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袁隆平傳 | 上頁 下頁
二九


  【第十二章 他的松鼠朋友】

  袁隆平對自己所從事的雜交水稻科研事業始終充滿自信,所以,當面對艱難困苦時,他顯得從容自若。

  袁隆平面對艱難困苦的那份從容,那種專注於事業的一往無前的精神,是我們這個民族所特有的一種堅忍不拔的精神。5000多年以來,正是這種精神推動著中華民族前進的腳步!

  袁隆平的這種精神感染著他的弟子,也感染著關心雜交水稻事業的有關部門的領導。湖南省委有關領導考慮到水稻雄性不育的科研項目非同一般,把這一重大科研課題繼續留在安江農校這樣一個基層單位,各方面關係難以協調,於是決定將這個科研項目由湖南省農業科學院主管。在農科院成立了「湖南省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協作組」,由農科院配備一位幹部任組長,由袁隆平主持業務,尹華奇和李必湖繼續充當袁隆平的業務助手。與此同時,從有關單位抽調了一批業務骨幹,充實到科研協作組,以求加快科研進度。

  袁隆平作為課題的主持人,心裡非常著急。眼看一年一度路邊的稻穀綠了又黃,黃了又綠,那一簇簇變化著的野花,一丘丘不斷更替的稻穀象徵著歲月的流失。時間不等人,歲月不饒人,他心裡急啊!

  又是八月稻穀黃,又是九月秋風涼。鄧哲知道,這將是夫君打起背包去南繁的時候了。

  他和她在狹窄的空問內,生兒育子,享受著天倫之樂,也共同承受著歲月的艱辛。

  每逢分別,他們很少說話。袁隆平緊緊地握住妻子的雙手,那雙手上有數不清的皺褶和傷痕。他每每拉住鄧哲那雙手,心裡便想到,這是一雙經受艱辛和磨煉的手啊!這雙粗壯的手,每當撫摸五一和五二時,是那麼幸福和滿足;這雙粗壯的手,每當為他送行時,他似乎感到那雙手上的累累傷口都在對他傾訴……

  兩雙手握在了一起,兩顆心系在了一起。他深知,她對他的依戀,對他的牽掛。他記得,枕邊她對他的百般囑託……

  他沖她點點頭,而後調頭離去,給鄧哲一個灑脫倔強的背影。

  自1968年開始,袁隆平帶著他的兩個弟子李必湖和尹華奇,像是一隻只候鳥,寒來暑往。他們身上馱載著稻種,馱載著風險,馱載著企盼,馱載著擺脫干擾與險境的自由與瀟灑,也馱載著一份自豪與驕傲。

  袁隆平師徒三人,像當年唐僧帶著他的徒弟西天取經那樣,「你挑著擔,他牽著馬」,先是步行,而後是乘汽車,倒火車,轉水路,一路顛簸。雖然沒遇上九九八十一道劫難,卻是一路血汗,一路饑渴。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這是民族英雄岳飛以滿腔熱血為墨,以萬里河山為紙,以金戈鐵馬為筆,在風卷烏雲的年月裡,用生命寫下的壯麗詩篇。如今袁隆平沿著英雄的足跡,在那苦難的歲月裡,南征北戰,書寫著「挑戰饑餓」的悲壯詩篇。

  海南島,地處北緯20度以南,屬海洋性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23.9℃,最南端高於25℃,是我國的「天然大溫室」。

  特別是冬季的海南島,光照充足,每月日照100小時以上,最南端可達180小時,常夏無冬,人稱「育種者的天堂」。

  海南島的最南端約有20萬畝耕地供來自全國各地的育種者使用。袁隆平與他的助手們從1968年開始,利用海南島冬春季節有利的氣候條件,每年到三亞南紅農場進行雜交稻的育種和制種,以加快世代繁殖效應。

  當年海南島還是一個落後的、泥土味很濃的地方。多數是茅屋草舍,窗戶很小,屋裡光線很暗,夜晚沒有電燈。他所落腳的南紅農場,只有極少的茅草舍屋有床,多數人住的是用竹竿、秫秸搭的地鋪,吃苦在前的袁隆平自然住的是這樣的地鋪。他的學生尹華奇和李必湖不忍心他們的老師住茅草房、睡地鋪,想方設法給他搞到一張床。他笑微微地說:

  「睡啥床都沒關係,睡著之後,也無所謂標準客房和茅草屋了,就是總統套間還不是一碼子事?」

  開頭,他們的住所沒有電燈。夜晚,他要讀書攻關,怎麼辦?於是,蠟燭、煤油燈、菜油燈,準備得一應俱全,用完這一盞,還有那一盞,盞盞油燈,閃閃爍爍,照耀著他那又黑、又瘦、又多皺的臉龐。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袁隆平,前進道路上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呢?

  他尊崇佛祖達摩面壁的真功夫。達摩面壁10年,終於將身影印在石壁上,那該是怎樣的功夫!在他看來,與達摩相比,一間茅屋、一盞油燈又算得了什麼!

  居住在海南那一望無垠的荒野裡,天氣炎熱,夜晚成群結隊的蚊蟲,咬得他渾身青腫。為了防止蚊蟲叮咬,他有時競用蓋稻秧的薄膜把全身裹嚴;可是薄膜不透氣,悶如蒸籠,一夜之問就會捂出一身熱瘡……

  在海南島,人們形容蚊子之大,老鼠之粗壯,有一句順口溜:

  「三個蚊子一盤菜,三個老鼠一麻袋。」

  一夜之間,一袋大米變成了半袋,糧袋下面開了一個洞,屋裡滿地都是零零星星的大米粒,毫無疑問,是老鼠把他們的口糧偷走了。那是個糧食定量供應的年代,老鼠是這樣不通人情,竟然與他們這幾個可憐的知識分子來爭奪口糧。

  有一天,袁隆平提著一壺開水悄悄蹲在牆邊,趁老鼠出洞時,用開水燙老鼠。結果,一隻大老鼠被滾燙的開水燙得吱吱地慘叫著,縮進了洞中。

  面對著這只慘叫的老鼠,袁隆平想到了當年那個創作米老鼠藝術形象的畫家沃爾特·狄斯尼的故事。

  狄斯尼當年是一位年輕的、孤獨的畫家,除了理想,他一無所有。他很貧窮,無錢租房,在堪薩斯城,他找到一家廢棄的車庫作為畫室兼臥室。在寂靜的夜晚,他常聽到老鼠吱吱的叫聲。一天夜裡,他睜開疲倦的眼睛,於是,他那雙疲倦的眼睛與一雙亮晶晶的小眼睛互相對視著,許久……他不忍心去捕殺這只小精靈。磨難,使這位藝術家具有悲天憫物的情懷。日久天長,他與這只小老鼠相伴,並建立了友誼。後來,畫家狄斯尼離開堪薩斯城,被介紹到好萊塢去製作一部卡通片。然而,他再次失敗了,竟然窮得身無分文。多少個不眠之夜,他在黑暗中苦苦思索,一度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

  又是一個不眠之夜,又是漫漫長夜中的煎熬。突然,他憶起了那雙亮晶晶的小眼睛,靈感就在那個黑夜裡閃現了——全世界億萬兒童所喜愛的卡通形象——「米老鼠」就這樣誕生了。畫家沃爾特·狄斯尼也因這只米老鼠而揚名天下。

  應該說,上帝給狄斯尼的並不多,只給他一隻老鼠,然而他抓住了。

  對畫家沃爾特·狄斯尼來說,這只小老鼠是幸運的象徵,是財富的象徵,也是取得巨大成功的象徵。

  人們都說在海南生活很苦很苦,袁隆平卻被海南荒野那種莽原氣氛和蒼涼氣象所吸引。他以為這美麗的綠色王國,林木蔥蘢,水草豐茂,綠波蕩漾,百鳥啁啾,真正是一片培育良種的樂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