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朱德傳 | 上頁 下頁
八八


  對紅一方面軍下一步的行動方針,會議決定:「接受中央行動方針的指示電,認為需立即有緊急充分動員,要以最積極迅速的行動,在敵合圍未成之前,選擇敵弱點各個擊破敵人,以粉碎敵人大舉進攻,奪取中心城市,爭取江西首先勝利。」會後,朱德、周恩來繼續赴前線指揮紅軍作戰。臨行前到毛澤東住地話別。事隔多年後,朱德還經常談起寧都會議這件往事。他曾多次說過:「寧都會議後,毛澤東同志離開軍職,我是舉手不贊成的。」十月十二日,朱德、王稼祥、彭德懷根據寧都會議決定,以中革軍委名義發佈通令說:「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兼總政治委員毛澤東同志,為了蘇維埃工作的需要,暫回中央政府主持一切工作,所遺總政治委員一職,由周恩來同志代理。」十月二十六日,中共臨時中央正式決定,由周恩來兼任紅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毛澤東離開了紅一方面軍的領導崗位。

  寧都會議前後,湘鄂西和鄂豫皖蘇區的第四次反「圍剿」相繼失敗。紅三軍離開洪湖根據地,先後向大洪山地區和湘鄂邊境轉移。紅四方面軍主力也離開鄂豫皖根據地,向平漢路以西轉移,後來到達川陝邊地區。這樣,國民黨當局便將主力調往江西,把「圍剿」重點轉到中央根據地,但大舉進攻中央蘇區的部署一時尚未就緒。

  十月十四日,紅一方面軍總司令朱德、總政委毛澤東(此時已離開部隊)、代總政委周恩來,在廣昌發佈作戰計劃,決定趁國民黨軍隊對中央蘇區大舉進攻的部署尚未完成之機,出其不意地、迅速地向國民黨軍事力量比較薄弱的建甯、泰甯、黎川發起進攻,以策應其他蘇區紅軍的作戰,並同贛東北蘇區取得聯繫。

  朱德、周恩來指揮部隊從廣昌出發向東急進。在十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的五天內,連續攻克建甯、泰甯、黎川、邵武四座縣城。十一月八日,攻克光澤縣城。十七日,北上攻克資溪縣城。十九日,又攻克金溪縣城。陳誠見連失七城,便命令原駐南城的許克祥部第二十四師和原駐臨川的孫連仲部第二十七師,從南、北兩個方向夾擊金溪。十一月二十日,當第二十四師進到南城東北時,朱德、周恩來乘該師正在運動中,指揮紅三軍團和紅三軍主力于十一月二十一日迅速消滅該師一個團,打破了這次夾擊。紅一方面軍的北線作戰暫時告一段落。

  為了準備迎擊即將到來的對中央蘇區的大規模「圍剿」,朱德、周恩來、王稼祥於十一月二十四日向全方面軍發佈緊急訓令,明確指出:「我們要認定,敵人大舉進攻的戰火就在眼前。」「全方面軍及各作戰地域的指揮員、戰鬥員,都應認識目前任務的嚴重。」「集中一切精神於殲滅敵人的當前的偉大任務上。」朱德、周恩來具有豐富的指揮作戰的經驗。他們深知,要打破幾十萬裝備精良的敵軍的大舉「圍剿」,只有政治上的動員是不夠的,必須抓緊時間努力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尤其是加緊軍事訓練。為此,他們發佈了加緊軍事訓練的訓令,提出:現在「特別是軍事技能更有落後的現象」,「這在敵人大舉進攻中,是不可容有的現象。因此,我們在這戰鬥問斷的瞬間,擬予以迫切的訓練。」為了便於指揮作戰,朱德、王稼祥、彭德懷又在十二月二十六日,以中革軍委的名義給各作戰區指揮部發出密令,指出一定要運用前三次反「圍剿」的經驗,準備在整個戰線上運動作戰,以消滅敵人。同時又指出,必須估計到這次敵人的兵力比前三次「圍剿」時增多了,「在戰略與戰術上,都有相當的變更和進步。因此,我們應較三次戰役時期更有進步、更加緊張和努力的來部署一切政治上、軍事上的動員。」在這期間,朱德還命令全方面軍利用敵人沒有大舉進攻的時機,進行戰前改編整頓,精簡機關人員,充實連隊,以加強前線作戰能力。在朱德、周恩來、王稼祥、彭德懷等領導下,第四次反「圍剿」的各項準備工作基本完成。

  十二月三十日,以何應欽為總司令的國民黨贛閩粵邊區「剿匪」總司令部,下達對中央蘇區第四次「圍剿」的命令。參加這次「圍剿」的兵力共二十九個師又兩個旅,約五十萬人,分左、中、右三路向中央蘇區「分進合擊」。

  其中左路軍由蔡廷鍇任總指揮,向閩西蘇區進攻;右路軍由余漢謀任總指揮,由粵、贛邊界向中央蘇區推進;中路軍由陳誠任總指揮,指揮蔣介石嫡系的十二個師為「進剿」軍,擔任主攻任務。

  這時,紅軍只有五萬餘人,雙方兵力是十與一之比。一九三三年元旦,紅一方面軍在黎川城舉行北上誓師大會。當天,朱德、周恩來、王稼祥發佈訓令,強調:「這次行動是粉碎敵人大舉進攻的主要關鍵。爭取這次行動的全部勝利,消滅當前的敵人,特別是陳(誠)、羅(卓英)、吳(奇偉)、周(渾元)各部,衝破撫州[河]流域的敵人圍攻線,破壞敵人大舉進攻的前線佈置」,「這是開始一九三三年四次戰役偉大勝利的中心任務」。

  朱德、周恩來隨即指揮部隊向北隱蔽急進,一月五日,殲滅黃獅渡守軍一個旅,俘虜一千餘人,生擒旅長周士達,北上首戰告捷。由於紅軍的行動迅速而秘密,被俘的周士達供稱:「紅軍包圍了黃獅渡後,才知道大部紅軍到了。」接著,朱德、周恩來又指揮部隊向金溪秘密運動,很快佔領該城。

  在紅軍的進攻面前,駐在臨川的國民黨三個師經濟灣分兩路向金溪、黃獅渡增援,在南城的一個師從南面策應,企圖南北夾擊紅軍,同紅軍主力決戰于滸灣東南地區。針對國民黨軍隊這一作戰意圖,朱德、周恩來乘他們尚未會合之際,在一月七日下達攻擊俯灣的命令。次日上午九時半,滸灣戰鬥打響了。經過一天一夜激戰,由臨川增援的國民黨軍隊三個師全部被擊潰,紅軍佔領滸灣。由南城增援的國民黨軍隊,得到消息後,便撤回南城。這次戰鬥共殲敵兩千餘人,繳獲不少。但紅軍的傷亡也比較大,紅五軍團副總指揮趙博生不幸犧牲。

  黃獅渡、滸灣戰役的勝利,為打破國民黨的第四次「圍剿」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次戰役結束後,朱德寫了《談黃獅渡到逼近撫州的一個戰役》,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指出這次紅軍作戰的主要戰術原則是:「秘密、迅速、堅決、大規模協同作戰、務須服從命令與機斷專行。」黃獅渡、滸灣戰役結束後,紅一方面軍下一步的行動方針是什麼?戰場應擺在哪裡?前方的周恩來、朱德、王稼祥等同後方的蘇區中央局成員之間,又產生了意見分歧。這事實上是寧都會議上那場爭論的繼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