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周恩來傳 | 上頁 下頁
二〇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六日,毛澤東訪問蘇聯。一九五〇年一月二十日,周恩來到達莫斯科。中蘇會談正式開始。周恩來親自草擬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草案)》。二月十四日,他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全權代表,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以及《關於中國長春鐵路、旅順口及大連的協定》和《關於貸款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協定》。周恩來在簽字儀式上發表演說,充分肯定蘇聯援助中國革命事業的重大意義。

  周恩來既主持政務院的工作,還主持著軍委的日常工作。到一九四九年底,除西藏外,全國大陸已經全部解放。一九五〇年四月十六日到五月一日,人民解放軍解放海南島,殲滅國民黨薛岳所部三萬餘人。中央準備大量復員軍隊。五月十六日,周恩來在中央軍委參謀會議上講話,就軍隊的整編問題提出意見,指出整編的原則是使解放軍在現有的基礎上提高,在近代化條件下發展。六月五日,中央復員委員會成立,周恩來任主任,聶榮臻任副主任。在組織實施軍隊精簡整編的同時,周恩來主持和參與領導了海、空軍和其他特種兵的建設。一九四九年十一月空軍正式組建。一九五〇年四月組建了海軍。同年八月到一九五一年三月,炮兵、裝甲兵、防空兵和工程兵的領導機關也先後建立起來。這些工作,他都親自過問,有時還參與具體組織實施。短短幾年間,人民解放軍由幾乎是單一的步兵發展成為一支諸軍兵種的合成軍隊,在抗美援朝戰爭和邊防、海防鬥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正在我國準備大量裁減軍隊的時候,一九五〇年六月二十五日,朝鮮爆發了內戰。二十七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公然宣佈武裝侵略朝鮮,干涉朝鮮內政,並命令它們的海軍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霸佔中國領土臺灣。年輕的人民共和國受到帝國主義的武裝進攻的威脅。

  中國立刻作出反應。二十八日,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發表聲明,指出:「杜魯門二十七日的聲明和美國海軍的行動,乃是對於中國領土的武裝侵略,對於聯合國憲章的徹底破壞」,「我國全體人民,必將萬眾一心,為從美國侵略者手中解放臺灣而奮鬥到底。」七月七日和十日,周恩來根據毛澤東的提議兩次主持召開中央軍委會議,討論組建東北邊防軍問題。他指出:朝鮮戰爭將會是持久的、長期化的戰爭,要做好各方面的準備,準備出兵。七月十三日,中央軍委作出《關於保衛東北邊防的決定》,從河南、廣東、廣西、湖南、黑龍江等地抽調兵力二十五萬五千多人,組成東北邊防軍,八月中旬完成集結,開始整訓。

  與此同時,周恩來領導中國政府積極開展外交鬥爭。八月間,他多次致電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和秘書長,支持蘇聯關於和平調處朝鮮問題的提案,抗議美國的侵略罪行。周恩來還曾經通過印度向與我國還沒有外交關係的美國,幾次提出強烈警告。但是,美帝國主義對此都不理不睬。美軍在朝鮮仁川登陸後,很快進抵三八線,準備越過三八線,吞併全朝鮮。九月三十日,周恩來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慶祝國慶節大會上,再次提出警告,說:「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是為了保衛和平,從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戰爭。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不能置之不理」這句話,後來成了美帝國主義後悔莫及的踐語。

  美帝國主義者錯誤地估計了形勢,把中國的嚴正態度視為恫嚇,加快了向中朝邊境進犯的軍事行動,企圖將戰火燒向中國來。十月上半月,中共中央根據朝鮮勞動黨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的請求和祖國安全的需要,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周恩來堅決支持毛澤東出兵救援朝鮮的主張。十月五日,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派志願軍入朝作戰問題時說,要「有充分準備,一出手就勝」,在這樣的戰略意圖下,檢查我們的準備工作。戰爭開始後,周恩來挑起了協助毛澤東主席組織領導這次戰爭的重任。從志願軍的編組、裝備、兵員補充,到軍工生產、交通運輸、後勤保障以及作戰指揮,他都親自過問,運籌帷幄。為了保障作戰物資的源源供給,他親自過問搶修和保衛鐵路、公路、碼頭等交通樞紐,指示在運輸線上普遍建立「交通港」、「防空哨」,建立起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作戰部隊反映大蓋帽不便於爬山、鑽林子,周恩來立即指示改換解放帽。他瞭解到部隊在山地作戰,棉衣容易扯破,就指示把棉衣面軋上絎線。當瞭解到志願軍戰鬥緊張吃不上飯時,他立即責成政務院向一些省市佈置,發動群眾炒麵供應前線。他還親自到北京的一些機關同大家一啟動手炒麵。抗美援朝有一段時間,形勢相當緊張,美軍很可能從朝鮮半島中部登陸,截斷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後路。周恩來既要及時掌握前線情況,又要組織國內各方面支援和後勤供應運輸,不少時日,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他還為中央軍委起草了《關於輪番作戰方針的指示》,指出「敵人不被大部消滅,是不會退出朝鮮的」,為了「堅持長期作戰,以達到大量消滅敵人,完全解決朝鮮問題之目的」,決定組織第一、第二、第三批志願軍,輪番作戰,使我既有生力軍,又能得到切實整補,保持高度的機動性與持久性。

  一九五〇年十月到一九五一年六月,經過五次戰役,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共殲滅敵軍二十三萬餘人,把敵人從鴨綠江邊趕回到三八線,並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六月三十日,美國方面被迫同意進行停戰談判。七月十日,停戰談判在開城開始舉行。

  這個談判,中國方面是由周恩來直接領導的。他派李克衣、喬冠華等去參加談判工作,一切問題都向他隨時彙報。從談判的議程、方針、策略,直到談判的地點和中立區的範圍,周恩來都作了縝密的考慮。他起草了大量電報發往談判前方,指導中方談判代表工作。僅一九五一年八月二十三日停戰談判中斷到十月二十五日在板門店復會,這期間周恩來代毛澤東起草給中方代表團的指示電就達五十多件。從十月二十五日到一九五八年十月八日,談判的第二階段,周恩來起草的和經他修改的指導中方代表團工作的電報就各有八十多件。後來,停戰協定終於在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簽字。新中國同朝鮮人民民主共和國一起,對擁有世界上最強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的美帝國主義進行軍事較量,取得了勝利,打破了「山姆大叔」不可戰勝的神話,保衛了朝鮮和我國的安全。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