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袁隆平傳 | 上頁 下頁
六一


  海是水族的世界,可是,袁隆平卻憑著自己高超的潛泳技巧,總想追趕遊魚,追不上,只好悻然浮出水面,自嘲地抹一把臉上的海水,換成自由泳。他的弟子們緊隨其後,只見無數的「浪裡白條」在劈波擊水,遊到離海灘幾十米的海面。袁隆平游泳速度之快,時間之長,令許多年輕人驚歎,年輕人爭相與他比賽,總是紛紛敗下陣來。

  傍晚,到大海裡自由自在地暢遊是很愜意的,這是大自然對勞動者的恩賜。

  他很瘦,但身體很健康,精神狀態尤其好。

  在海灘休息時,他對弟子們說:

  「我發現一個大秘密,這世界存在太多免費的東西,例如陽光,空氣中的氧,海面上的波浪,海灘的清風。」

  他每天早晨都到海灘跑跑步,為的是多吸收一些免費的氧氣,享受一下免費的陽光。他覺得這世界上的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到處皆是。那一片片小草爭著向他奉獻綠意,小鳥們為他歌唱,草蟲為他奏樂……這世界存在如此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免費的好東西,是多麼愜意啊!

  《湘聲報》記者李也陶、謝代炳在《走近袁隆平》一文中,記錄了2001年袁隆平在海南島三亞荔枝溝的「平常的一天」——

  這一天早上,育種中心約40名專家、科研人員、博
  士、學員同在一個食堂裡吃早餐,每人一碗很普通的麵條。
  早餐後,袁院士與幾位老專家、助手羅孝和、周坤爐等
  圍坐在一個水泥桌前研究雜交水稻的育種情況。
  約8:20,袁院士上樓換了一雙長統套鞋和一件短衫,下
  樓推了一輛單車,準備騎單車下田。
  記者說:「騎單車要注意安全啊。」
  「沒問題。」
  「不買一台摩托下田?」
  袁院士對騎摩托下田很感興趣,笑著說:
  「呵,是的,買一台摩托下田好些呵。」
  「路不平,袁老師騎車要注意,今年——」
  「今年71歲了,我是1930年出生的,你看我老了嗎?」
  「袁老師心態不老。」
  袁院士停下來,很認真地說:「聽雷潔瓊講,『百歲笑嘻嘻,九十也不稀,八十多來兮,七十小弟弟,』我是小弟弟。」
  「『多來兮』是什麼意思?」
  袁院士說:「『很多』的意思吧,活到80歲的人很多呢!」
  說著,袁院士推著單車緊跑幾步,跨上單車上了公路。


  這是一條簡易的公路,大約3米來寬,偶有摩托車駛過,便會揚起一團灰塵。行約500米,袁院士將單車停在路邊,下田。

  這一片稻田是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的育種基地,約60 畝,稻田被齊腰高的圍牆圍住。田埂和水溝邊也稀稀落落地擺著一溜單車,研究人員都是一律騎單車下田。

  袁院士越過一條水溝,走到他的助手朱運昌的試驗田前細數著穀穗上的粒數,臉上露出了笑容。數谷穗的時候,袁院士不戴眼鏡,坐在田埂上,左手小心地護著穀穗,右手一粒一粒地拔著。數完後同朱老師交談,用一個二指寬的小計算機反復計算。然後開懷大笑說,理論上這個品種的雜交早稻達到了999公斤,按80%,折算,接近800公斤,栽培技術如果跟上去,前景會很好。朱老師又報了幾個數字,袁院士不語,搜索著記憶說:「不對,你拿記錄來看。」朱老師已經63歲,戴著眼鏡,微胖。他跑到田的另一頭,拿來記錄,一看,

  「哦,還是袁老師記憶準確。」袁院士又蹲在田間笑眯眯地望著這片將要成熟的稻子,說:

  「要告訴家裡立即準備在湖南試種。」朱老師回答說已經佈置了。朱老師告訴記者:這裡所有的問題,袁先生都在田頭解決,不再開任何會議,這已是幾十年的慣例。在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這裡的資深研究人員都稱袁隆平院士為「袁先生」,青年人稱袁院士為「袁老師」。

  袁院士走進另一丘田,這裡的雜交稻課題組負責人是一位博士,姓曹。曹博士很年輕,曬得很黑,戴一頂草帽,背一個書包,包內是一摞筆記本和書。袁院士點燃煙,很認真地回答曹博士的提問。

  試驗區的高處有一丘田,稻子還未揚花,這是研究栽培技術的。袁院士翻譯了美國的一份技術資料,又寫了自己的意見,交給一位「老把式」執行。這位「老把式」60年代曾是袁院士的學生,在縣農業局退休後,又重在袁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新的栽培技術的試驗。此處種植技術與傳統方法不同,田很幹了才澆水,袁院士蹲下來抓起一把土捏緊,仔細地觀察土壤的水分。

  跨過一條水溝,袁院士高興地指著一個在田間工作的青年,對記者說:

  「他曾是一個最小的書記——村團支部書記。小書記也是書記啊,實驗田幹得好啊。」指導了這位青年後,袁院士和記者一前一後地走在尺來寬的田埂上,他說:

  「現在的青年生活好多了,1000多元一個月的工資可以買三部單車。過去我要三年才能買一部單車。我1974年才買了一輛五羊牌單車,鳳凰牌單車要180元,太貴。一年後才攢錢買了一塊手錶,再過了一年才又買了一台縫紉機。」

  這時,一位負責人飛快地跑過來遞過一個手機,高喊:「袁先生,國外有人要找你。」大約是日本的一個組織要給袁院士授獎,袁院士站在田埂上接過手機,說4月份你們再來吧,現在水稻正抽穗,我沒有時間呀!

  遠處有記者正在攝影,隔很遠拍攝,一點也沒有干擾袁院士的工作。下田時,袁院士曾說: 「我是搞研究的,不能當演員啊。」

  每到一塊田,袁院士都要看水稻的長勢,與負責人談這塊田的水稻父本、母本的栽培情況等等。

  11:40左右,袁隆平院士走上田埂,一邊抽煙,一邊檢查抽水的情況。之後踩著單車回到住地。此時,試驗田內的同志陸續回來,都是一律地穿長統套鞋,戴草帽,騎單車往回趕。這時候三亞的太陽已經把公路曬成一片白色,陽光曬得皮膚發熱。

  12:10,廚房內的一位大嫂將一條收拾好的小魚、一碗豆腐、一碟花生米和一碗米飯送到袁院士房內,袁院士自己把這些半成品下鍋做好後,開始吃中飯。他不吃肥肉,很喜吹吃花生米。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