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袁隆平傳 | 上頁 下頁
三六


  袁隆平和他的弟子們率先找到了一批優勢很強的恢復系。至此,按照袁隆平起初對雜交水稻的理論設計——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系」配套宣告成功!

  當初有人曾預言:「三系,三系,三代人也不成器!」而事實上,不足三年,「三系」配套便成功了。

  「三系」的配套成功,預示著我國率先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時刻即將到來。

  袁隆平以他的智慧、勇敢、堅韌和自信開創了我國雜交水稻的高產之路,他用自己的成果回答了美國經濟學家布朗的質疑:高科技養活中國人!

  【第十六章 開創一條水稻高產之路】

  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左連生說:袁隆平的世界觀突出地表現在他崇高的民族自尊心上。他潛心於雜交水稻的研究,致力於創新。他的科研成果增強了民族凝聚力,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中國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黨委書記全永明說:袁先生是智慧、勇敢、堅忍的象徵,是無私奉獻的典範。因為有了這些美德,他註定要在高科技雜交水稻研究中獲得成功。

  袁隆平曾經給他的弟子們講述過他所崇拜的蘇格拉底的故事。兩千多年以前,蘇格拉底用他的思想,用他的智慧,為人類打開了哲學的光明之門;兩千多年後的今天,袁隆平用他的智慧,用他的實幹精神,為人類開創了一條水稻高產之路。

  然而,袁隆平所開創的這條水稻高產之路並不平坦。

  1972年,袁隆平的助手羅孝和在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的試驗田裡搞了一丘4分田的「三超稻」

  (產量超父本、母本和對照品種)雜種優勢試驗。開頭,長勢超群,人們交口稱讚。湖南省革命委員會生產組組長聞訊趕來視察,更是讚不絕口。這位原本支持雜交稻科研事業的組長,此時懷著欣喜的心情集合各地市革委會負責人和有關科技人員在「三超稻」試驗田旁召開了現場會,號召全省各地市儘快推廣雜交稻。

  秋收季節,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那「三超稻」在打穀場上一驗產,稻草比對照品種增產了一倍多,而稻穀的產量卻顯得很一般,比常規稻品種多不了幾斤。

  這時,原本反對雜交稻研究的某權威人士嘲笑說:

  「可惜人不是牛,要是人像牛那樣能吃草,雜交稻的優勢就很可觀了。」

  這時,有人竟然指責湖南省農科院的一位軍管組負責人說: 「你為什麼要支持這種浪費錢財和土地資源而徒勞無益的研究?」

  搞得那位軍管組負責人無言以對。軍管組負責人盛怒之下,把羅孝和叫到他的辦公室,責問道:

  「你為什麼要欺騙領導?」

  「我——我——我沒有欺騙領導。」一副厚道相的羅孝和不知所措。

  「你們知識分子,就會玩花招!」

  「我——我——我沒有玩花招。」

  「有人罵你們是一群『草包學士』!」

  拙口笨腮的羅孝和挨了一頓臭駡,忍氣吞聲地回到了他的住所,找到袁隆平以後,很無奈地說:

  「袁老兄,有人罵我們是『草包學士』。軍管組負責人的態度也變了,我們的雜交稻研究怕是要被取消了。」

  袁隆平見羅孝和垂頭喪氣的樣子,拍了拍他的肩膀,笑微微地說:

  「羅老弟,要沉住氣,我們是在搞試驗嘛!既然是試驗,就允許成功,也允許失敗;失敗了找原因,把胸脯挺起來,咱再從頭來!」

  接著,愛講故事的袁隆平給羅孝和講了一個很耐人尋味的寓言故事。他說:

  「西方有一位物理學家在一次演講中闡述自己的發現時說: 『從太陽光譜上看到的黑線表明,太陽上有金礦存在。』物理學家的話音剛落,就有一位銀行家嘲笑說:

  『如果你不能到達太陽這顆星球上去開採,你就不能得到上面的金子,你的發現有什麼用?」

  「顯然,物理學家研究的是科學,發現的是未來;而那銀行家所想到的只是眼前的金錢。

  「幾年以後,那位物理學家因這一發現而獲得了金質獎章。那位物理學家指著自己獲得的獎章告訴銀行家:『瞧,這就是我從太陽上得到的金子。』

  「銀行家張口結舌,無言以對。」

  袁隆平說:「同樣,某些鼠目寸光的人,對我們進行的某些攻擊是急功近利的,我們要充滿信心地著眼于未來。」

  一則寓言故事,把羅孝和給說樂了,他說:「還是袁老兄比我高一籌啊!」

  第二天,袁隆平又被那位政委找去談話,當然,其談話內容還是「三超稻」的問題。他問袁隆平:

  「雜交稻為啥只增產稻草?你說雜交優勢在哪裡?」

  「政委同志,增產稻草,也正是雜交稻的優勢,至於怎樣把增產稻草的優勢轉變為增產稻穀的優勢,就看我們未來的試驗了。」

  「未來你們準備怎樣試驗?」

  「我們繼續尋找最佳組合。」

  「照你這麼說,雜交稻有優勢,而且最終肯定不會光增產稻草,不增產稻穀,是這樣嗎?」

  「我可以向領導保證,一年以後,這樣的優勢便會顯現出來。」袁隆平詳細地向這位政委講述了他敢於「保證」的理論根據和準備採取的實驗措施。

  「那就好。」政委的口氣變了,臉色也變了,「雜交水稻還是大有前途的嘛!你們就大膽地去搞你們的『最佳組合』吧,我們將會一如既往地支持你們!」政委同志恢復信心後堅定地說。

  直率、真實、睿智,這6個字不知是否能夠勾勒出袁隆平的風貌。

  當年,袁隆平把自己比做一株秧苗,需要沉默,需要耕耘,需要在耕耘中成長,需要在沉默中經受挫折與艱辛。當自己成長為千重稻浪時,人們自然會感悟到稻浪的壯美,讚美稻穀的奉獻……

  為了儘快開創一條雜交水稻高產之路,1973年初春季節,袁隆平親自在海南島南紅基地配製了10多公斤雜交稻種。回長沙後,分給他的助手們試種。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