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朱德傳 | 上頁 下頁 |
八九 |
|
周、朱、王主張紅軍主力繼續北上貴溪地區,打通同贛東北紅十軍的聯繫,在撫河和信江之間開闢新蘇區,待北線敵軍發動進攻時,將它消滅在運動中。一月十二日,周恩來致電中央局、中央政府並轉中央,報告了前方的這個意見。為了實現這一行動計劃,同日,周恩來、朱德、王稼祥又致電中共閩浙贛省委,指示他們「應將作戰中心轉到信河南岸」,協同紅一方面軍將閩浙贛蘇區同中央蘇區打成一片。一月十六日,中央局複電周恩來、朱德,不同意前方的意見,提出要「首先打擊南城城外敵人,調動敵人,求得戰機。」二十一日和二十三日,周恩來、朱德兩次致電中央局、中央政府急轉中央,提出不同意見。一月二十四日,中央局複電周恩來、朱德、王稼祥等,命令道:「我們絕對的要你們在將來關於策略上的問題立即告訴我們,不要拖延過遲,我們要你們站在一致的路線上執行以下的指示」:「集中我們所有主力取得南城並鞏固和保持他,」「然後再進攻和取得南豐,並鞏固和保持他。」最後要求:「立刻將你們和前方的決定,清楚直接電告我們」,「並電告我們執行之結果。」前方依然不同意中央局這些指示,周恩來多次致電中央局和中央陳述前方的意見,明確提出強攻堅城南城和南豐的不利條件有五點:一是暴露我軍企圖;二是容易受敵人夾擊;三是損傷太大;四是不能籌款;五是耗費時日。 提出應在敵人部署未完畢前,在撫河東岸連續求得在運動中解決敵人。並特別說明:「上述意見,朱(德)、王(稼祥)等同志大都同意。」這時,國民黨當局加快了對中央蘇區發動第四次「圍剿」的部署。一月三十一日,蔣介石在南昌主持召開軍事會議。不久,蔣介石親自兼任江西省「剿匪」總司令,並設置南昌行營,統一指揮「圍剿」中央蘇區的軍事行動,並采勸固守城防」的新策略。在這種新的情況下,朱德、周恩來等原來設想的先發制人、在撫河以東調動並消滅敵人的計劃已不可能實現。他們便在二月二日率領部隊轉移到黎川附近待機。 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的時間日益逼近了。二月三日,周恩來、朱德、王稼祥致電中央局:「連續的、殘酷的戰鬥立刻就到,戰爭與軍事佈置更應確定統一指揮。提議中央局經常給我們前方以原則上與方針上的指示,具體部署似宜屬之前方。」最後一句話,就是要求遠處後方的中央局不要處處干涉前方軍事行動的「具體部署」。但這個意見仍沒有被中央局所接受。次日,中央局給周恩來、朱德、王稼祥回電說:「在目前敵人據點而守的形勢下,無法避免攻擊堅城。」並稱根據中央指示電,「在總政治任務之下,應以撫州(臨川)為戰略區。目前行動,先攻南豐為適宜。」「並乘勝威脅南城、撫州,是我們目前的方針。」「此新計劃經中央局全體通過,請立即討論,並電告執行的具體部署。」中央局的意思已很清楚:對攻打堅城南豐不容再有爭論,必須堅決執行。 但周恩來、朱德、王稼祥仍在二月七日致電中央局並轉中央,再次陳述意見:「請求中央、中央局須給前方的活動以機斷餘地和應有的職權。否則,命令我們攻擊某城,而非以訓令指示方針,則我們處在情況變化或不利的條件下,使負責者非常困難處置,因在組織上,尤其在軍事上,須絕對服從上級命令,不容絲毫延擱。但在責任上、在環境上,我們又不得不向你們陳述意見。」 由於中央局一再堅持要強攻南豐,朱德、周恩來只得在二月九日率領方面軍由黎川附近向南豐地區開進。十二日黃昏後,命令紅三軍團和紅五軍團各一部在夜雨中向南豐城西北面的外圍陣地發起攻擊。但因守軍工事險要堅固,經過一夜猛攻,未能突破,殲敵不足一營,而紅軍卻損失四百余人,師長彭鼇和兩名團長陣亡。 陳誠深知南豐地勢險要,是以後「進剿」贛南的支撐點,因此,除要求陶峙岳的第八師固守南豐外,還令駐在南城的許克祥部第二十四師馳援南豐。並指揮中路軍各縱隊由北向南挺進,特別是要求羅卓英率領的主力第一縱隊(轄第十一、五十二、五十九師三個師)迅速向宜黃地區集中,準備將紅軍主力圍殲于南豐城下。 朱德、周恩來很快看清陳誠的這一意圖,認為如仍按中央局的意見繼續強攻南豐,必將遭受國民黨大部隊的包圍,使紅軍陷於極端危險的境地。他們果斷地決定把強攻南豐改為佯攻。留下一部分兵力佯攻南豐城以迷惑對方,命令紅一方面軍主力迅速撤離南豐,秘密轉移。 這時,陳誠所部由吳奇偉指揮的第二縱隊也正向南城前進;羅卓英指揮的第一縱隊第五十二、五十九兩師已於二月二十一日和二十二日在樂安集中;羅卓英親自率領的第十一師正向宜黃推進。他們準備在第一縱隊主力同第二縱隊會合後,將紅軍主力圍殲在南豐、廣昌地區。 看准了陳誠部渴求決戰的這一意圖,朱德、周恩來毅然決定,派紅十一軍偽裝紅軍主力由新豐東渡撫河,向黎川地區急進,引誘陳減部主力東向。 而紅軍主力在二月二十三日和二十四日再向南秘密轉移到寧都北部的東韶、洛口一帶,一邊休整,一邊隱蔽待機,準備將敵軍消滅在運動中。朱德、周恩來這一正確決策,對打破國民黨軍隊對中央蘇區的第四次「圍剿」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這時,陳誠誤認為紅軍主力真的到黎川方面去了,便令第二和第三兩縱隊向黎川地區前進,尋找紅軍主力決戰。第一縱隊縱隊長羅卓英,為了配合第二和第三縱隊的行動,於二月二十四日親率第十一師,由宜黃南下黃陂;李明的第五十二師和陳時驥的第五十九師由樂安向東南推進,準備到黃陂同第十一師會合。然後,三個師合力奔襲廣昌、寧都,截斷紅軍主力的退路。 這樣,陳誠所部中路軍的三個縱隊被分隔在兩個相距比較遠的地區,為紅軍集中優勢兵力各個加以擊破造成了有利條件。 朱德、周恩來率領紅軍主力轉移到東韶、洛口地區後,在東韶召開軍事會議,認為向黃陂推進的第五十二和第五十九兩師現已暴露在紅軍面前,而且同在黎川地區的第二和第三兩縱隊相距較遠,處於孤立地位,正是將它們消滅在運動中的大好時機。黃陂一帶山高林密,層巒疊嶂,道路崎嶇,地形險要,是打伏擊戰的良好地勢。會議決定,在黃陂地區預先設下埋伏,打一個大兵團伏擊戰,以殲滅第五十二和第五十九兩師。 會後,朱德、周恩來發出向黃陂地區進軍的命令,指出:「樂安敵人兩個師,有於本(二十六)日向東、黃陂前進,宜黃敵人一個師自神崗、黨口前進模樣。」「我方面軍擬於二十七日,以遭遇戰在河口、東陂、黃陂以西,東坑嶺、固崗、登仙橋以東地帶,側擊並消滅樂安來敵。」命令中還規定,全方面軍分為左、右兩翼隊,平行北上,包抄敵軍。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