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袁隆平傳 | 上頁 下頁
五一


  【第二十五章 群星璀璨】

  年復一年,布穀鳥飛去飛來,一茬又一茬年輕人從雜交水稻科研事業這片沃土上成長起來,雜交水稻事業也隨著年輕人的成長而發展。

  袁隆平意識到自己已不再年輕,所以,他對年輕人寄予了厚望。認為只要年輕人繼續幹下去,雜交水稻事業的青春將會永在。

  袁隆平堅持在雜交水稻的科研事業中選拔和培養人才。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當「水稻雄性不育」研究還剛剛起步的時候,他感到單槍匹馬無法完成研究任務,就從安江農校畢業的學生中,挑選了李必湖與尹華奇兩名學生當助手。當時,正處於「文化大革命」的混亂時期,學文化、學知識被視為「走資產階級白專道路」。可袁隆平頂住了滾滾逆流,從「水稻雄性不育」研究的實際需要出發,不僅自己帶頭頑強學習,刻苦鑽研,還鼓勵助手李必湖、尹華奇走又紅又專的道路。他對助手們說:「紅,就是要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好思想;專,就是要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過硬的業務本領。」為了幫助助手學好英語,他擠出晚上的時間給他們上輔導課,持之以恆,從不問斷。有一次,愛人鄧哲患急病,他與尹華奇送鄧哲去懷化住院,當晚趕回安江農校後,小尹考慮到老師旅途勞累,勸老師早點休息。可是袁隆平仍然堅持給他補了一個小時的英語課,才去休息。袁隆平對小尹說:

  「制度是自己定的,貴在堅持。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外語是無法學好的!」

  他注重教授弟子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時常將一些好書介紹給他的弟子們。這些好書,有遺傳學、生物學方面的經典著作,也有文史哲方面的名著。他說:

  「好書如同太陽,能夠給人們帶來光明和溫暖。有人說,好書可以引為諍友。古人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患。托爾斯泰說: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我以為,生活本身就是一本大書,生存是一種哲學,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是智者所為。倘若不囿於書,進而舉一反三,引發出獨到的思考和見解,則是一種生存之中的大境界了。」

  袁隆平對他的助手們既嚴格要求,又悉心關懷。在科研上,他不尚空談,不搞花架子,而是講求實效,要求多出成果。他總是為助手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20世紀70年代初期,雜交水稻「三系」剛剛配套,他就將身邊最早的兩名得力助手李必湖、尹華奇分作兩批送進了農業大學深造。兩名助手大學畢業後又重返育種和教學崗位,他們的業務水平提高很快。後來,當條件成熟時,袁隆平又先後多次派他們去美國,幫助美國解決了雜交稻制種中的一些難題,得到了美方的讚譽。現在李必湖已是研究員,擔任安江農校黨委書記兼任學校雜交水稻研究室主任;尹華奇也是研究員,任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的主任助理,成為雜交水稻研究領域內的技術中堅。他的助手們深有感慨地說:

  「沒有袁老師的嚴格要求和培養教育,就沒有我們的今天。」

  袁隆平擁有一顆童心。他樂觀開朗,思維敏捷,談吐風趣幽默。他不僅滿腹經綸,還有滿肚子的故事和笑話。所有的經歷和故事一經他敘述,總是繪聲繪色,生動有趣。年輕人都喜歡和他開玩笑。

  他說起天文知識、地理知識來也興趣盎然。

  他在單位舉行的聯歡會上跳踢踏舞,引得年輕人捧腹大笑。

  他憂國憂民,是一位心懷古今天下事的感時傷世者,但在生活中,他卻是一個樂觀主義者。長年的農業科研工作,使得他善於團結人,善於操著很重的湘音,激情而幽默地侃侃而談,許多科研助手都是他的忠實聽眾。

  他對弟子們說:

  「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你真誠地愛著自己的事業,真誠地愛著腳下的土地,你就能穩穩當當地站著,頂天而立地。」他說:

  「我在一家雜誌上看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

  「有那麼一天,四位工匠湊到一塊兒,決定每人出一副對聯,說說自己的行當。

  「鐵匠首先開口,他說:『兩間火烤煙熏屋,一個千錘百煉人』

  「木匠說:『一把尺能成方圓器,幾根直線造就棟樑材』

  「刻字匠說:

  『六書傳四海,一刻值千金。

  「剃頭匠說:

  『新世界從頭做起,舊觀念一手推開。橫批是:頭頂功夫。』

  「聽聽,他們的話多麼有氣魄,多麼豪邁,他們對自己的行當是多麼熱愛。」

  袁隆平待人平和與寬容。他崇尚孔夫子的中庸之道。他常教誨身邊的弟子們說:

  「任何事物要維繫自己的存在,就必須使自己保持一種平衡的狀態,因為只有在平衡的狀態下,才能穩定地發展自己。而一旦失去這種平衡,便會處於一種動盪不安的環境之中,生存和發展必將受到威脅。」

  他說:

  「一個人倘若爭取事業的成功,必須懂得寬容大度。極端的境地,使人喪失理智,失去對事物的冷靜思考,往往使人滑人荒唐的失敗的泥坑。」

  「早在幾千年之前,孑L子就提倡像曾參那樣『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他說,「人這一生啊,不可能至善至美,但倘若你能時時反省自己,使自己的行為接近真理,那便是人生的幸福境地。」

  在科研事業中,他倡導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崇尚人才的優化組合。他說:

  「我國的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魏公子列傳》,完全可以當做一部人才學,而且,其中闡述的某些觀念還是很超前的。

  「司馬遷筆下的魏公子,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因此來投奔他的人很多。他主張,人無論貴賤、尊卑、貧富,也無論長幼,只要有本事,就可以為同一事業去共同奮鬥。他將看大門的、殺豬的與豪富共同組成一個無堅不摧的戰鬥群體。

  「魏公子特別看中政績,不看官銜。諸如,侯贏,小吏也;朱亥,布衣也。可以說,他們都無顯赫的地位可言,可是他們出的點子就是管用,事情在他們手下能夠辦成功,這就是人才。

  「我很贊同司馬遷在《魏公子列傳》中闡述的觀點,我不大贊同當前流行的『說你中時,不中也中;說你不中時,中也不中』的用人格言。在我看來,你有科研成果,你有業績,便是中;否則,便是不中。」

  袁隆平的得力助手羅孝和說:

  「袁先生在科研事業中,沒有門戶之見,從來都是搞『五湖四海』,我便是他搞『五湖四海』 的受益者之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