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亦舒傳奇 | 上頁 下頁
三〇


  大團圓的結局不是沒有的,在亦舒的筆下也不少見,但那是順應民意,為了流行之故,像《我的前半生》、《西岸陽光充沛》等等,但那些似乎已不屬￿愛情的範疇,只是現實地過日子罷了。

  古今中外的愛情故事,都以悲劇結尾的居多,不然如何顯現出愛情的淒美與難得?

  中國的雖美麗卻憂傷的愛情故事,望夫石、織女星,梁山伯與祝英台、許仙和白娘子……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全都是以悲劇收場。

  連林黛玉都死了,現世的愛情,更是很老很老了。

  【朝露】

  「玫瑰是一朵玫瑰。」他答我似莎士比亞,我回他巴爾紮克:「但是,這一朵玫瑰,像所有的玫瑰,只開一個上午。」

  ——亦舒《玫瑰的故事》

  愛情是極之奢華的一件事。

  亦舒一直這樣認為。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愛情,有些人一生也只能戀愛一次,就已經很幸運。

  玫瑰?玫瑰當然是不同的,《玫瑰的故事)敘述的是一個朝露般的愛情故事。

  她用一支任性的筆,為我們創造了一個過於理想的,充滿了情感和夢幻的世界。

  在這個世界中,男女主人公愛得淋漓盡致,生得動人,死得感人。他們自在地笑,自在地哭,瀟灑地來,瀟灑地去。

  亦舒為讀者設立了一個忘我的封閉的環境,讓他們暫時忘卻現實中的一切困擾,在那個似乎也屬￿自己的世界裡痛痛快快地愛一次,恨一次,笑一次,哭一次,生一次,死一次,無所顧忌。

  按照柏拉圖的理論,《玫瑰的故事》已和真像隔了三層,那麼我們再讀這本小說,離真像就又隔了三層。所以,我們盡可以懷疑亦舒在撒謊——哪裡有玫瑰這樣的人?但我們卻不能夠懷疑,不管是誰,都會渴望愛情。愛,將永遠存在。

  如果把亦舒言情小說系列比作是一串風鈴,《玫瑰的故事》就是輕敲風鈴的微風,沒有愛情的人生就如同靜止的風鈴,寂寞無比。

  《玫瑰的故事》同時又是一支美麗的愛情夢幻曲。也許它永遠不能成為一個社會歷史階段現實的反映,但它會成為一個時代某種階層人物的。動態反映,他們想用自己的努力把世界變為一個純淨的愛的伊甸園。

  雖然註定要失敗,但這份努力是感人的,因為作為這一階層的代表,亦舒以坦誠的態度訴說理想的人生。即使蒼白,即使不深刻,她也心安理得。

  倪匡就曾說,《玫瑰的故事》是一部「情愛寶鑒」,全書所寫的,全是各種各樣男女的情愛,各種不同性格的男女,對情愛的處理態度。

  男女之間的情愛,是所有正常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要至極,是一個人的生活之必須,重要程度與人需要空氣、食物和水相吉。一部寫男男女女情愛的小說,也就是一部寫人生的小說,切勿等閒視之。如果輕視情愛,就等於輕視生命。

  但儘管愛情是生活中最普遍的現象,但它卻並非是透明的字眼。

  究竟什麼是真正的愛情,這是個包含多層意義的詞匯。對於一對已婚的夫婦,有無愛情常常是衡量他們是否幸福的標準,在這個層次上,愛情取得了有別于婚姻的意義。

  很奇怪,在這部作品裡,亦舒寫愛情總寫得曲折跌宕,驚心動魄,可一寫到婚姻,便讓人感到索然無趣。

  即便是玫瑰偽婚姻,也沒有多少看頭。

  玫瑰的第一次婚姻,是在異國締結的。那個時候,她遭遇了愛情的「滑鐵盧」——她的初戀情人結婚去了,新娘不是她。

  美麗的玫瑰在含苞待放的時刻便幾乎凋謝。她在失戀之後,自暴自棄,不再為自己著想,隨便抓住身邊關心她的人,便結婚生女。

  那時的玫瑰,因為心靈傷勢太重,已毫不在意她選擇的是什麼人,反正都不是莊國棟,是誰又有什麼關係呢?

  這段婚姻維持了十年,玫瑰用一個女人十年最好的時光悼念她的初戀,其間的生活實在沒有什麼滋味。

  她的第二次婚姻,是在四十歲之後,本以為無風無浪,生活平實可人,卻又再重逢莊國棟,平淡的婚姻生活再起波瀾。

  婚姻越是平淡,才越顯現出愛情的強烈。

  與婚姻有別的愛情,是兩性之間除婚姻這一生物性——社會性關係外,還必須具有的某種情感上的一致和契合。而真正的愛情無疑是指愛情中的一種理想狀態。

  玫瑰是在追求真正的愛情中才煥發出生命的最璀燦的光芒的。

  生活中多的是平淡,美麗的玫瑰卻很難平靜地生活。

  紅顏並不是禍水,周士輝與莊國棟的沉淪與他人無關。

  玫瑰說得好:「我不是破壞他們家庭的罪人,遠在周士輝的眼光落在我身上之時,他們的婚姻已經破裂,即使周士輝以後若無其事活下去,他們的婚姻也名存實亡。」

  她的愛情是在婚姻之外,甚至是在與婚姻的衝突中,超越了社會理性的約束,昇華到自然的、性靈的境界,還原了愛情的獨特精神:任性,自由,來去無蹤。

  如白朗甯夫人吟哦的:

  如果你一心要愛我,那就別為了什麼,只是為了愛才愛我。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