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袁隆平傳 | 上頁 下頁 |
五二 |
|
袁隆平每當提到羅孝和,更是讚不絕口。他稱讚羅孝和在科研中態度謙虛,是有大智慧的人。 他說,小智慧是狂傲的,而大智慧卻是謙遜的。所以,任何一個有智慧的人,都應是謙虛的,不應該是狂妄傲慢的。要幹成一番事業,需要極清醒的頭腦、極堅韌的自製力和極淡泊的心境。 羅孝和原是一位農家子弟,從播種、插秧、中耕、施肥到收回盤中的稻米,這中間的每一個環節,他都隨父親幹過。所以,他對水稻的感情異常深厚,說起水稻來,他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題。羅孝和從不小看碗中那白燦燦的米粒,他以為那是父輩的辛勤汗水凝成的,那裡包含著父輩從耕作過程中培養出來的近乎相濡以沫的感情。所以,羅孝和在培育雜交水稻的科研事業中,總是勤勤懇懇,扎扎實實。 早在20世紀70年代,羅孝和培育「三超稻」時,只增產稻草不增產稻穀的經歷,在他內心深處如同經歷了一場地震。他橫下一條心,重新更換組合。他壓縮「二九南A」不育系,擴大「』V20A」、「珍汕97A」;恢復系則用「LR26'』代替「LR24」和「LR66l」,從而培育出了「威優6號」和「汕優6號」。經過更換組合以後培育出來的這兩個新品種,抗性好、生育期短,優勢非常明顯,很快被湘北湖區稻農認可,並在那裡穩固地紮了根,最早成為全國推廣面積最大的雜交組合。 與此同時,羅孝和還協助袁隆平育成粳稻不育系「黎明」,給遼寧配出粳稻雜交組合「黎優57」,80年代種植面積數百萬畝,這一成果榮獲湖南省科技進步獎。1981年,秈型雜交稻獲「國家特等發明獎」。 80年代,羅孝和協助袁隆平進行水稻兩系法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研究。兩系法雜交稻是袁隆平與羅孝和首創,與三系法雜交稻相比,具有配組自由、種子生產程序簡化、產量高、米質優等特點,但技術難度很大。這項研究於1987年被列入國家高科技發展計劃,即「863」計劃。全國10多個省區在海南島南紅育種基地協作攻關。在艱難的開創工作中,羅孝和是袁隆平手下的一員得力幹將,他時常是24小時守候在稻田中,觀察稻秧的每一個細微變化。這期間,他曾突然接到家中的急電: 父病危,速歸。 留還是歸?思想鬥爭十分激烈。 袁隆平和諸多同事傾向他歸,而他自己卻堅持留了下來,繼續他的科學試驗。 幾天以後,他接到了家中第二封電報: 父病逝。 羅孝和放下電文,淚水掛滿雙頰。他給家中發去一紙電文: 待我試驗成功,家祭慈父,以忠報孝。 這天夜間,羅孝和懷著悲痛的心情,身披月光向海邊走去。海邊長滿了密密麻麻的蒿草。他看到海南的蒿草,便想起家鄉山坡上、田埂裡、道路兩旁生長著的蒿草,它們年年月月生長繁殖,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初夏季節,父親總是割下許多蒿草,曬乾後,編成草繩,在夏季的夜晚,點燃草繩,驅趕蚊蠅。 在他的家鄉有許多種蒿草,大多以氣味命名。例如香蒿,顧名思義,香蒿的葉子發出濃濃的香味。他家的牆角裡,父親種植了幾株高大的香蒿,每當夏天的夜晚,在庭院裡乘涼時,他坐在父親身邊,覺得吸入鼻腔、滲入胸懷的都是濃濃的香蒿的味道,真是暢快極了,充滿了溫馨的天倫之樂。 苦艾蒿是一味中藥,有清涼解暑的功效。每年端午節,慈祥的父親采來大把大把的苦艾,插在門框上,等到苦艾曬乾,父親又精心地把幹艾收起來。待陰曆除夕,老人家把苦艾葉放進木盆裡,沖一盆熱水,要兒子洗澡,說是可以洗去一年的塵垢,保佑來年不生病。 羅孝和的父親雖然讀書不多,但豁達大度。他老人家說過,一個人的生命是否可貴,是以奉獻為標誌的;一個人是否被人尊重,是以能不能對他人有所貢獻為前提的。正如水稻的生長,其根系向地下延伸,吸取營養,是為了稻株向上生長,而後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結出稻穀。結實的株苗,是有益於人類而受人類尊重的;而那些瘋長的稗草則是被人們鄙視而加以剷除的。所以,一個人在獲取生活必需品之際,養成大公無私為他人做貢獻的品格,是可貴的…… 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老父親的話語一遍又一遍地在羅孝和的耳邊迴響。他眼含熱淚向著咆哮的大海,向著朗朗的明月,深深地鞠躬,願父親那純潔高尚的靈魂,升向蒼穹,融入大海! 羅孝和終於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他育成全國第一個實用的兩用核不育系「培矮64s」秈型低溫敏核不育系。它具有優質、多抗、高配合力、廣親和的特性。「培矮64s」的誕生,打破了粳型兩用核不育系的地區局限性,改變了當年秈型兩用核不育系育性不穩的艱難局面,「培矮64S」的育成為秈型兩系雜交稻的育成和優勢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兩系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鋪平了道路。 不久,「培矮64S」被全國十多個省(區)用來配製強優組合,並成為全國應用面積最大的兩用核不育系。 袁隆平不愧為伯樂,當他自己榮獲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之後,熱誠地推薦羅孝和申報「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袁隆平在呈報表上為羅孝和寫下了這樣一段評語: 羅孝和在雜交水稻研究領域奮戰了30年,為雜交水稻 特別是兩系法雜交水稻的育成應用建立了卓著的功績,是秈 型三系雜交稻的重要功臣,雜粳稻的開拓者之一,兩系雜交 稻的功勳幹將…… 由於袁隆平的鼎,力舉薦,2002年2 月1日,羅孝和光榮地登上了人民大會堂的領獎臺,如願以償地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並受到党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當然,這是後話。 袁隆平總是豁達寬厚地與他的助手們相處。他把自己比做一條魚,把他的助手們比做水。魚是離不開水的,只有水域寬廣,魚才可以在水裡自由遊弋。 袁隆平的另一位得力助手尹華奇,於20世紀80年代被美國得克薩斯州聘為雜交水稻顧問。由於尹華奇扎實的工作作風和卓有成效的科研成果,美國當局曾有意將這位風華正茂的科學家留在美國。袁隆平聽說後,風趣地說: 「魚兒離不開水。倘若肥水流向外人田,我這條魚就快變成泥鰍了。」 袁隆平借訪美之機,熱誠地將他的大弟子尹華奇重新召回到他的麾下。 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早秈稻米質差的問題人所共知,由來已久。填飽肚子就心滿意足的時代已成為過去,如今人們渴望提高生活質量,不但要吃飽,還要吃好。所以,提高早秈稻米的質量已迫在眉睫。具有遠見卓識的袁隆平及時捕捉到了這一信息,故將他的得力弟子尹華奇從美國及時召回,為他立項,專攻早稻米質改良。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