夜路。老秀才一回到家,全家人喜氣洋洋,村上人也都高興。求他寫春聯的,求他寫書信的,求他看黃曆選黃道吉日辦喜事的人,往往是來往不斷。徐懋淮只要年前進家,從早忙到晚,和兒女們說話的時間都不多。不過,他很關心孩子讀書識字,晚上再累,也要教已經入私塾的兒子受謙溫書,教還沒上學的象謙念念書,描描紅仿。至於女兒,老秀才不多勞了,他認為那是妻子的事。 老秀才在孩子面前,像在學校那樣威嚴,少說少笑。他教書桌上放著戒尺,是用來打學生手板的工具,在家裡,他的方桌上,也放著戒尺。雖然孩子們沒挨過打手板,那戒尺卻讓兒女害怕。他們聽說,父親打學生手板,把小手打得腫腫的,吃飯都抓不住筷子。 象謙七歲生日過後,新年又到了,哥哥受謙七歲不滿就入私塾去念書了,象謙問媽媽他為什麼不上學,媽媽說等爸爸回來再說。父親是一家之主,大事都由他定。新年前幾天,父親從「口外」回來了,辦了年貨,買了寫春聯的紙。全家人高高興興。象謙想:過了新年,一定會讓他去讀書,可是父親不開口。 晚上,象謙聽父母在裡屋說話。 「明年開春,該送銀存念書了。」媽媽說。 「唉!兩個學生要多少銀錢?」爸爸說:「今年年景不濟,來年不晚。」 媽媽說:「銀存過年八歲了。」 爸爸說:「晚上一兩年不要緊,明年年景好些再說吧……」 年景好壞,孩童是不關心的。他不知道念書要交學費,要買書本、紙筆,衣服還要穿得好些,這一筆筆開支,全憑父親教書賺錢買。象謙既羡慕哥哥當學生,穿新衣、不去拾糞,又覺得上學不如在家自在。他等待著來年。 一年過去了,春節又臨近了,父親從「口外」回來,仍是不提讓象謙入學讀書的事,只教他背唐詩、寫大仿。象謙已經會背好多首唐詩了,五言的、七言的,他都會背十幾首。他不高興再多背,死記硬背,挺傷腦筋的。父親見他厭倦,說道:字,是學問的門面,你寫得一手好字,人家一看字,就說你學問深啊!背詩詞,是學會作詩的根本,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是詩人』哩! 一年過去,春節又來了。不知為什麼,父親沒回家。孩子們盼,大人們念叨,誰也不知道又出了什麼事。是病了?是半路上又被劫了?不見人影,不見信。象謙見媽媽每天燒三次香: 早一次,午一次,晚一次。上香,媽媽總跪在菩薩像前,閉著眼睛,默默念叨著什麼話。全家人正心急火燎,父親回來了。原來他病了一場,推遲了回家的行程。儘管年貨不豐厚,全家又歡歡樂樂過了新年。 新年過後,父親又走了。九歲的象謙,仍然在家裡讀著他的「書」——拾糞、挖野菜、看母親念經拜佛。 五臺山的廟會又過一屆。秋去冬來,村邊那條滹沱河還沒結冰,徐懋淮就從「口外」回家了。這一次,他連行李捲都背回了家。內蒙古那片沙漠世界,五十三歲不算太老的老人,已經不能再呆下去了。他決定回到永安村,找個館教書,更現實的設想是: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1911年春天,十歲的象謙入了私塾。他夢想了三年多的學生生活,終於開始了。這所私塾設在徐姓家廟裡。村上姓徐的是大戶,大部是學生,是徐門子弟,教書的老師姓徐,不過他不是徐懋淮。這老秀才怕奪了本家的飯碗,硬是推卸了家廟的這堂私塾先生職位,自己跑去外村教書了。使象謙和受謙高興的是,他們的父親再不去「口外」了。擔心的是,他們多了個比老師還嚴厲的老師。 家廟裡的私塾,是學校又像圈進一群小和尚。三間土房,左右支著兩個炕,炕上既是課桌,又是坐位。十幾個窮孩子,擠在炕上讀書,寫字。 讀書,學習是孩童認識世界的開端。十歲的徐向前,沿著這個階梯,一步步往上登。私塾開篇讀的是《百家姓》、《三字經》,只能學著背書歌,什麼大事都不懂。清朝皇帝被推翻,他不懂,辛亥革命爆發,他不知道。孫中山做了中華民國的臨時大總統,他更不瞭解。他和許多女孩子一樣,頭上還留著條小辮子。 父親在鄰近村莊教書,白天回家吃飯,晚上回家住。前幾年,父親不在家,孩子們心上空蕩蕩,好像比別人少了什麼。他們想念父親。可是,父親每晚回家,孩子們又不自在了。不讀書的女孩家,偎在母親身旁學針線活;象謙和哥哥受謙,卻有背不完的書,寫不完的大字。受謙從小聰明會來事,小嘴甜甜的,很討父母喜歡,讀書上心,更讓父親高興。象謙嘴不如哥哥巧,開始入私塾讀的書,多是父親在家教讀過的,什麼「人之初性本善」,什麼「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象謙從五歲就會背,如今十歲多了,還是背它;「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象謙剛學話就說它,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支兒歌,如今十歲多了,父親、老師還讓背誦它。 一天晚上象謙向父親說:「大大,俺老是背那些書,早背熟爛了!」 父親一笑說:「這就叫『學而時習之』,學了要溫故,怎麼不好!我不是給你說嘛,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嘛!」 嚴厲的慈父,責備象謙讀書不刻苦,給他講「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道理,講「少年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人生哲學。他還講自己為什麼沒中「舉人」,就是讀書不上心。老秀才一生中最大的抱屈,是沒中舉人。他給兒子講過不少類似童話又非童話的故事。 父親講的故事之一:「頭懸樑錐刺股」。 說是從前有個讀書人,讀書時,怕瞌睡,他開始放一盆冷水在身旁,讀書讀到累得頭昏眼花了,就沾冷水往頭上拍拍。 這辦法慢慢不靈了,讀著讀著還是打盹,他就把自己的辮子用一條繩帶吊在房梁上,這樣一打瞌睡,頭一低頭上小辮就像有人從高空一拉,驚醒起來。可是,他日夜苦讀,還是困啊!於是,他又找來一把錐子,放在身邊,實在困極了睜不開眼,就摸過錐子,在自己大腿上猛紮一下。經過十年寒窗苦讀,他終於金榜提名,考中舉人,又考中狀元…… 父親講的故事之二:「鑿壁偷光」。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