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周恩來傳 | 上頁 下頁
一九


  周恩來建立起了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統一的政府,這個政府精幹、廉潔、高效率和生氣勃勃,齊心一致地進行國家的恢復和建設工作。

  當時,擺在黨和國家面前的兩項大的任務是:鞏固對國家的政治統治;恢復被戰爭破壞了的經濟,為將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周恩來開始了他繁忙緊張的總理生涯。「恩來同志日理萬機,全國剛解放,政府工作百廢待興,又要忙於應付戰爭的各項工作,他思路敏捷,處理問題細緻周到」,他「日夜操勞,是付出了很大心血的」。

  周恩來的精力大部分集中到政府工作方面去了,同時,他仍舊是中央軍委副主席,開始時還兼任著軍委總參謀長。

  大陸還沒有完全解放,戰爭還在進行,大陸上和沿海島嶼上還有國民黨的殘餘軍隊一百多萬,有待肅清。國內存在著幾百萬武裝的政治土匪。救災任務很重,一九四九年全國各地旱、凍、蟲、風、雹、水災相繼發生,尤以水災最嚴重,被淹耕地約一億畝,災民約有四千萬。官僚資本必須沒收,到一九四九年底,共沒收二千八百五十八個官僚資本企業,占我國工業固定資產的百分之八十。生產因戰爭而下降,全年工農業總產值只有四百六十六億元,鋼生產量為十五萬八千噸,比解放前的最高年產量九十多萬噸下降百分之八十三。同過去中國經濟發展的最高年份相比,工業總產值減少了百分之五十左右,糧食減少百分之二十五,棉花減少百分之四十八。交通運輸需要恢復,全國二萬多公里鐵路,一九四九年要恢復百分之八十,一九五〇年要恢復餘下的百分之二十,而且還要有發展。軍隊有四百七十萬人,軍費支出的壓力很大。失業人員四千萬。國民黨部隊、政府留下的人員有幾百萬,要養起來;全國公教人員共有九百萬人,需要生活。社會秩序需要穩定。土地改革要花很大的力氣來繼續完成。財政經濟混亂,物價不斷上漲,……真是問題成堆,問題成山,千瘡百孔,都有待政府來加以解決。

  周恩來說:「我們所接受的舊中國滿目瘡痍,是一個破爛攤子。」「我們決不能隨隨便便地在破爛攤子上建設高樓大廈,那是不穩固的」,「首先必須醫治好戰爭的創傷,恢復被破壞了的工業和農業。」

  周恩來提出了新中國恢復和發展經濟的方針。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他向參加全國農業會議、鋼鐵會議、航務會議的人員講:國家現在負擔很大,不抓生產不行。生產是我們新中國的基本任務。當前生產任務的重心是恢復而不是發展。農業的恢復是一切部門恢復的基礎,沒有飯吃,其他一切就都沒有辦法。「我們必須在發展農業的基礎上發展工業,在工業的領導下提高農業生產的水平。沒有農業基礎,工業不能前進;沒有工業領導,農業就無法發展。」我們的國家建設,是以國內力量為主,即自力更生為主,生產建設上要自力更生,政治上要獨立自主。我們要經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使我們的國家健全地、有步驟地、不急躁地走向社會主義。他指出:我們要保持和發揚中華民族勤勞勇敢的傳統,保持和發揚黨的艱苦奮鬥的革命傳統。中國人民的創造力是無窮的,只有廣大人民在生產中發揮了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提高他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才能更有效地克服官僚主義。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要發揮地方的積極性,才能使各方面的工作生氣勃勃,否則就死氣沉沉。周恩來強調:「生產是我們新中國的基本任務。」

  帝國主義在笑話新中國:中國共產黨打仗還可以,但是建立政權、做經濟工作是不行的,何況領導這麼大的一個國家。他們在等待新中國的失敗。

  一場新的戰鬥開始了。穩定物價是人民政權面臨的最緊迫任務之一。當時政府在經濟上所遇到的最嚴重的困難,就是國家在十二年戰爭中產生的嚴重的通貨膨脹。國民黨原來統治的地區,從一九三七年六月到一九四九年五月,物價上漲了成百萬倍。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全國物價這年從四月起發生了多次大幅度上漲之後,十月份又猛烈上漲。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後,十一月,在全國範圍內調集糧食、棉紗等物資,並採取停止貸款和按期收回貸款,開徵稅收,凍結資金投放等措施,經過周密部署和充分準備,各大城市統一行動,趁市場價格上漲時大量拋售,在幾天時間內給哄抬物價的投機資本以沉重的打擊,平抑了物價。一九五〇年三月三日,政務院作出《關於統一國家財政經濟工作的決定》,政府放手拋售庫存物資,把延續十二年之久的惡性通貨膨脹終於消滅了。

  到第二年四、五月間,全國財政經濟工作統一,財政收支接近平衡,金融物價趨於穩定,國家財政經濟狀況初步好轉。這是新中國在經濟戰線上的一個重大勝利,使全世界觀感一新。物價突然穩定,成為舉世聞名的奇跡。這被稱為是經濟上的「淮海戰役」。

  恢復和修建鐵路也取得明顯的成就。一九五〇年初,大陸的鐵路網基本恢復,從抗戰之初起中斷了交通十多年的華北和華南的鐵路連接起來了,溝通了全國城鄉經濟。一九五二年七月一日。新建的成(都)(重慶)路通車了。一九五二年九月,新建的天(水)(州)路全線通車了。

  一九五〇年四月十九日,周恩來參加了一個座談會。這個座談會是中共中央統戰部召開的,有民主建國會、民主促進會、中華職業教育社等單位的領導人參加。會上,周恩來提出了進一步的設想。他說:國家要促進生產發展,「必須有重點,有先後」。(一)應該著重農業生產;(二)工業方面「應看力于對國計民生有益並可救急的」輕工業;(三)商業方面「必須掌握與國計民生有關的商業,如糧、布、煤等」。在周恩來的思想上,中國要向社會主義發展,這一點是肯定的、明確的。他的想法是這「要經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要「健全地、有步驟地、不急躁地走向社會主義」。他在一九五〇年六月的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上還說過:「這必須經過相當長期的努力才能達到,決不可躐等而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